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看电影已成新"年俗"了吗 整体票房只微涨1.1%

2019-03-11 07:16 解放日报  

今年春节期间,8部电影史无前例地扎堆上档。其中,《流浪地球》7天就破20亿票房的表现,令不少网友感叹,看电影已然成为新“年俗”。且慢!这个说法,在DT财经数据新闻编辑何书瑶眼里,并不准确。

  (整理/刘璐 摘编自上观新闻“互联网观察”栏目)

今年春节期间,8部电影史无前例地扎堆上档。其中,《流浪地球》7天就破20亿票房的表现,令不少网友感叹,看电影已然成为新“年俗”。且慢!这个说法,在DT财经数据新闻编辑何书瑶眼里,并不准确。

  整体票房只是微涨1.1%

  透过春节电影票房消费大数据,可以发现什么?何书瑶发现,电影票价反映了电影市场供需之间的此消彼长。而三四线城市近年来在春节档票房市场上的战绩表明:春节大背景下,不同城市的票价涨幅与大量的人口流动有着紧密关系。由于三四线城市平日观影人数并不多,于是,对这些城市来说,春节档成了“集中捞金”的好时机。

  据何书瑶介绍,2016年春节一线城市票价涨幅是4%,二线城市上涨了7%,但体现在实际购买上,这两个数字消费者几乎是察觉不到的。然而,随着票价涨势一年更比一年强,到了2019年春节档,一线城市也卷入涨价潮,环比涨幅达到21%,二线城市突破30%;最“夸张”的是三四线城市39%的环比涨幅,妥妥赶超北上广。

  不过她也指出,在票价上涨的情况下,今年三四线城市的春节档票房同比有所下降,观影人次在各线级城市中也下降最多,降幅都在13%左右;二线城市的观影人次从5500万降至4800多万人次;在跌幅最大的台州和东莞,跌幅突破了20%。

  正是这一组数据,令何书瑶得出了有必要纠正“看电影成新年俗”的说法。毕竟多数人去电影院还是看重“性价比”的,尤其对于返乡青年而言,“价格敏感度”仍然存在。面对辣手的票价,一些网民自嘲,“你们在大城市还有闲情逸致反复钻研《流浪地球》中的破绽,咱小镇青年就只剩‘坐等视频网站上线’的份儿了”。

  《流浪地球》的标杆意义

  第一财经日报特稿部商业人文记者陈汉辞的观察,从投资人的“坐不住”出发。

  她曾听创业影业公司的投资人吐槽:回家过年第一天就被老父亲臭骂,“你这一年花出去那么多钱,过年拿回来几分?一个做电影的还不如楼下小卖铺老板赚得多。人家年底可是拿回来十万、八万的!”

  在陈汉辞看来,这是经历资本狂逐后、影视行业泡沫逐渐破裂的一个缩影,“就好像一个被巨富狂宠、又突然被抛弃的女孩遇到的窘境。”她开始反思,一个行业的魅力,究其根本,仍然在于自身素质的修炼。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语境下,《流浪地球》特效所引发的震撼,戳中了一批焦虑的投资人的痛点。

  据陈汉辞介绍,早在剧本孵化阶段,有着科幻梦的制片人龚格尔就让负责特效和美术的人员参与进来,并请来四位科学家为剧本把关。这些畅想最终使得《流浪地球》置景展开面积10万平方米,相当于15个足球场,仅道具就做了1万件。在该片的后期特效制作过程中,参与者有3000多人,整个制作过程有7000人参与。该片主创团队还有记日志的习惯。陈汉辞认为,“这些记录将值得那些开始对科幻片发起总攻的投资者们学习。”

  陈汉辞援引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去年发布的《2018科幻产业发展报告》进一步补充道:2017年中国科幻影视产值超过140亿元,2018年原创势头迅猛,产业结构也出现巨大变化,去年上半年产值已接近100亿元;科幻阅读市场2017年产值总和约9.7亿元,2018年上半年总量已接近9亿元;《科幻世界》等机构出版的科幻系列销售码洋2018年已超过2017年全年总额,期刊码洋近1300万元,较2017年同期增加16%。这些恐怕也是《流浪地球》戳中一批投资人的重要背景。

  陈汉辞还发现,从数据上不难看出,科幻类影视项目所需要的内容土壤并不稀少,一波科幻类影视项目已在路上。对于接下来可能出现的“跟风”场面,她也持积极态度:“‘跟风’的好处是,当科幻题材项目大批出现,无论这些项目是成功还是失败,其制作数量都将促进中国电影工业基础的形成。”而电影工业的基础一旦建立起来,中国电影就有了变强的扎实基础。无论是科幻类、喜剧类,还是爱情类、玄幻类,很多题材都可以建立起一套经验体系与工业体系,把控投资者可能会遇到的风险,创造出众多可多轮次循环的现象级IP。有了超级IP,才会有中国的迪士尼,才会有真正的电影小镇。

  今年中国电影春节档《流浪地球》所呈现的火爆,到底可以带来怎样的启示?陈汉辞认为,这背后最大的意义莫过于让投资者看到希望,“只有投资的风险可控、收益率基本可预判,才是一个成熟的电影产业该有的样子。”

  (整理/刘璐 摘编自上观新闻“互联网观察”栏目)

(责任编辑:宋心蕊)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