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文化>推荐

王小波逝世22年 李银河:我们的爱情似乎已成经典

2019-04-12 15:30 中国新闻网  作者:任思雨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12日电(任思雨)“从后来《爱你就像爱生命》是王小波卖得最好的一本书可以看出,王小波现象当中,我们的爱情故事也的确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内容。”4月11日,在“王小波之夜”朗读分享会上,王小波妻子、知名学者李银河朗读了一篇随想。

1997年,著名作家王小波因病猝然离世。离开22年,他从一位作家变成了一种现象。

“王小波之夜”朗读分享会上,王小波妻子、知名学者李银河谈王小波现象。来源:出版社供图

爱情故事已成经典

“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王小波在信里这样写下对李银河的爱。

李银河最初了解王小波,是因为当时在朋友圈子里流传的手抄本小说《绿毛水怪》,一读之下,就有一种心弦被拨动的感觉。第一次单独见面,聊着聊着,王小波就向她单刀直入地问了一句:你看我怎么样?

后来,两人开始通信和交往。王小波把情书写在五线谱上,第一句话就是:“做梦也想不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王小波与李银河。来源:出版社供图

李银河曾经回忆,在相恋相依的二十年间,两人几乎从来没有吵过架红过脸,感受到的全是甜蜜和温暖。“我的生命因为有他的相依相伴而充满了一种柔柔的、浓浓的陶醉感。”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12日电(任思雨)“从后来《爱你就像爱生命》是王小波卖得最好的一本书可以看出,王小波现象当中,我们的爱情故事也的确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内容。”4月11日,在“王小波之夜”朗读分享会上,王小波妻子、知名学者李银河朗读了一篇随想。

1997年,著名作家王小波因病猝然离世。离开22年,他从一位作家变成了一种现象。

“王小波之夜”朗读分享会上,王小波妻子、知名学者李银河谈王小波现象。来源:出版社供图

爱情故事已成经典

“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王小波在信里这样写下对李银河的爱。

李银河最初了解王小波,是因为当时在朋友圈子里流传的手抄本小说《绿毛水怪》,一读之下,就有一种心弦被拨动的感觉。第一次单独见面,聊着聊着,王小波就向她单刀直入地问了一句:你看我怎么样?

后来,两人开始通信和交往。王小波把情书写在五线谱上,第一句话就是:“做梦也想不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王小波与李银河。来源:出版社供图

李银河曾经回忆,在相恋相依的二十年间,两人几乎从来没有吵过架红过脸,感受到的全是甜蜜和温暖。“我的生命因为有他的相依相伴而充满了一种柔柔的、浓浓的陶醉感。”

王小波离世之后,他们之间的书信集成《爱你就像爱生命》出版,那些率真而充满灵光的情话也开始被人们津津乐道。

在分享会现场,李银河说,王小波与我的爱情故事似乎已经成为经典。她偶尔看到一个相声节目,那人说:有个作家把给女友的情书写在了五线谱上。“这说的不就是我们的故事吗?”

文学评论家余杰有一次告诉她,他觉得在王小波的所有文字当中,写得最好的还是他的情书。李银河说,这个评价当然不那么公正,也许与余杰说这话时正在谈恋爱有关。

观众听到这里笑了,李银河也笑言,但从后来《爱你就像爱生命》是王小波卖得最好的一本书可以看出,“王小波现象当中,我们的爱情故事也的确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内容”。

王小波已成一种现象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在北京家中突发心脏病辞世,终年45岁。

那时,身在美国的李银河并不知情,但心跳一直特别快,好像隐隐觉得有什么事。从机场往回赶的路上,接她的人说,小波是个诗人,走得也像个诗人。她一下子就明白了。

“死亡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害怕不害怕都一样。”王小波曾在一段访谈里说。李银河认为,王小波对生命的看法,是明明知道短暂、要失去,但是在失去它之前,要让一切都发生,要尝试去创造一点点美出来。

“王小波之夜”朗读分享会。中新网任思雨 摄

22年过去,王小波已经从一位作家变成了一种现象。

“我自己心目中的文化,包括艺术和科学,某种意义上是等同的,都是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东西。”

王小波并不是年纪轻轻就成名的。他下乡插过队、做过工人、做过大学老师,但一直热爱写作。1992年,40岁的王小波从中国人民大学辞职,成为自由作家,这在当时还是一个非常需要勇气的选择。他说,大概我觉得当作家挣的钱,在中国能够维持生活吧,所以就能当作家了。

他留下《黄金时代》《黑铁时代》《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等著作,他的杂文用幽默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理性思考和犀利批判,夹叙夹议,妙语连珠。

王小波作品集。来源:新经典文化

李银河认为,王小波的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很难定位,就像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先生所言:“王小波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异数。”他既不属于现实主义,也不属于浪漫主义,看不出路数,看不出师承。有些蛛丝马迹,但都没有实锤。

《我的师承》里,王小波列过穆旦、王道乾等翻译家的名字,他还喜欢卡尔维诺、杜拉斯等小说家。李银河回忆,自己没发现小波真心佩服过任何一位中国作家,但绝对不是源于傲慢和轻薄,而是因为他的评价标准是世界文学通用的标准,如果中国没有人到达那个高度,他就无法违心地赞赏。

李银河说,王尔德有过一个文学评价标准,大意是文学没有什么这流派那流派,只有两派,一派是写得好的,一派是写得糟的,“我想,小波的文学是属于写得好的一派,所以它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为何怀念王小波?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朗读分享会现场,聚集了很多喜欢王小波的读者,一个男孩站在话筒前说,自己也是二十一岁时开始喜欢他的作品。

“王小波之夜”朗读分享会现场。来源:出版社供图

李银河曾经写下,在王小波身后出现了一个奇特而略带神秘感的现象,那就是,有不少读者不约而同表达过这样一种感觉——

王小波就像一个接头暗号,这些人从别人对王小波的喜爱程度辨别对方是否同类。

他离开的这些年,人们都想念着他的什么?

“我所关心的是生活背后的事情,生活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会是那样。可能我发现生活有虚伪的成分,像一个洋葱头一样,一层一层的皮都是假的。”在一段纪录片中,他这样谈到。

他笔下的人物,看起来都粗鲁荒诞,不够英俊帅气,但他们又有一种“真”,不掩饰欲望,瞧不上一切的虚伪。李银河说,在王小波心目中,写出真实的想法、说出真实的看法是他的写作要守护的底线。

在作家绿妖看来,她喜欢王小波小说里塑造的女性形象,带给自己一种启蒙,原来女孩子可以活的这样特立独行,自由奔放,勇敢无畏。而她的笔名,也正是来自王小波的小说《绿毛水怪》。

作家绿妖。来源:新经典文化

另一方面,她认为王小波作为小说家也带给她很深的影响,王小波的作品让她发现,当面对不喜欢的事情时,除了用激愤的方式表达,也可以用幽默、用爱与诗意去化解它。

现场一位年轻的读者也分享了相似的感受,最初,她是被那句“你好哇,李银河”吸引,在读了很多作品之后,她欣赏王小波总是能平顺地接受过去的遭遇,并且愿意平和地表达观点,“我觉得他是一个爱智慧的人”。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王小波的作品依然打动着无数的读者。如绿妖在微博中写道,“22年过去了,年轻人还在读他,这是对一位作家最好的纪念”。(完)

(责任编辑:王震)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