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8 08:52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本报记者 张 红 文/图
德国华商“一带一路”公益基金会一行在卡蒲小学向军烈属发放慰问金。
海珮春与孩子们分享中德差异
“远方客人来光临,到我学校献爱心……”近日,贵州贫困山区的学生们用少数民族特有的歌声欢迎一群远方客人的到来。
他们是德国华商“一带一路”公益基金会一行。他们不远万里、跨越千山万水,把一个个沉甸甸的红包交到了受助学生的手里。这已经是他们第三年走进贵州。
“2000元能干什么”
“2000元人民币能干什么?你可能想不到,这是贵州山区一个学生一年的生活费。”德国华商“一带一路”公益基金会主席、德国汉堡华侨华人联合会会长张禹华对本报记者说。
“我爷爷去世了,爸爸也去世了,妈妈嫁人了,姐姐在外面打工,我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我上初中后,爷爷生病了,只能整天躺在床上。半年后,父母离异了,爷爷也去世了……”
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和望谟县,贫困家庭的故事令闻者流泪。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岛地区,尤其要加大扶持力度。少年强则中国强,中西部强则中国强。
4月底,德国华商“一带一路”公益基金会一行走进贵州。在平塘县基哈小学,他们查看了捐赠给该校的篮球场及足球场的建设情况,在平塘县卡蒲小学、晴隆县碧痕镇中心小学和望谟县打易镇中心小学,他们把一个个装好现金的红包送到受助人员手中。
“我们对公益的理解就是要雪中送炭。我们在贵州没有生意,也没有亲戚朋友,我们到这里来,是因为这里有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德国华商“一带一路”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人、《欧洲新报》总编范轩说。
德国华商“一带一路”公益基金会一行在卡蒲小学向军烈属发放慰问金。
海珮春与孩子们分享中德差异
“远方客人来光临,到我学校献爱心……”近日,贵州贫困山区的学生们用少数民族特有的歌声欢迎一群远方客人的到来。
他们是德国华商“一带一路”公益基金会一行。他们不远万里、跨越千山万水,把一个个沉甸甸的红包交到了受助学生的手里。这已经是他们第三年走进贵州。
“2000元能干什么”
“2000元人民币能干什么?你可能想不到,这是贵州山区一个学生一年的生活费。”德国华商“一带一路”公益基金会主席、德国汉堡华侨华人联合会会长张禹华对本报记者说。
“我爷爷去世了,爸爸也去世了,妈妈嫁人了,姐姐在外面打工,我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我上初中后,爷爷生病了,只能整天躺在床上。半年后,父母离异了,爷爷也去世了……”
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和望谟县,贫困家庭的故事令闻者流泪。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岛地区,尤其要加大扶持力度。少年强则中国强,中西部强则中国强。
4月底,德国华商“一带一路”公益基金会一行走进贵州。在平塘县基哈小学,他们查看了捐赠给该校的篮球场及足球场的建设情况,在平塘县卡蒲小学、晴隆县碧痕镇中心小学和望谟县打易镇中心小学,他们把一个个装好现金的红包送到受助人员手中。
“我们对公益的理解就是要雪中送炭。我们在贵州没有生意,也没有亲戚朋友,我们到这里来,是因为这里有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德国华商“一带一路”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人、《欧洲新报》总编范轩说。
这已经是张禹华和范轩连续第三年走进贵州大山里。“德国华商贵州公益行”活动于2017年开始实施,以“携手海外统促力量,助力贵州脱贫攻坚”为主题,以资助贫困中小学生、慰问优秀中小学乡村教师、慰问退役军人或军烈属等为主要内容,是一项为期5年、初步项目资金约300万元人民币的公益项目活动。
今年,“德国华商贵州公益行”活动以德国华商“一带一路”公益基金会的名义在贵州两个民族自治州开展公益活动,对99名中小学贫困学生进行现场资助,现场慰问9名军烈属及9名优秀乡村教师。
“有心人”带动其他人
“张禹华和范轩是有心人。”德国华商“一带一路”公益基金会顾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前副秘书长郑琴说,“有一次,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海外华文媒体和国内媒体走进黔西南,范轩了解到这里的情况。之后,他特意找到我,想看看有什么是他们能做的。”
“有心人”很快就把事情做了起来。“我们把现金装进红包,直接交到受资助的孩子手里,并叮嘱他们回家要把红包交给父母,保证用好这笔钱。”范轩说,“我们希望能实实在在地帮到他们。”
“我们每年资助99名中小学贫困学生,还会慰问9名军烈属及9名优秀乡村教师。我们希望能持续地做公益,所以暂时定的是5年,资金约300万元人民币。”张禹华说,“希望能带动其他人一起来做公益。”
这种带动作用已经开始显现。今年他们的团队中就出现了一位特别的嘉宾:德国汉学家海珮春。
“去年9月,我先生关愚谦在柏林住院的时候,一个朋友给他打电话提到帮助贵州贫困学生的项目。愚谦听了以后非常感动,马上要捐钱。但因为他的身体越来越差,我们一直没有来得及捐。他走了以后,我想起来这件事。所以在准备愚谦的追悼会的时候,我请亲戚朋友们不要购买花圈,而把这些钱捐给贵州的学生。”海珮春用流利的汉语讲述着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次,我把捐款带到了贵州。张禹华和范轩带着我到了一些很偏僻的地方,访问了不同的学校,见了很多学生,了解了他们的情况和困难。我相信,通过你们把大家的捐款提供给有需要的学生,愚谦会非常满意。”
“为他们打开一扇窗”
“你们知道德国在哪里吗?”课堂上,海珮春问。
“不知道!”学生们整齐的回答让人有些感慨。
此次公益行还增加了“中德文化交流进乡村课堂活动”。海珮春用生动的语言和简单的事例给孩子们讲述了她心目中中国人和德国人的不同。范轩则用自身的经历让孩子们了解了一点德国的教育体制。
对于大山里的孩子而言,这堂课仿佛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窥见广阔世界的一角。“中德文化交流进乡村课堂,这样做打开了孩子的天地,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生。”黔西南州副州长王雄义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黔西南属于西部老少边穷地区。贫困,不是‘因贫而困’,更多的是‘因困而贫’。困住我们的不仅是地缘关系等客观因素,更多的是思想和观念,要打开锁住思想和观念的唯一钥匙,就是教育。要斩断贫困的根,要靠教育,要让孩子们冲出大山,走向世界,靠的也是教育。”
黔西南州委统战部部长罗春红说,“德国华商贵州公益行活动助力我们发展教育,是雪中送炭的爱心善举。”
“德国华商以他们跨越国界、跨越地域的公益之心,以助学、拥军、慰优等方式,助力贵州脱贫攻坚、助推贵州对外开放。”贵州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秘书长杨震环说,“公益行更是德国华商对贵州未来寄予的一份美好希望,对贵州人民表达的一份真情厚意。”
这一切在孩子们心中撒下了爱的种子。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将来我要做一个懂得感恩、为社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的有用之人。”
“我一定向你们学习,做一个报答社会、报效祖国的人!”
这是孩子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