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北影节“天坛奖”揭晓 彰显“多元阵容+国际化题材”特点

2019-04-24 13:40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朱丽娜

4月20日,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落下了帷幕,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主体活动之一,主竞赛单元“天坛奖”评奖备受关注。

最终,10项大奖在闭幕式颁出,最佳影片奖花落丹麦电影《幸运儿彼尔》,中国本土电影《流浪地球》《第十一回》斩获3项大奖,表现亮眼。《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特别将入围的影片进行了梳理归纳,以期更多读者能够更加了解这些“造梦光影艺术”。

风劲帆满

中国电影展现国际水准

“天坛奖”赋予在电影道路上耕耘的电影人以荣誉的同时,也寄托了电影人传承经典、发力创新的心声。在今年的“天坛奖”入围影片中,两部“纯国产”电影——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陈建斌导演的《第十一回》和“中哈混血”的《音乐家》表现亮眼,在10项大奖中斩获3项,向世界展现出了中国电影发展的迅猛势头。

在本届“天坛奖”上,《流浪地球》毫无悬念地拿下了最佳视觉效果,评委给予的评语是:“该片在视觉效果的追求上有雄心与目标,最终的呈现非常成功,具有很高的完成度。”

《第十一回》由陈建斌自编自导自演,讲述了15年前一起案件,被市话剧团拿来改编成舞台剧,旧事重提让当事人马福礼的生活再起波澜。影片引发关于“艺术与现实、理性与感性、真实与虚假”的深层思考,展现了陈建斌对戏剧艺术的独到见解。在影片的入围发布会上,《第十一回》的出品人宋宪强说:“《第十一回》兼顾商业性诉求的同时,没有丢失电影本身的内涵与艺术表达,并且保留了许多陈建斌导演的风格和想法,希望这部影片能被更多的观众看到。”最终《第十一回》斩获最佳编剧、最佳女配角两项大奖。

4月20日,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落下了帷幕,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主体活动之一,主竞赛单元“天坛奖”评奖备受关注。

最终,10项大奖在闭幕式颁出,最佳影片奖花落丹麦电影《幸运儿彼尔》,中国本土电影《流浪地球》《第十一回》斩获3项大奖,表现亮眼。《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特别将入围的影片进行了梳理归纳,以期更多读者能够更加了解这些“造梦光影艺术”。

风劲帆满

中国电影展现国际水准

“天坛奖”赋予在电影道路上耕耘的电影人以荣誉的同时,也寄托了电影人传承经典、发力创新的心声。在今年的“天坛奖”入围影片中,两部“纯国产”电影——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陈建斌导演的《第十一回》和“中哈混血”的《音乐家》表现亮眼,在10项大奖中斩获3项,向世界展现出了中国电影发展的迅猛势头。

在本届“天坛奖”上,《流浪地球》毫无悬念地拿下了最佳视觉效果,评委给予的评语是:“该片在视觉效果的追求上有雄心与目标,最终的呈现非常成功,具有很高的完成度。”

《第十一回》由陈建斌自编自导自演,讲述了15年前一起案件,被市话剧团拿来改编成舞台剧,旧事重提让当事人马福礼的生活再起波澜。影片引发关于“艺术与现实、理性与感性、真实与虚假”的深层思考,展现了陈建斌对戏剧艺术的独到见解。在影片的入围发布会上,《第十一回》的出品人宋宪强说:“《第十一回》兼顾商业性诉求的同时,没有丢失电影本身的内涵与艺术表达,并且保留了许多陈建斌导演的风格和想法,希望这部影片能被更多的观众看到。”最终《第十一回》斩获最佳编剧、最佳女配角两项大奖。

历年来,北京国际电影节促成了许多中外合拍项目,为许多电影人提供了跨国合作的机会,为中外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次入围影片《音乐家》,就是中国、哈萨克斯坦两国首次合拍的影片,该片围绕着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一生而展开,以深厚的两国情谊与家国情怀成为本届“天坛奖”的开幕影片。本届“天坛奖”评委之一、俄罗斯导演谢尔盖·德瓦茨沃伊谈到合拍片时表示,未来的世界,就是合拍片的世界,这种合作共赢、文化交融,是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

依托历史

反映艺术背后的真实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句话用在依托历史背景而生的电影作品上再合适不过,本届“天坛奖”就涌现了不少这样的优秀作品。

二战是影视产业中一个经典的“标签”,由加雅拉杰执导的印度影片《恐惧》,就讲述了一名参加过一战的退伍军人被派往库塔那德担任邮差,负责给服役士兵的家属递送补助金及信件,但随着二战的爆发,他的身份逐渐发生了变化,从送钱之人变为了报丧之人。这部电影没有选择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从一个小村庄的恐惧情绪着手,侧面描写战争的残忍和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在该片获得的最佳摄影奖的评价中写道:“《恐惧》有如诗般的视觉语言,处理手法虽隐忍克制,却有极佳的表现力。”在主创交流会上,加雅拉杰表示,这是他作为电影人对战争的控诉。

片长近3小时的鸿篇巨制《幸运儿彼尔》讲述了19世纪后期,志向远大的牧师之子彼尔·西德纽斯离开严格的宗教家庭,闯荡哥本哈根求学,在社会上屡遭挫折,最终成了孑然一身的隐士的故事。这部影片其实体现了丹麦在工业化进程之中的历史浮沉,以彼尔为代表的新式知识分子与传统政商势力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通过塑造彼尔这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探讨了在人生的意义上,幸运与不幸的深刻哲学命题。最终,《幸运儿彼尔》以精妙的手法和极具挑战的题材,摘得了本届“天坛奖”最佳影片桂冠。

直击心灵

光影语言打动人心

在电影银幕与观众之间,有太多的艺术空间可以营造,也有太多的信息与灵感可以传递,感人的故事不会在每个人身上发生,但是电影却可以将情感饱满地呈现。而有情感的电影,总是会让观众产生深刻的共鸣,引发更多的思考。在本届“天坛奖”评选中,当然少不了这样直击观众内心、触动情感的优秀作品。

导演阿里·贾比尔安萨里带来的《德黑兰:爱之城》讲述了一个苦乐参半的故事:退役的健美冠军、超重的美容诊所秘书、消沉的丧礼宗教歌手,3个人近中年、对生活感到幻灭的都市男女,各自渴望着能在德黑兰这个从未真正接纳自己的城市中寻找到爱情。

《德黑兰:爱之城》的故事,悲伤与治愈交织,孤独与温暖相伴,当代都市青年的日常越来越多地与“丧”“佛系”一类词汇捆绑,生活中的温情与确幸因此显得弥足珍贵,而这正是影片《德黑兰:爱之城》想要传递给观众的主题。

除了爱情之外,亲情同样是人类牵绊最深的情感,导演彼得·赫奇斯的作品《本回家了》就以“毒品”这一极具社会敏感性的话题作为切入点,深刻剖析了一个家庭内部的亲情内核,描绘了母亲与儿子之间永远无法切断的爱与联结。故事在24小时里抽丝剥茧,将一张巨大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在观众面前铺陈开来,最后开放式的结局,让亲情的温度融化在一个家庭里每个成员的心中,升华在母亲与儿子之间从未断开的血液连结里。

(责任编辑:赵光霞)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