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文化>推荐

传统艺术另辟新路:既要“唱念做打”也会“说学逗唱”

2019-04-11 16:31 中国新闻网  作者:杨杰英

在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面积不大的操场里,二三十个孩子正在“跑圆场”。 杨杰英 摄

中新网太原4月11日电 题:中国传统艺术另辟新路:既要“唱念做打”也会“说学逗唱”

作者 杨杰英

山西太原,4月的清晨气温微凉,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在面积不大的操场里,二三十个孩子正在“跑圆场”。这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项基本功。学校三楼的一间教室里,十几个孩子正在练习快板。这是中国传统曲艺的一项基本功。

十几个孩子正在练习快板。这是中国传统曲艺的一项基本功。 杨杰英 摄

近日,记者跟随山西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太原活动采访团一行,在探访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时看到上述场景。

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党支部书记王小东(最右)向记者介绍学校情况。 杨杰英 摄

事实上,“戏曲+曲艺”基本功,是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非遗班”的孩子们都要学习的课程,也是王小东探索出的一套新教育模式。

王小东介绍学校的文化交流情况。 杨杰英 摄

王小东,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党支部书记,山西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太原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编剧、一级导演、高级讲师,2018年度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太原市、迎泽区两级人大代表,太原市第十三、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在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面积不大的操场里,二三十个孩子正在“跑圆场”。 杨杰英 摄

中新网太原4月11日电 题:中国传统艺术另辟新路:既要“唱念做打”也会“说学逗唱”

作者 杨杰英

山西太原,4月的清晨气温微凉,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在面积不大的操场里,二三十个孩子正在“跑圆场”。这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项基本功。学校三楼的一间教室里,十几个孩子正在练习快板。这是中国传统曲艺的一项基本功。

十几个孩子正在练习快板。这是中国传统曲艺的一项基本功。 杨杰英 摄

近日,记者跟随山西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太原活动采访团一行,在探访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时看到上述场景。

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党支部书记王小东(最右)向记者介绍学校情况。 杨杰英 摄

事实上,“戏曲+曲艺”基本功,是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非遗班”的孩子们都要学习的课程,也是王小东探索出的一套新教育模式。

王小东介绍学校的文化交流情况。 杨杰英 摄

王小东,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党支部书记,山西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太原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编剧、一级导演、高级讲师,2018年度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太原市、迎泽区两级人大代表,太原市第十三、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学生正在练功。 杨杰英 摄

“一个是‘唱念做打’,一个是‘说学逗唱’,戏曲和曲艺是不分家的。俗话说艺多不压身,我想让孩子们多学点,掌握更多的本领,毕业更好就业,也能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在谈到创新教育方法的初衷时,王小东坦言,作为文艺工作者,就是要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更多可能性。

今年13岁的王震正在表演。 杨杰英 摄

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57年的太原市戏剧学校。在60多年的办校历程中,晋剧表演艺术大师丁果仙曾任名誉校长,牛桂英、郭凤英等名家曾登台任教,田桂兰、高翠英、郭彩萍、谢涛等“梅花奖”演员均出自这里。

然而,这所“袖珍”学校却长期面临着生源不足、师资短缺、就业难等困境,作为山西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太原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编剧、一级导演的王小东,积极探索破解难题之道。

在创作中国优秀儿童剧《褐马鸡与少年》、晋剧现代戏《花落花开》《守护夕阳》这三部反映“老中青三部曲”的优秀剧目之外,王小东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曲艺人才的培养上。他长期致力于非遗项目传承与保护,在学校主导开办非遗传承班,培养戏曲、曲艺人才。

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学生正在表演戏曲。 杨杰英 摄

今年13岁的王震,就是王小东意外“捡来”的宝。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小东看出王震眼神中的灵气,便动员其学习戏曲。两年的艺校生涯,让王震从一个跟着父母从安徽来山西打工的小孩到后来入选中国戏曲小梅花奖,改变了命运。

“孩子有天赋,这也得益于小东的慧眼识珠。小东很有想法,也敢于创新,将戏曲和曲艺进行新的融合。”2000年,著名快板表演艺术家刘培安被王小东邀请到学校任教。他告诉记者,当前的曲艺人才呈现青黄不接之状,而现在太原艺校正在着力培养综合型曲艺人才,并大力向外输出。

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组织团队赴俄罗斯进行文化交流。资料图 马志刚 摄

此前曾担任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院长的王小东,对晋剧文化的发展传承与晋剧人才的培养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前的孩子们学晋剧,就只是学晋剧,从艺之路越来越窄,毕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名家,所以我就想将戏曲和曲艺融合在一起,孩子们的出路会更宽。”按照王小东的设想,将戏曲和曲艺融合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想将更多的非遗项目带进课堂,为中国曲艺市场培育更多综合型人才。

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组织团队文化交流活动。资料图 马志刚 摄

王小东的想法在社会中逐渐被印证。近年来,山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许多旅游胜地都会推出一系列展现当地文化特色的情景剧,如《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等。“我们培养的孩子们很受市场的欢迎,在许多景点的情景剧及一些本土曲艺社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孩子们不仅能养活自己,在经过市场锤炼后,还精进了技艺。”提到学生的就业前景时,王小东颇感欣慰。

“此前我们参与过一些与海外的文化交流活动,受到很高的评价。未来,我们除了着力培养综合型曲艺人才外,还想做一些助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事。”在王小东看来,近几年山西的文化精品不够多,需要创作更多极具山西特色的剧目,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完)

(责任编辑:王震)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