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1 09:37 美术报
“犹如跳动的音符”
今年57岁的王银华,一米八的个子,身材修长。他出身于仙居髹漆镶嵌世家,从小受长辈影响,喜欢绘画,对镶嵌艺术情有独钟,从兴趣转向喜好,30多年来专心艺术创作。
王银华说,玉石镶嵌其实挺苦的。构思作品动脑筋,人物、山水树木与反映内容要一致,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然后配色、剪好粘贴,再进行选料,加工切割、雕刻镶嵌,打磨上腊,无不用功,还有玉石色彩的搭配,道道工序慢工细活,其中的苦旁人难以想象。
平时到外地选料,也是相当艰难。多年来,王银华到过河南、新疆、湖北、辽宁、青海、云南、内蒙古等地,曾带上氧气袋攀登海拔5000多米的昆仑山,也曾下过200多米深的矿井,遍寻玉石。在恶劣环境下常身体不适,灰头土脸,很是艰辛。
不过,苦归苦,乐也是难以言喻的,特别是在创作出满意作品时。比如,他原创的巨幅玉石镶嵌《妈祖》,引来数十万台胞到福建观看,作品还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特别金奖”的殊荣,多次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展出获奖。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展品,在该馆最显要的中央大厅展出。作品还被中宣部编入央视“心连心”大型慰问演出活动,参与央视和中国红十字会主办的“春暖”系列大型公益活动现场录制。
在《黄大仙》巨幅联屏作品前,王银华如数家珍。2007年,为配合国家倡导和谐社会建设,他创作了这件以流传1600多年,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说为题材,创作的巨幅玉石镶嵌《黄大仙》。作品高2.2米,长35米,表现的是讲仁爱,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自强不息的一位普通牧羊少年,融于自然,以平常心观大千世界,悟人生大道,成万民景仰的神仙。这是他耗时5年,采用上等红宝石、鸡血石、寿山石、昆仑玉等为原料,创作的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巨幅联屏玉石镶嵌作品。
“犹如跳动的音符”
今年57岁的王银华,一米八的个子,身材修长。他出身于仙居髹漆镶嵌世家,从小受长辈影响,喜欢绘画,对镶嵌艺术情有独钟,从兴趣转向喜好,30多年来专心艺术创作。
王银华说,玉石镶嵌其实挺苦的。构思作品动脑筋,人物、山水树木与反映内容要一致,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然后配色、剪好粘贴,再进行选料,加工切割、雕刻镶嵌,打磨上腊,无不用功,还有玉石色彩的搭配,道道工序慢工细活,其中的苦旁人难以想象。
平时到外地选料,也是相当艰难。多年来,王银华到过河南、新疆、湖北、辽宁、青海、云南、内蒙古等地,曾带上氧气袋攀登海拔5000多米的昆仑山,也曾下过200多米深的矿井,遍寻玉石。在恶劣环境下常身体不适,灰头土脸,很是艰辛。
不过,苦归苦,乐也是难以言喻的,特别是在创作出满意作品时。比如,他原创的巨幅玉石镶嵌《妈祖》,引来数十万台胞到福建观看,作品还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特别金奖”的殊荣,多次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展出获奖。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展品,在该馆最显要的中央大厅展出。作品还被中宣部编入央视“心连心”大型慰问演出活动,参与央视和中国红十字会主办的“春暖”系列大型公益活动现场录制。
在《黄大仙》巨幅联屏作品前,王银华如数家珍。2007年,为配合国家倡导和谐社会建设,他创作了这件以流传1600多年,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说为题材,创作的巨幅玉石镶嵌《黄大仙》。作品高2.2米,长35米,表现的是讲仁爱,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自强不息的一位普通牧羊少年,融于自然,以平常心观大千世界,悟人生大道,成万民景仰的神仙。这是他耗时5年,采用上等红宝石、鸡血石、寿山石、昆仑玉等为原料,创作的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巨幅联屏玉石镶嵌作品。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件重约5吨的作品由40多幅玉石联屏组成,联屏人物、山水、树木、房屋等应有俱有,作品的规模、新颖别致的表现手法以及工艺为当今所罕见,是目前世界上汇聚宝玉石品种最多、惟一全面反映黄大仙文化的巨幅玉石珍品。
在2012年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黄大仙》成为文博会的一大亮点,吸引了无数海内外参观者关注,作品在数百万件展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黄大仙》巨幅联屏作品,犹如跳动着的曲线起伏的音符,人物表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色彩、纹理搭配自然,画面人物布局疏密得当,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一位业内著名行家评价道。
