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研究

审读研究类社科书稿编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2019-02-27 13:39 今传媒  作者:姚宗桥

摘 要:研究类社科研究成果的出版对党和政府决策、权力机关立法和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这类出版物的品质,笔者根据多年审读书稿和指导编辑审读工作的实践,总结提炼出研究类社科书稿审读编辑应该具备的五项基本素养,即准确把握和辨明文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的政治素养,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素养,把握书稿总体逻辑架构的逻辑素养,把握内容呈现方式的规范性素养,对装帧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的美学素养。

关键词:研究类;社科书稿;编辑素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2-0000-02

研究类社科书稿是指以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等关系国计民生领域为对象的调查、观察和统计分析(含大数据分析)形成的研究成果。这类研究成果的出版对党和政府决策、权力机关立法和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审读研究类社科书稿的编辑必须具备以下几项基本素养。

一、 政治素养:准确把握和辨明文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

作为编辑,审读研究类社科书稿的第一要务是统揽书稿全局和思想脉络,迅速提炼其主题思想,准确把握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是否正确,预判书稿出版后的社会效果。判断标准就是:是否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是否符合“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要求。在实际审稿过程中会发现,一些所谓“研究成果”会以相对隐晦的形式、以“创新”等的面目出现,实质上与中央大政方针大相径庭。对此,编辑一定要善于学习,准确领会党中央的精神,提高政治站位。遇到拿不准的问题,要及时请教有经验的老编辑或请示上级领导。对于那些主题思想不清楚甚至混乱书稿要明确地指出来,以帮助作者改进书稿的写作质量、提升其思想层次。例如,作者在审读题为《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贫困问题研究》书稿时发现,这部书稿研究的内容是农民转为城市居民后的经济社会文化融合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是,“再贫困”问题属于政治敏感问题,“人口城市再贫困”中央尚无定论,该书公开出版后其社会效果难以预料。研究无禁区,出版有纪律。因此,建议作者将书名改为《农业转移人口城市经济和社会融合问题研究》,研究角度从负性的“贫困”转为中性的“经济和社会融合”,文内提法也做出相应改变。

二、哲学素养: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观察和研究世界一切事物的唯一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类社科成果,从严格意义上讲,是在对现实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进行系统观察的基础上的理性分析。因此,这类研究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编辑判断一部书稿是否值得出版,首先要看它研究的对象是否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是否对改进和改善人民生活福祉和推进社会进步有意义。其次,要看研究课题是否联系地、全面地、发展地和历史地研究和分析问题,而不是割裂的、局部的、片面的、静止地看待问题。第三,研究课题是否正确地处理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量变和质变、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和可能性、内容和形式等范畴。运用这些理论思维模式研究客观事物,就构成了我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逻辑分析的清晰脉络,就能产生正确的思路,形成正确的方法,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否则,研究就是思路混乱不堪的、方法不得当的,也就必然不会得到正确的结论。例如,审读一项关于评价脱贫攻坚效果的研究课题报告,不仅要看扶贫对象的货币收入增加幅度指标,而且要看他们是否具有稳定的就业、孩子是否就学等指标;不仅好看住房改善指标,还要看他们的环境卫生状况、饮用水、医疗条件等方面改善指标;不仅要看发了多少宣传手册、刷了多少条标语,更要看扶贫对象掌握了多少致富技能;不仅要看帮助多少因病致贫群众脱贫,还要看对当地居民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农民的健康素养提升幅度和健康习惯的养成率是否得到提升,等等。

摘 要:研究类社科研究成果的出版对党和政府决策、权力机关立法和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这类出版物的品质,笔者根据多年审读书稿和指导编辑审读工作的实践,总结提炼出研究类社科书稿审读编辑应该具备的五项基本素养,即准确把握和辨明文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的政治素养,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素养,把握书稿总体逻辑架构的逻辑素养,把握内容呈现方式的规范性素养,对装帧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的美学素养。

关键词:研究类;社科书稿;编辑素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2-0000-02

研究类社科书稿是指以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等关系国计民生领域为对象的调查、观察和统计分析(含大数据分析)形成的研究成果。这类研究成果的出版对党和政府决策、权力机关立法和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审读研究类社科书稿的编辑必须具备以下几项基本素养。

一、 政治素养:准确把握和辨明文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

作为编辑,审读研究类社科书稿的第一要务是统揽书稿全局和思想脉络,迅速提炼其主题思想,准确把握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是否正确,预判书稿出版后的社会效果。判断标准就是:是否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是否符合“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要求。在实际审稿过程中会发现,一些所谓“研究成果”会以相对隐晦的形式、以“创新”等的面目出现,实质上与中央大政方针大相径庭。对此,编辑一定要善于学习,准确领会党中央的精神,提高政治站位。遇到拿不准的问题,要及时请教有经验的老编辑或请示上级领导。对于那些主题思想不清楚甚至混乱书稿要明确地指出来,以帮助作者改进书稿的写作质量、提升其思想层次。例如,作者在审读题为《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贫困问题研究》书稿时发现,这部书稿研究的内容是农民转为城市居民后的经济社会文化融合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是,“再贫困”问题属于政治敏感问题,“人口城市再贫困”中央尚无定论,该书公开出版后其社会效果难以预料。研究无禁区,出版有纪律。因此,建议作者将书名改为《农业转移人口城市经济和社会融合问题研究》,研究角度从负性的“贫困”转为中性的“经济和社会融合”,文内提法也做出相应改变。

