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4 10:10 农民日报 作者:闵庆文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正是因为交流、互鉴,才使得亚洲农业文化丰富多彩。
亚洲农业文化源远流长
亚洲是人类农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从世界农作物与饲养家畜的起源就可以看出。在世界农作物八大起源中心中,亚洲地区就占了四个。其中,以中国为起源中心的栽培植物就有136种,居各起源中心之首,稻、黍、稷、粟、稗、大麦、荞麦、大豆、红小豆、山药、苎麻、大麻、茼麻、紫云英等为主要代表。
再如,起源于亚洲的家畜就有11种。其中3.5万年前就在中国和以色列被驯化的狗;1.1万-1.3万年前在土耳其和伊朗以及中国南部地区被驯化的猪;9000年前在中东被驯化的牛;5000年前在印度、4000年前在中国南部分别被驯化的水牛等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以外,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可以印证。在截至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57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亚洲地区占据绝对数量,多达43项。而且,这些项目几乎覆盖了农业文化遗产的所有类型,如稻作文化、旱作农业、山地农业、茶文化、稻作梯田、稻鱼(鸭)共生、桑基鱼塘、农林(牧)复合、绿洲农业、淡水养殖、坎儿井等。
亚洲农业发展与文化交流息息相关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正是因为交流、互鉴,才使得亚洲农业文化丰富多彩。
亚洲农业文化源远流长
亚洲是人类农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从世界农作物与饲养家畜的起源就可以看出。在世界农作物八大起源中心中,亚洲地区就占了四个。其中,以中国为起源中心的栽培植物就有136种,居各起源中心之首,稻、黍、稷、粟、稗、大麦、荞麦、大豆、红小豆、山药、苎麻、大麻、茼麻、紫云英等为主要代表。
再如,起源于亚洲的家畜就有11种。其中3.5万年前就在中国和以色列被驯化的狗;1.1万-1.3万年前在土耳其和伊朗以及中国南部地区被驯化的猪;9000年前在中东被驯化的牛;5000年前在印度、4000年前在中国南部分别被驯化的水牛等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以外,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可以印证。在截至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57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亚洲地区占据绝对数量,多达43项。而且,这些项目几乎覆盖了农业文化遗产的所有类型,如稻作文化、旱作农业、山地农业、茶文化、稻作梯田、稻鱼(鸭)共生、桑基鱼塘、农林(牧)复合、绿洲农业、淡水养殖、坎儿井等。
亚洲农业发展与文化交流息息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亚洲农业发展史就是一部农业文化交流史。早在远古时期就在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之北的草原上出现了“草原之路”,及至后来影响更大的陆地与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不仅促进了亚洲地区以及亚欧地区的商贸往来,而且也推动了农业物种的引进与农耕技术的推广。
通过这些“通道”,西汉时我国从西域引入了黄瓜、胡桃、大蒜,从印度引入了扁豆,三国时从西亚引入了石榴,晋朝从东南亚和印度引入了茄子,南北朝从西亚引入了芝麻和胡椒,唐朝从波斯和西亚引入了菠菜和西瓜,北宋从越南引入了占城稻,宋朝从伊朗引入了胡萝卜,晚清从东南亚引入了咖啡、人心果等。
同样,原产于中国的农作物也被带到其他国家。最为典型的当属水稻和茶。在亚洲地区,稻在公元前25世纪传至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公元前25世纪传入印尼、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公元前23世纪进入朝鲜,公元前5-3世纪传入近东,公元前4世纪传入日本。而且,传入其他国家的不仅是稻作品种,还有种植技艺、稻作习俗,甚至是稻田养鱼、稻田养鸭这样的传统生态农业模式。
中国是茶树原产地,如今茶已经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中国茶叶、茶树、饮茶风俗及制茶技术,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开展而传向全世界的。最早传入日本、朝鲜,其后由南方海路传至印尼、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16世纪至欧洲各国并进而传到美洲大陆,又由北方传入波斯、俄国。
除稻作文化和茶文化以外,养蚕缫丝技术2000多年前就传入越南,公元3世纪前后传入朝鲜、日本。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一整套传统农具,几乎都被周边国家全盘引进,诸如作物播种用的牛拉耧车、犁铧上用于翻土压草的犁壁、扬水专用的翻车和加工谷物用的水碾等。
农业文化交流造就全球重要遗产项目
一些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也是农业文化交流的成果。葡萄栽培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中原的,大概在1300年前引入张家口宣化,经过长期实践,培育出“牛奶葡萄”这一著名鲜食品种,因地制宜发展出漏斗架栽培方式并沿用至今。“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于2013年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茉莉属木樨科素馨属多年生灌木,原产于波斯湾一带,西汉时期传入中国,茉莉花茶却发展为福州人对世界的一大贡献。作为2000多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源于外域的茉莉花与源于中国的茶的结合,在福州形成了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这一独特生态文化景观,2014年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早在唐代,中国的梅子就随着遣唐使漂洋过海,在日本扎根生长,逐步成为日本人饭桌上不可或缺的小菜和饮料,最后成为日本的一种饮食文化,2015年“和歌山南部-田边青梅种植系统”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约同时期,茶自中国引入朝鲜,并在河东郡一带种植,逐渐形成了山地裸岩地茶草复合种植的特色,并于2018年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推动了亚洲农业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关于不同文化关系的论述,对于当今农业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全球/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联合国粮农组织GIAHS科学咨询小组轮值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