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7 08:26 参考军事
参考消息网5月17日报道外媒称,装有“宙斯盾”系统的“黑尔格·英斯塔”号(南森级)护卫舰尽管已经被打捞出水,挪威海军此前曾计划修复这艘战舰,但是经过初步估算,发现修复费用竟然是建造1艘新舰成本近3倍。
俄罗斯卫星网5月14日报道称,一份损坏评估报告指出,“黑尔格·英斯塔”号护卫舰的修复费用将超过120亿挪威克朗(约为13.7亿美元),远远超过建造1艘新舰的成本。该报告将“黑尔格·英斯塔”号的建造成本定为43亿挪威克朗(近5亿美元)。
资料图片:因舰体严重受损,即将倾覆的“英斯塔”号护卫舰。(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消息网5月17日报道外媒称,装有“宙斯盾”系统的“黑尔格·英斯塔”号(南森级)护卫舰尽管已经被打捞出水,挪威海军此前曾计划修复这艘战舰,但是经过初步估算,发现修复费用竟然是建造1艘新舰成本近3倍。
俄罗斯卫星网5月14日报道称,一份损坏评估报告指出,“黑尔格·英斯塔”号护卫舰的修复费用将超过120亿挪威克朗(约为13.7亿美元),远远超过建造1艘新舰的成本。该报告将“黑尔格·英斯塔”号的建造成本定为43亿挪威克朗(近5亿美元)。
资料图片:因舰体严重受损,即将倾覆的“英斯塔”号护卫舰。(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此挪威国防部解释称,当年同时订购了5艘南森级护卫舰,“黑尔格·英斯塔”号是4号舰,于2009年服役。出于规模经济效益考虑,多艘军舰同时建造的单位成本会便宜很多,如果是单独建造1艘,成本就会大幅飙升。简言之,如果要造新舰,多订购几艘才更划算。
报道称,2018年11月,“黑尔格·英斯塔”号在挪威外海与1艘油轮相撞,右舷受创进水后沉没。相比之下,油轮只受到轻微损坏,就很快重新投入运营。“黑尔格·英斯塔”号沉没近4个月后,才在2艘民用起重船的帮助下打捞出水,整个救援、打捞、运输过程所产生的费用高达7.26亿挪威克朗(约合8300万美元)。
资料图片:打捞出水的“英斯塔”号,舰体锈蚀严重。(图片来源于网络)
沉没4个月出水!挪威战舰舷侧现大破口
2018年11月8日,挪威海军“英斯塔”号导弹护卫舰参加北约“三叉戟-2018”军演后,在返回挪威第二大城市卑尔根的军港途中,与一艘马耳他籍油轮意外相撞,右弦后部船体出现巨大破口,该舰于11月13日倾覆沉没。挪威海军后于2019年2月27日将该舰打捞出水,可见该舰的受损状况。图为半潜船运送部分修复的英斯塔”号护卫舰。
图为因与油轮撞击而严重受损的“英斯塔”号右舷后部船体,可见靠近水线的受损部分已用钢板封住。
图为此前从岸上拍摄的已严重倾覆,即将沉没的“英斯塔”号护卫舰资料照片。
从较远距离拍摄的“英斯塔”号受损部位,可见右后侧船体被撕开的大口子,受损十分严重。
在水中浸泡了4个月后,“英斯塔”号的船体各处已出现锈蚀。
由半潜船运往船坞进行修复的“英斯塔”号护卫舰特写照。
从右后侧拍摄的停泊在半潜船上的“英斯塔”号护卫舰。
此前拍摄的因受损严重,而完全沉没的“英斯塔”号护卫舰航拍图。
挪威开始打捞2018年沉没的“宙斯盾”舰
参考消息网3月4日报道据路透社2月26日报道称,近日,挪威军方开始打捞去年底沉没的“黑尔格·英斯塔”号护卫舰。2艘起重船将该舰扶正后起吊出水,而后将其运至附近港口进行损伤状况评估。2018年11月8日,在参加完“三叉戟接点”演习后,这艘装有“宙斯盾”系统的护卫舰与1艘马耳他油轮相撞,右舷受创进水后沉没。调查称,相撞事故主要是“人为因素所致”。
报道称,这起事故造成8人受伤,附近的几处海上油田被迫暂时停止作业。“黑尔格·英斯塔”号护卫舰属于南森级护卫舰,不仅是挪威海军现役主力舰艇,而且是装载美国“宙斯盾”舰载雷达系统的最小舰艇。
救援过程中钢缆突然断裂 挪威被撞护卫舰沉没
参考消息网11月15日报道据美国《海军时报》网站11月13日报道称,挪威海军表示,挪威海军的一艘护卫舰在近期撞上一艘油轮、其侧面被撞出一个大洞后,几乎完全沉入水中。
报道称,挪威海军负责人尼尔斯·安德烈斯·斯滕瑟内斯少将说,用于稳定“海里格·英格斯塔德”号护卫舰的几根钢缆突然断裂,导致该舰进一步沉入峡湾。只有护卫舰的顶部及其雷达和天线保持在水线以上。
图为沉没过程中的挪威护卫舰
一艘悬挂马耳他国旗的油轮11月8日在卑尔根以北斯图雷的一个港口与“海里格·英格斯塔德”号护卫舰相撞后,这艘134米长的护卫舰开始严重侧倾。船上137名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其中8人受伤。油轮在碰撞中轻微受损。
这艘于2009年在西班牙建造的护卫舰隶属于北约驻大西洋的海军部队,最近参加了北约在挪威举行的“三叉戟接点”军事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