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8 09:21 河南日报
要在资金投入、金融创新等方面,将优先发展理念贯穿于有关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并在具体建设中坚持发展优先规划、项目优先布局、措施优先整合、政策优先落实,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这为新时期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农村基础设施面临多重任务
近年来,我省农村基础设施整体上实现了历史性提升,但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要将干部配备、要素配置、公共财政投入、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四个优先”要求切实落到实处,而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是其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内在要求。要在资金投入、金融创新等方面,将优先发展理念贯穿于有关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并在具体建设中坚持发展优先规划、项目优先布局、措施优先整合、政策优先落实,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最基本的食品数量安全、质量安全,还包括对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更多优质产品的需要。而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总体上还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管护不力等突出问题,面临提档升级、强化管理的多重任务。要打通“断头路”,提高供电质量,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饮水安全、污水处理、物流通畅、网络信号等问题,使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另一方面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有着巨大的作用。如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完成后,百户农民家庭拥有空调、电热水器等家电数量增长60%以上。要加强路网设施建设,在解决群众出行问题的同时,对农村产业发展、信息交流等发挥作用。加强物流及网络建设,为农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供广阔空间。
要在资金投入、金融创新等方面,将优先发展理念贯穿于有关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并在具体建设中坚持发展优先规划、项目优先布局、措施优先整合、政策优先落实,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这为新时期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农村基础设施面临多重任务
近年来,我省农村基础设施整体上实现了历史性提升,但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要将干部配备、要素配置、公共财政投入、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四个优先”要求切实落到实处,而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是其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内在要求。要在资金投入、金融创新等方面,将优先发展理念贯穿于有关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并在具体建设中坚持发展优先规划、项目优先布局、措施优先整合、政策优先落实,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最基本的食品数量安全、质量安全,还包括对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更多优质产品的需要。而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总体上还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管护不力等突出问题,面临提档升级、强化管理的多重任务。要打通“断头路”,提高供电质量,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饮水安全、污水处理、物流通畅、网络信号等问题,使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另一方面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有着巨大的作用。如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完成后,百户农民家庭拥有空调、电热水器等家电数量增长60%以上。要加强路网设施建设,在解决群众出行问题的同时,对农村产业发展、信息交流等发挥作用。加强物流及网络建设,为农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供广阔空间。
着力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不仅要转变“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而且要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加强科学规划建设和后续维护监管。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路建设,打造内畅外联的交通网。持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满足农村消费升级、产业发展需求和“煤改电”用电需求。持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高标准粮田建设,推进田水林路电综合配套。持续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居民集中供水率,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整合农村公共资源,建设文化健身广场,完善具备文化、娱乐、便民服务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服务中心,因地制宜建设学校、医院、养老院、超市、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实施村庄亮化行动,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进村入户,大力发展农村物流网点,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推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积极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加强智能装备推广应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
创新设施运行管护机制。进一步明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落实所有者的主体责任、所在地基层政府的管理责任和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明确管护标准、人员费用、监管办法,破解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无人管理、无钱管理、粗放管理等突出问题,实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运行管护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后长期稳定运行、充分发挥应有效能。
应科学规划、统筹推进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强化规划引领、投入保障和需求导向,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推进与村庄规划相结合。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在规划的总体框架下谋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现项目安排与村庄规划有效衔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统一。
财政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分类分年度分步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加大投入力度和资金整合力度,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加快项目建设。按照“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多元筹措”的原则,积极创新投入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供给引导与需求导向相结合。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离不开政府供给引导作用的发挥,但在具体项目决策中,要注重农民主体需求和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其参与决策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决策真实反映农民和市场需求,实现基础设施实际效用最大化。
(作者系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