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旅游

闽山第一鼓山奇

2019-05-20 07:25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俞镜淇

“鼓山高耸闽江头,面貌威严障福州。纵有台风声猖獗,从来不敢到闽侯!”

福建福州市的鼓山以其巍峨的山势,深厚的历史底蕴,如一尊石佛千百年如一日地坐镇于闽江入海口,享有“闽山第一”的美誉。

鼓山古道

初到鼓山,人们往往会惊讶这登山古径的热闹非凡。鼓山古道指的是从福州市区廨院到涌泉寺古道,始建于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全程3.5公里,有石阶1500多级。途中每隔一里就设一亭,共计有仰止、观瀑、乘云、半山、茶亭、更衣和驻锡7个亭。这些古亭不仅为游山玩水平添了不少乐趣,更让游客随时随地都有地方歇脚,大大降低了登山难度。道旁常有本地商贩就地摆摊,出售闽地各色稀奇物件。其中有闽南牛角梳、漳州漆器等手工艺品,还有福清光饼、福州橄榄等特产小吃。小摊琳琅满目,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古朴的山路上。

登鼓山,游人喜欢拾级而上,忽而小憩,忽而疾行。纵使景随时迁,也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乌云密布,不变的是道上行人——春夏秋冬,络绎不绝。其中有登高健身的,有前来赏碑的,有闲亭会友的,更有没事就来的。对于热爱鼓山的福州人来说,鼓山俨然已经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闽刹之冠

顺着古道登上半山腰,就来到了涌泉寺。涌泉寺建于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初名华严寺。1407年改称涌泉寺。明代时,该寺曾两次毁于火灾,后多次修复、扩建,形成今天规模,1983年重修至今,再无损毁。历经多次灾害与重修,如今的涌泉寺以其历史悠久、寺貌宏伟坐实了“闽刹之冠”的美名。

涌泉寺建筑格局十分奇特,被称为“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整座寺院有大小殿堂25座,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祖堂、藏经阁、禅堂、念佛堂、库房、客堂、斋堂等组成。从半山腰出发,顺着一条石头小径蜿蜒前行,忽然柳暗花明,寺门一览无余。进入寺门,走过一对“千陶佛塔”,穿过天王殿,就来到了大雄宝殿。殿内释迦牟尼三世佛不着梵服,只披汉装,端坐其中;殿后,有尊重约1.15吨的“三圣像”,像前是一张被称为镇寺之宝的桑丝木长桌。据说殿内曾遭遇多次火灾,唯有此桌至今仍完好如初,故而成名。

“鼓山高耸闽江头,面貌威严障福州。纵有台风声猖獗,从来不敢到闽侯!”

福建福州市的鼓山以其巍峨的山势,深厚的历史底蕴,如一尊石佛千百年如一日地坐镇于闽江入海口,享有“闽山第一”的美誉。

鼓山古道

初到鼓山,人们往往会惊讶这登山古径的热闹非凡。鼓山古道指的是从福州市区廨院到涌泉寺古道,始建于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全程3.5公里,有石阶1500多级。途中每隔一里就设一亭,共计有仰止、观瀑、乘云、半山、茶亭、更衣和驻锡7个亭。这些古亭不仅为游山玩水平添了不少乐趣,更让游客随时随地都有地方歇脚,大大降低了登山难度。道旁常有本地商贩就地摆摊,出售闽地各色稀奇物件。其中有闽南牛角梳、漳州漆器等手工艺品,还有福清光饼、福州橄榄等特产小吃。小摊琳琅满目,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古朴的山路上。

登鼓山,游人喜欢拾级而上,忽而小憩,忽而疾行。纵使景随时迁,也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乌云密布,不变的是道上行人——春夏秋冬,络绎不绝。其中有登高健身的,有前来赏碑的,有闲亭会友的,更有没事就来的。对于热爱鼓山的福州人来说,鼓山俨然已经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闽刹之冠

顺着古道登上半山腰,就来到了涌泉寺。涌泉寺建于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初名华严寺。1407年改称涌泉寺。明代时,该寺曾两次毁于火灾,后多次修复、扩建,形成今天规模,1983年重修至今,再无损毁。历经多次灾害与重修,如今的涌泉寺以其历史悠久、寺貌宏伟坐实了“闽刹之冠”的美名。

涌泉寺建筑格局十分奇特,被称为“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整座寺院有大小殿堂25座,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祖堂、藏经阁、禅堂、念佛堂、库房、客堂、斋堂等组成。从半山腰出发,顺着一条石头小径蜿蜒前行,忽然柳暗花明,寺门一览无余。进入寺门,走过一对“千陶佛塔”,穿过天王殿,就来到了大雄宝殿。殿内释迦牟尼三世佛不着梵服,只披汉装,端坐其中;殿后,有尊重约1.15吨的“三圣像”,像前是一张被称为镇寺之宝的桑丝木长桌。据说殿内曾遭遇多次火灾,唯有此桌至今仍完好如初,故而成名。

虽然大雄宝殿几经损毁,但寺内的藏经阁却未曾遭遇过灾祸。阁内藏有佛经两万多册,其中最珍贵的当属在国内已十分罕见的元刊本《延祐藏》。而涌泉寺方丈道霈法师著作《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也在其中,这是康熙年间极为重要的佛学著作,十分珍贵。藏经楼内所藏的佛经、佛像雕板共13375块,驰名中外,曾被于1929年前来考察的日本佛教学者常盘大定博士誉为“中国的第一法窟”。

值得一提的是参观完涌泉寺,可以在寺旁的涌泉寺斋菜馆一饱口福。馆内菜品有炒面、青菜汤等寺居素味,还有素鸡鸭、素海鲜等美轮美奂的豆制佳肴,让游客在体验寺庙内一日三餐的同时过足了嘴瘾,可谓是两全其美。

东南碑林

游览完涌泉寺,别急着下山,只要顺着山路到处转转,就会发现路旁的峭壁灵石上布满了摩崖石刻。这些石刻或雄奇或古怪、或灵秀或朴素,天下名人笔迹荟萃于此,龙吟虎啸。

灵源洞是全山摩崖石刻最集中处,有宋以来的真、行、草、隶、篆书体的题刻100多段,被誉为“东南碑林”。其中喝水岩壁上,有朱熹所留径达四米的“寿”字;松关亭边上有文天祥所留“忠、孝、廉、节”四字;全山最早的石刻为北宋大书法家蔡襄所刻“游灵源洞”。而清代书法家秦箎所题“虎”字的故事最为离奇。传说古时鼓山上常有恶虎出没,当地百姓找到虎穴,用砖石封住,并请秦箎在石上写“虎”字警示游人。但没想到秦箎的字因为太活灵活现成了“虎精”。幸好,一名法师路过此,在“虎”字旁刻上“南无增福寿佛”,镇压住了虎精。从此,鼓山再无恶虎。

(责任编辑:孟哲)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