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时政>2019全国两会>最新消息

王培安:要立足长远 制定统一的兜底医疗保障政策

2019-03-05 17:11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 今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一场记者会,本场记者会的主题是“政协委员谈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在回答记者“从健康扶贫的角度看怎样才能够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的问题时,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2018年全国有1386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健康扶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全国有190.5万户因病致贫、返贫的贫困户脱了贫,占贫困户总户数的40.1%。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1660万,其中因病致贫、返贫占40%以上,而且越往后剩下的贫困人口中老弱病残占比将越高。因病致贫不同于就业、住房、因学等致贫因素,难以做到一次性消除。

王培安表示,2017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政协委员联组会的时候指出,健康扶贫属于精准扶贫的一个方面,因病致贫、返贫是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这个事是长期化的,不随着2020年我们宣布消灭绝对贫困以后就会消失的,很多地方要通过一些综合的办法来解决,比如采取一些靶向的治疗。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健康扶贫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指明了健康扶贫工作的前进方向。今天上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指出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的医疗负担,加强重大疾病的防治。

王培安认为,做好健康扶贫工作要把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落到实处。

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 今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一场记者会,本场记者会的主题是“政协委员谈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在回答记者“从健康扶贫的角度看怎样才能够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的问题时,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2018年全国有1386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健康扶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全国有190.5万户因病致贫、返贫的贫困户脱了贫,占贫困户总户数的40.1%。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1660万,其中因病致贫、返贫占40%以上,而且越往后剩下的贫困人口中老弱病残占比将越高。因病致贫不同于就业、住房、因学等致贫因素,难以做到一次性消除。

王培安表示,2017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政协委员联组会的时候指出,健康扶贫属于精准扶贫的一个方面,因病致贫、返贫是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这个事是长期化的,不随着2020年我们宣布消灭绝对贫困以后就会消失的,很多地方要通过一些综合的办法来解决,比如采取一些靶向的治疗。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健康扶贫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指明了健康扶贫工作的前进方向。今天上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指出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的医疗负担,加强重大疾病的防治。

王培安认为,做好健康扶贫工作要把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落到实处。

首先是要解决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的问题。目前的三重保障,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向贫困人口适当倾斜以后,贫困人口报销门诊只能达到50%-60%,住院只能达到70%左右。所以说就要建立针对贫困人口的健康扶贫的补充保险,这个措施这几年正在推行,但是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一个方面,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要立足长远,制定统一的兜底医疗保障政策,加强制度的衔接,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报销后的个人支付医疗费用再次给予补助,使综合报销比例达到90%左右,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

其次就是要解决看得上病的问题。一是突出重点,精准到人、精准到病,实施分类救治,全面落实健康扶贫的“三个一批”的措施,做好21种大病的专项救治,通过“四定”,定定点医院、诊疗方案、付费标准、报销比例,确保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逐步扩大集中救治的病种范围。二是强化贫困地区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综合培养,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医联体建设,亟需组织好三级医院组团式支援、贫困地区县级医院等形式,提高基层的服务能力。三是要加快补齐贫困地区卫生健康服务的短板,实施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四是实施好基本医保县域内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各类医疗保险在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一站式及时结算,让他看得上病,方便看病。

再次就是,解决少生病的问题关键在于坚持预防为主,推动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开展“三减三降”专项行动,改善人居环境,加大重点传染病、地方病的综合防控的力度,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改变贫困地区的卫生习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

(责任编辑:席秀琴)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