2019-02-13 09:03 收藏快报
文物考古和鉴定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始终,只要社会上有文物艺术品存在,文物考古与鉴定就会如影随形、一直存在。
文物考古和鉴定是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氏璧的故事已流传2000多年,春秋时期楚国琢玉能手卞和算是我国较早的文物鉴定专家了。卞和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玉璞,自己鉴定认为是一块罕见美玉,虽然厉王、武王两代楚王都不认可,并砍去了他的双脚,但卞和依然坚持自己的鉴定意见。最终楚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便将其命名为“和氏璧”。在此后数百年间,围绕这块和氏璧,中国历史上又发生了“完璧归赵”等诸多著名事件,和氏璧成为世人争相抢夺之物,各朝各代更是以和氏璧为镇国之物。由此可见,对文物艺术品的鉴定是多么重要。
陆恢是清末民初著名画家。由于年轻时与艺术圈成功人士吴大澂、吴昌硕、王同愈、顾麟士等交集频繁,使得他得到名家提携,再加上自己的聪慧与勤学,他练就了辨伪识真的“火眼金睛”,从而成为一名文物鉴定家,日后还为收藏大家葛金、庞莱臣、盛宣怀等人掌眼把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刘九庵、杨仁恺、谢稚柳、启功、徐邦达、谢辰生、傅熹年等七位鉴定家组成“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普查、鉴定全国各地文博单位所藏书画,这七位老专家在长期书画鉴定工作中,手把手地传授和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书画鉴定人才,目前这些鉴定人才已成为我国书画鉴定的中坚力量。
文物考古和鉴定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始终,只要社会上有文物艺术品存在,文物考古与鉴定就会如影随形、一直存在。
文物考古和鉴定是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氏璧的故事已流传2000多年,春秋时期楚国琢玉能手卞和算是我国较早的文物鉴定专家了。卞和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玉璞,自己鉴定认为是一块罕见美玉,虽然厉王、武王两代楚王都不认可,并砍去了他的双脚,但卞和依然坚持自己的鉴定意见。最终楚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便将其命名为“和氏璧”。在此后数百年间,围绕这块和氏璧,中国历史上又发生了“完璧归赵”等诸多著名事件,和氏璧成为世人争相抢夺之物,各朝各代更是以和氏璧为镇国之物。由此可见,对文物艺术品的鉴定是多么重要。
陆恢是清末民初著名画家。由于年轻时与艺术圈成功人士吴大澂、吴昌硕、王同愈、顾麟士等交集频繁,使得他得到名家提携,再加上自己的聪慧与勤学,他练就了辨伪识真的“火眼金睛”,从而成为一名文物鉴定家,日后还为收藏大家葛金、庞莱臣、盛宣怀等人掌眼把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刘九庵、杨仁恺、谢稚柳、启功、徐邦达、谢辰生、傅熹年等七位鉴定家组成“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普查、鉴定全国各地文博单位所藏书画,这七位老专家在长期书画鉴定工作中,手把手地传授和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书画鉴定人才,目前这些鉴定人才已成为我国书画鉴定的中坚力量。
我国地大物博,各类博物馆拥有文物藏品数千万件,每年考古发掘新增出土文物数量巨大,文物考古、鉴定工作艰巨、繁重。国家鼓励民间收藏,大量藏于民间的文物艺术品也亟待进行鉴定、价值评估和珍贵文物摸底建档。
这些工作都需大量文物考古、鉴定人员,而目前我国这类专业人员数量远远不够,得到认可的鉴定专家更是少之又少。因文物考古、鉴定专业毕业生稀少,多数新入博物馆等文博机构的人员专业不对口,这种情况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文物考古和鉴定实际工作的需要。
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近年来很多高考生不知大学有文物考古和鉴定专业,导致报考文物考古鉴定专业的考生很少。另一方面,文物部门虽举办一些文物鉴定培训班,提升在职文博工作者专业素质,但如何实施系统化、规模化培训,使全体文博人员整体素质得以提升,是文管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鉴于此,笔者认为,教育部门应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更加重视文物鉴定人才的培育,可设立和创办更多的文物考古鉴定大学和学院;大专院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加文物考古、鉴定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可聘请知名鉴定家担任客座教授、编外教授,提高文物鉴定课教学质量;有关部门可借助新媒体、可视网络等传播和科技手段,经常举办文物考古、鉴定专业知识培训班,让大量年轻文博工作者接受进修、培训、淬火,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鉴定能力。
只要社会有关方面通力协作,加强文物鉴定、考古人才梯队建设,我国文物事业就能后继有人、大有希望,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尼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