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青少年网瘾成社会"心结" 代表委员齐建言问诊支招

2019-03-13 07:01 广州日报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资讯、学习知识、互动交往、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网民“首次触网年龄”明显提前,青少年沉迷网瘾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全国两会上,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成为共识。代表委员纷纷建言,让青少年摆脱网瘾,健康上网。

  把脉问诊青少年网瘾

这一代青少年被称为“网络原住民”,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中小学生普遍接受的一种娱乐方式。在他们眼中,游戏玩得好,是智商高的体现,反之则会被群体排斥。

有代表在农村调研发现,祖辈对一些留守儿童玩游戏无计可施。老人普遍反映,孩子一下子说一些作业需要用手机做,一下子说上网查资料,自己根本分不清,在他看来,孩子就是“打着学习的招牌玩游戏”。

此外,随着超高人气的电子竞技联赛以及大量网络主播、“网红”的出现,让一些中小学生开始渴望成为职业玩家及游戏主播,沉迷于电子游戏。在广东云浮的一所乡村小学,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写下自己的愿望:成为一个游戏主播,“因为主播能玩游戏还能挣钱。”

不了解、差关系、缺引导、坏榜样——这是中国青少年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总结的网瘾背后的几个家庭关系关键词。

“不了解主要指的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上网状况,只有5.6%的14岁少年表示,父母了解他们;差关系指的是沉迷网络状态下的亲子关系,父母控制不了他们,强硬地抢夺手机等网络设备,却让亲子关系雪上加霜;缺引导指的是在幼儿时期,一些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些家长甚至用手机带孩子,让孩子自己看动画片,于是孩子在成长为青少年的时候,更容易沉迷网络;坏榜样指的是家长自己也沉迷网络,孩子做作业,家长就在一边玩手机。”张海波说。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资讯、学习知识、互动交往、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网民“首次触网年龄”明显提前,青少年沉迷网瘾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全国两会上,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成为共识。代表委员纷纷建言,让青少年摆脱网瘾,健康上网。

  把脉问诊青少年网瘾

这一代青少年被称为“网络原住民”,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中小学生普遍接受的一种娱乐方式。在他们眼中,游戏玩得好,是智商高的体现,反之则会被群体排斥。

有代表在农村调研发现,祖辈对一些留守儿童玩游戏无计可施。老人普遍反映,孩子一下子说一些作业需要用手机做,一下子说上网查资料,自己根本分不清,在他看来,孩子就是“打着学习的招牌玩游戏”。

此外,随着超高人气的电子竞技联赛以及大量网络主播、“网红”的出现,让一些中小学生开始渴望成为职业玩家及游戏主播,沉迷于电子游戏。在广东云浮的一所乡村小学,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写下自己的愿望:成为一个游戏主播,“因为主播能玩游戏还能挣钱。”

不了解、差关系、缺引导、坏榜样——这是中国青少年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总结的网瘾背后的几个家庭关系关键词。

“不了解主要指的是父母不了解孩子的上网状况,只有5.6%的14岁少年表示,父母了解他们;差关系指的是沉迷网络状态下的亲子关系,父母控制不了他们,强硬地抢夺手机等网络设备,却让亲子关系雪上加霜;缺引导指的是在幼儿时期,一些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些家长甚至用手机带孩子,让孩子自己看动画片,于是孩子在成长为青少年的时候,更容易沉迷网络;坏榜样指的是家长自己也沉迷网络,孩子做作业,家长就在一边玩手机。”张海波说。

  防治青少年网瘾 健康上网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时代,如何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摆脱网瘾侵害?

全国青联建议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有效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安徽代表团多位代表也建议尽快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代表委员们认为,要合理界定“不适宜未成年人接触的不良信息”范围,明确家庭、学校、政府、企业、群团组织、社会力量等各方的保护职责,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后拟增设的“网络保护”章节一起,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基本法律框架。建议大力改进网络空间管理,持续加强内容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大学副校长于欣伟建议在整个游戏行业中推行实名认证制度,将实名认证的责任倒置,由游戏公司利用技术手段保证在规定时间内服务对象不包含未成年玩家。一旦发现游戏公司在规定时间向未成年玩家提供游戏服务,监护人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由国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格处罚。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彭静建议,强化App分类监管,保障青少年移动网络安全。(记者肖思思、黄浩苑、胡浩、张海磊、陈聪)

(责任编辑:宋心蕊)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