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太湖水清生活美

2019-02-19 07:19 光明日报  作者:苏雁

本报记者苏雁在东山镇太湖村村委会采访蟹农周荣根和密奇峰。席时超摄/光明图片

洞庭东西山属于东太湖流域,两万四千多顷碧波间点缀着大大小小50多座岛屿,春和景明,桃红柳绿。不仅好看,东太湖还是苏州人的“母亲湖”,苏州城80%的饮用水取自东太湖水域。因此,说“天堂苏州”之美在于太湖美,一点也不为过。

苏州如何永葆太湖的青春美丽?有着180公里太湖亲水岸线的吴中区担着重责。党的十八大以来,吴中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率先在江苏省探索板块、干部差异化考核,对环太湖地区不再简单地以GDP“论英雄”,引导村镇把工作重心放到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文旅融合等方面,并在苏州市级层面的推动下,创新性实施水源保护地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机制”。2018年4月13日,苏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海洋渔业局发布《关于太湖围网拆除的公告》,决定拆除太湖苏州行政区域内水域围网,以还太湖清澈水质。

在这个大背景下,记者将新春走基层的地点选定在了吴中区东山镇东太湖流域。1月22日,记者来到了东山镇太湖村村委会,首先见到的是刚洗脚上岸的蟹农周荣根。20多年湖里劳作,这个冬天骤然闲下来,让周荣根有点不适应。去年5月,接到村委会的拆除围网通知后,周荣根失眠了,14岁就跟着父辈在太湖里捕鱼,养蟹养了整整23年,从感情上讲实在舍不得上岸。但是经过反复考虑,3个月后,他还是在围网拆除合同上签下了名字。

正和周荣根聊着,蟹农密奇峰来了。这是一位脑子“活泛”的70后蟹农,他用2008年第一次围网拆除的补偿款投资了农家乐。“第一次围网拆除后,我感觉太湖治理会一直持续下去,必须转型。”密奇峰对自己的决策很满意。

本报记者苏雁在东山镇太湖村村委会采访蟹农周荣根和密奇峰。席时超摄/光明图片

洞庭东西山属于东太湖流域,两万四千多顷碧波间点缀着大大小小50多座岛屿,春和景明,桃红柳绿。不仅好看,东太湖还是苏州人的“母亲湖”,苏州城80%的饮用水取自东太湖水域。因此,说“天堂苏州”之美在于太湖美,一点也不为过。

苏州如何永葆太湖的青春美丽?有着180公里太湖亲水岸线的吴中区担着重责。党的十八大以来,吴中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率先在江苏省探索板块、干部差异化考核,对环太湖地区不再简单地以GDP“论英雄”,引导村镇把工作重心放到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文旅融合等方面,并在苏州市级层面的推动下,创新性实施水源保护地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机制”。2018年4月13日,苏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海洋渔业局发布《关于太湖围网拆除的公告》,决定拆除太湖苏州行政区域内水域围网,以还太湖清澈水质。

在这个大背景下,记者将新春走基层的地点选定在了吴中区东山镇东太湖流域。1月22日,记者来到了东山镇太湖村村委会,首先见到的是刚洗脚上岸的蟹农周荣根。20多年湖里劳作,这个冬天骤然闲下来,让周荣根有点不适应。去年5月,接到村委会的拆除围网通知后,周荣根失眠了,14岁就跟着父辈在太湖里捕鱼,养蟹养了整整23年,从感情上讲实在舍不得上岸。但是经过反复考虑,3个月后,他还是在围网拆除合同上签下了名字。

正和周荣根聊着,蟹农密奇峰来了。这是一位脑子“活泛”的70后蟹农,他用2008年第一次围网拆除的补偿款投资了农家乐。“第一次围网拆除后,我感觉太湖治理会一直持续下去,必须转型。”密奇峰对自己的决策很满意。

在密奇峰的邀请下,记者和周荣根一起来到他的农家乐参观。这是一个占地8亩的庄园式农家乐,成为吸引游客的另一个“卖点”。最忙的春季和秋季,农家乐一天要接待200多桌客人。

记者问周荣根,为啥这么爽快地在围网拆除协议上签了字?他呵呵笑:“哪里爽快了,也是思想斗争了好多时日的。这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东山渔民祖祖辈辈靠太湖吃饭,我女婿在山坳里还开了民宿,要想生意好,还不得让太湖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好,吸引更多的游客住下来呀。只有太湖美了,子子孙孙才能过得更好。”

淳朴的周荣根,灵活的密奇峰,这些世世代代生活在太湖边的蟹农,因为对“母亲湖”太湖深厚的情感而作出了同样的选择。今年4月底,吴中区东太湖2.7万亩围网水面将全部完成拆除。水体清澈、碧波盈盈的太湖,将是对老周们最好的安慰和最大的回报。

(责任编辑:宋心蕊)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