二、哲学素养: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观察和研究世界一切事物的唯一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类社科成果,从严格意义上讲,是在对现实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进行系统观察的基础上的理性分析。因此,这类研究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编辑判断一部书稿是否值得出版,首先要看它研究的对象是否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是否对改进和改善人民生活福祉和推进社会进步有意义。其次,要看研究课题是否联系地、全面地、发展地和历史地研究和分析问题,而不是割裂的、局部的、片面的、静止地看待问题。第三,研究课题是否正确地处理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量变和质变、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和可能性、内容和形式等范畴。运用这些理论思维模式研究客观事物,就构成了我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逻辑分析的清晰脉络,就能产生正确的思路,形成正确的方法,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否则,研究就是思路混乱不堪的、方法不得当的,也就必然不会得到正确的结论。例如,审读一项关于评价脱贫攻坚效果的研究课题报告,不仅要看扶贫对象的货币收入增加幅度指标,而且要看他们是否具有稳定的就业、孩子是否就学等指标;不仅好看住房改善指标,还要看他们的环境卫生状况、饮用水、医疗条件等方面改善指标;不仅要看发了多少宣传手册、刷了多少条标语,更要看扶贫对象掌握了多少致富技能;不仅要看帮助多少因病致贫群众脱贫,还要看对当地居民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农民的健康素养提升幅度和健康习惯的养成率是否得到提升,等等。

 

三、逻辑素养:把握书稿总体逻辑架构

研究类社科书稿,都应该有一个逻辑结构,即为什么要提出问题,所提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和普遍意义,用什么方法调查和观察客观现象,采取什么方法分析问题,论证的依据是什么,最后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等等。

审读研究类社科书稿要把握以下逻辑结构要点:1.文献检索和文献综述。这项工作旨在说明前人所做的相关或类似研究情况,以前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结论,本研究与以前的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的区别、改进和创新。2.研究对象的方法和途径的合理性。旨在审定研究观察所取得材料得可靠性,引用数据来源是否可靠;数据安全性,有没有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机密的数据;数据时效性,是否是最新的和最权威的数据,不同时期的数据在统计指标、统计口径、统计时点和时限、覆盖区域(行政区划变动)上是否具有可比性。3.数学模型的适用性。研究在运用数学模型中有哪些改进的创新,特别是在选取变量和参数方面的创新。因为,工具的选择是取得有效研究成果和提高的研究效率的重要保障。数学模型选择错误或者变量和参数的选择错误一定会导致错误的结论。4.结论运用的规范性。研究者的基本功就是对这些数据结果进行理论阐述和解释。对同一种数据结果的解释可能会有多种,研究者要基于自己的理论选择最合理的解释,同时排除其他可能性。如果不能排除,一定要说明,以免造成误导。5.政策建议开放性。研究是为决策服务的,研究过程本身不是决策过程。所以,研究者只要提出若干可行的政策预案就完成了研究任务。

四、规范性素养:把握内容呈现方式

内容呈现形式的规范是研究类论文的重要要求。内容呈现形式的简约、规范会使读者把主要精力放在研读内容上,而不是为某个公式、表格、图形而百思不得其解,花时间去辨别、猜想作者的真正意思。在这个环节上,编辑主要审查:二是公式表达是否前后一致,图形和表格使用是否统一规范,图形是否得适当和准确反映内容。二是引文、参考文献的呈现的规范性。这里要特别注意,有些研究文稿是不同的研究者分别完成的,事后有没有统稿,造成公式、图形、数表各异。编辑必须给予建议使其规范。三是文字叙述与表格、图形是否对应和一致。特别要注意,文字是对图形和表格中重点内容的解读,不能一字不差地将图形和表格中的数字叙述一遍。那样做,是对版面资源和读者精力的极大浪费,要尽量避免。有些作者出于让著作更全面、更“好看”或增加篇幅的目的,将无关的内容或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的内容,乃至相互矛盾的内容硬是塞进书稿中,从而破坏了全书的逻辑性和整体性,形成了天然的“瑕疵”。遇到这种情况,编辑要建议作者“忍痛割爱”,删除不成熟的部分,或者要求作者补充完善缺失的内容。

五、美学素养:对装帧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般情况下,这类书籍的内页设计要简约,页眉要清新、简单,不可夸张;天头地脚和切口要留大些,行距和字间距适当加大,留出读者批注的空间。封面、封底、书脊的设计也要简约,使用几何图形和曲线会激发读者的空间想象力,应该是不错的选择。一般不选择纯黑色、黑红对比、黑白对比等视觉冲击力强烈的封面、封底或套封。因为,对视觉的强烈冲击会影响到对书籍内容的理性和客观思考。

总之,对审读研究类社科书稿的编辑而言,具备以上五个方面的素养是做好审读工作的基础。提升素质,严把政治关和质量关,是出精品、出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出版事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1]杨牧之.论编辑的素养[M].河南:大象出版社,2009.

[2]聂震宁.出版人断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宋心蕊)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