原创作品,纯天然玉石制作,唱出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是王银华彩石镶嵌主题作品的特色。
王银华创作的玉石镶嵌大件作品气势恢弘、壮美,小件作品玲珑剔透,由于王银华的突出成就,他被评为首届台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
在创作反映重大题材巨幅连屏作品中,他注重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尽力做到给人以教育鼓舞和启迪。基于这种认识,他的巨幅作品都为原创,如巨幅玉石镶嵌《丝绸之路》,他奔波于国内诸多图书馆与博物馆查找文物史料,境外部分又求助于各大使馆和国外友人,查阅了大量的历史书籍。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沿着丝绸之路深入大漠考察,收集到大量资料,经过反复酝酿思考,数年七易其稿,完成了《丝绸之路》镶嵌图纸,然后进行创作加工。
近两三年,王银华根据祖传镶嵌技艺,结合自己创新,用红木作底屏,纯手工原汁原味地制作了玉石镶嵌台屏、挂屏《三星五子图》《仕女图》等作品,在参加上海举行的世界手工艺博览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中,有两件作品在“国匠杯”评选中一件获得金奖,一件获得银奖,成为本次展会上获奖最多的人。
长期致力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彩石镶嵌的传承保护,王银华在30多年的创作实践中,先后创作了巨幅玉石镶嵌《和平天地》等一批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作品,多件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陈列展览收藏。
彩石镶嵌知多少
了解彩石镶嵌艺术首先要掌握什么叫玉石。
目前,在已认知的大自然中约有各种矿物3000多种,其中称得上宝玉石的有200多种。宝石部分主要有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玉石类共有50多种,主要有翡翠、和田玉、独山玉,还有岫玉、东陵石、孔雀石等。而彩石镶嵌技艺就是把各种玉石材料,通过雕刻加工,穿插、耦合,像打家具一样相互之间插牢、粘合,形成契合的艺术作品。
作为一门艺术,彩石镶嵌需要具备一些知识,如《宝石学》《矿物学》等,还要学习掌握国内外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知识,以及工笔绘画等美术基础。
“做彩石、玉石镶嵌难,难在提炼主题,难在构图绘画,难在彩石、玉石选料、色彩搭配,难在雕刻镶嵌的有机结合。大件作品,甚至要历时数年,属慢工细活,再加上资金投入大,没有恒心、决心,是难以完成的。”国家级非遗仙居彩石镶嵌代表性传承人王银华深有体会地说。
传统镶嵌所用的材料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硬度相对较低,创作时手拿金属刀具就可以雕刻。而彩石镶嵌的玉石大多数硬度比较高,手持普通金属刀具难以刻划,要用金刚砂加水来研磨,这样制作的工时就比传统镶嵌工艺高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玉石镶嵌技术性很强,艺术性要求也相对高。比方说木雕,选中一种材料,确定画面后,往里面刻就可以了,而玉石镶嵌材料很多,一个人的衣服和裙子颜色也有不同,那就要找不同颜色的玉石进行搭配,协调难度较大。
由于玉石的硬度较高,加工切割过程和雕刻中会产生很响的噪音,对人的听力有一定的影响。粉尘,也对呼吸系统有影响,所以加工时要戴防尘用品。另外,由于玉石重量大,手拿雕件加工时,要有相当的体力,往往一个大的雕件要雕上很长时间,所以创作者还要沉下心来,不能浮躁,专注用心地做。
以前的传统镶嵌,都以比较小的作品为主。比方说挂屏、台屏、地屏,大家都用于家庭装饰,内容也以花草、侍女和一些传统的吉祥图案为主,而现代的彩石镶嵌,则大件、小件均有,按需创作。
作为传承人,王银华在传统工艺上有所创新、作为,本世纪初,率先在行业内实现了从彩石镶嵌到玉石镶嵌的过渡。
说起创作,王银华以《黄大仙》作品为例,黄大仙传说历史上只留下一些比较简单的插图,没有相对系统的故事情节,所以在创作作品时,靠自己去收集各种资料,自己设计画面,作品参考了晋朝葛洪编的《神仙传》中的黄大仙故事,同时综合了很多民间故事,再通过自己的创造完成了原创作品的构图,然后进行雕刻加工。这件高2.2米,长33米的作品,人物形象逼真,动物、房屋、树木生动,约用了上百种玉石。
要把玉石镶嵌独特的美感和表现力充分展示,还得熟练掌握各种刀具、钻头等工具的使用技巧,然后才能进行浮雕、立体雕、镂空等加工,依靠玉石的天然颜色、纹理光泽来展现其高贵和独特的美。
总之,玉石镶嵌作品,不仅要有主题,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生活气息浓,还要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结合,能给人启迪,这样才会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