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4 09:44 农民日报
2月末,地处贵州东部的剑河县在经历了一场绵柔的春雨后,天气依旧寒冷。然而辖区内柳川镇加禾村村民的心里却暖融融的。
“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村里交通方便,环境整洁,我们手头也宽裕多了。”68岁的村民邰昌良满脸笑容,“去年我家在村干部的带动下,在稻田冬闲期种了两亩多大球盖菇,多挣了一万五,效益非常好!真没想到种小蘑菇还能带来这么高的收益。”
加禾村党支部书记邓海波告诉我们,今年全村已投入28万元,新增大球盖菇种植面积36亩,今后还计划投入111万元用于食用菌产业发展配套设施的建设,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力争在年底之前使未脱贫的11户村民全部脱贫摘帽。
距离加禾村不远的久仰镇基佑村,是镇里三类贫困村寨,全部是苗族人口,全村202户中,有56户为贫困户。到目前为止,未脱贫的只剩下8户。“除了利用民族风情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外,我们也在计划发展食用菌产业助推村民脱贫增收。”村党支部书记李昌盛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大球盖菇种植技术简单,但出菇量大,平均亩产3000-5000斤,最多可达6000斤,以亩产4000斤、销售价每斤4元来计算,除掉成本,能为种植户增加收入1万元,最多可达1.5万元,经济效益相当于传统稻谷种植的3-4倍。
2月末,地处贵州东部的剑河县在经历了一场绵柔的春雨后,天气依旧寒冷。然而辖区内柳川镇加禾村村民的心里却暖融融的。
“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村里交通方便,环境整洁,我们手头也宽裕多了。”68岁的村民邰昌良满脸笑容,“去年我家在村干部的带动下,在稻田冬闲期种了两亩多大球盖菇,多挣了一万五,效益非常好!真没想到种小蘑菇还能带来这么高的收益。”
加禾村党支部书记邓海波告诉我们,今年全村已投入28万元,新增大球盖菇种植面积36亩,今后还计划投入111万元用于食用菌产业发展配套设施的建设,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力争在年底之前使未脱贫的11户村民全部脱贫摘帽。
距离加禾村不远的久仰镇基佑村,是镇里三类贫困村寨,全部是苗族人口,全村202户中,有56户为贫困户。到目前为止,未脱贫的只剩下8户。“除了利用民族风情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外,我们也在计划发展食用菌产业助推村民脱贫增收。”村党支部书记李昌盛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大球盖菇种植技术简单,但出菇量大,平均亩产3000-5000斤,最多可达6000斤,以亩产4000斤、销售价每斤4元来计算,除掉成本,能为种植户增加收入1万元,最多可达1.5万元,经济效益相当于传统稻谷种植的3-4倍。
加禾村和基佑村群众收入的提高是剑河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生动写照。据悉,大球盖菇是剑河县引进打造的一个精准扶贫、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据剑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龙安林介绍,大球盖菇是一种适于粗放型栽培的食用菌,稻草、杂草等农田废弃物均可制备菇基,在每年12月底至次年元月播上种后,不用施肥、不用撒农药,只要控制好水分和温度,3月便可采菇,5月底采菇结束后,农民可继续种水稻。另外,种菇后的废料可直接还田改良土壤,增加肥力,促进稻谷增产。由于采取了“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式种植模式,农民足不出户便将大球盖菇销售一空。“剑河的产业发展只要找对路子了,百姓脱贫增收就有希望。”龙安林感慨道。
剑河县山高坡陡,是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到2018年底仍有7500户2.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资源缺乏、发展受限的条件下,靠什么才能为群众打造一个脱贫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呢?让人欣喜的是,剑河县通过找准结合点,在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关键点发力,走出了一条产业脱贫、助农增收的道路。小小的食用菌产业正在变成剑河脱贫攻坚的大“靠山”,成为群众脱贫增收奔小康的新希望。
百乡万户贵州调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