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财经>金融

为什么要在“一带一路”的非洲国家发展普惠金融

2019-06-14 09:55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点金工作室  

平台发稿用.png

肯尼亚是广袤的非洲大陆中部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是的,肯尼亚已经实现了生活必须品的自给自足,甚至邻国富人也会在周末到这里采购。在非洲人青睐的购物清单中,不但有中国人在这里生产的纸尿裤等日用品;也有占到非洲手机市场最大份额的传音科技手机,这个来自深圳的手机品牌照顾到非洲各类消费层次,与华为等技术公司共同为非洲朋友带来现代科技的便利。

在金融方面,根据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资料,就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普惠金融服务使用情况来看,肯尼亚在39个非洲国家样本中排名第一。同时,“带路”样本国家中,有75%属于中等收入和低收入的国家,有93%的人口生活在中等收入和低收入的国家中。在科技创新高速发展的当下,数字普惠金融工具,手机银行等的使用正在帮助中低收入国家在通往更高金融包容性的路上进行弯道超车。

日前,由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与南南合作金融中心、Financial Sector Deepening(FSD Kenya)共同发起并举办的中非普惠金融数字论坛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对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数字普惠金融话题做了深入研讨。

对于为何要在“带路”国家发展普惠金融,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联席主席兼院长贝多广表示,在“带路”国家发展普惠金融的益处,首先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资金有利于激发经济活力和提高“带路”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一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研究显示,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将一个处于低金融包容性的国家的普惠金融程度提高到中值,可以减少4%的贫困人口。同时,为低收入人群提供贷款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金融活动中来,提高他们的参与感和幸福感。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三个案例模式

平台发稿用.png

肯尼亚是广袤的非洲大陆中部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是的,肯尼亚已经实现了生活必须品的自给自足,甚至邻国富人也会在周末到这里采购。在非洲人青睐的购物清单中,不但有中国人在这里生产的纸尿裤等日用品;也有占到非洲手机市场最大份额的传音科技手机,这个来自深圳的手机品牌照顾到非洲各类消费层次,与华为等技术公司共同为非洲朋友带来现代科技的便利。

在金融方面,根据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资料,就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普惠金融服务使用情况来看,肯尼亚在39个非洲国家样本中排名第一。同时,“带路”样本国家中,有75%属于中等收入和低收入的国家,有93%的人口生活在中等收入和低收入的国家中。在科技创新高速发展的当下,数字普惠金融工具,手机银行等的使用正在帮助中低收入国家在通往更高金融包容性的路上进行弯道超车。

日前,由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与南南合作金融中心、Financial Sector Deepening(FSD Kenya)共同发起并举办的中非普惠金融数字论坛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对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数字普惠金融话题做了深入研讨。

对于为何要在“带路”国家发展普惠金融,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联席主席兼院长贝多广表示,在“带路”国家发展普惠金融的益处,首先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资金有利于激发经济活力和提高“带路”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一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研究显示,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将一个处于低金融包容性的国家的普惠金融程度提高到中值,可以减少4%的贫困人口。同时,为低收入人群提供贷款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金融活动中来,提高他们的参与感和幸福感。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三个案例模式

当前,全球仍有17亿成年人没有基本账户,且几乎全部生活在发展中国家;拥有账户的成年人中超过19%为非活跃用户;不同国家、地区、人群间的金融服务差距普遍存在;全球发展中国家受信贷约束的中小微企业超过6500万家,占中小微企业总数的40%,融资总缺口超过5万亿美元。

近年来,金融科技在中国迅速发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托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和赋能,形成了一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优势业务,中国银行业普惠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中国银行业协会潘光伟专职副会长向非洲金融界分享了三个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案例模式:一是建设银行“小微快贷”,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7*24小时运行,秒批秒贷,助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二是安徽六安农商行“拎包银行”模式,助力解决“最后一步路”的问题。三是微众银行“微粒贷”,运用“大数据+风控模型”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

针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潘光伟专职副会长提出:一是要逐步探索建立发展普惠金融的国际规则,将其融入到全球治理体系中,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规则。二是应拓展应用场景,扩张普惠金融生态圈,实现金融包容性最大化。三是要努力搭建中非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合作平台,利用自身比较优势进行合作,借助金融高科技的力量,探索普惠金融发展新路径。

中非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路径

中国虽然这些年在普惠金融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突破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中非应如何更好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的思考非常全面系统:

一是践行国际共识。积极践行《二十国集团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世界银行数字普惠金融的新兴政策方法》等国际共识和通行做法,结合各国各地区特色优势,探索更具适应性、责任性和商业可持续性的数字普惠金融模式。

二是坚持科技驱动。顺应“无科技,不金融”的现代金融发展潮流,鼓励各类机构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精准化、差异化、定制化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

三是加强风险防范。以防范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和技术的外溢风险为导向,建立完善相应的行为监管、审慎监管和市场准入体系,并注重运用监管科技改进普惠金融监管能力。

四是健全基础设施。依托公共财政、社会资本等多元投入,完善支付清算、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综合运用信贷征信数据和新型替代性数据,依法建立广覆盖、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加快信息披露、合同要素、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标准规则建设,提升数字普惠金融规范化水平。

五是做好消费者保护。提高举报、投诉、纠纷裁决等渠道的可获得性和数字化程度,避免金融创新风险和成本向消费者不合理转嫁。同时,分类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高消费者的数字能力和金融素养,妥善解决数字鸿沟问题。

普惠金融发展不可忽略防范风险

防范风险是普惠金融发展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从防风险的角度分析:对单个机构来说,普惠金融业务的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客户的道德风险、违约风险。普惠金融客户通常信用评分不高,缺乏担保品,合约精神不强,只考虑短期利益,违约的可能性比一般客户要高很多。二是“大数据陷阱”,普惠金融机构容易依赖某种特定模型,只为具备某种风险特征的客户发放贷款,造成风险集中。借款人也容易利用金融机构基于数据模型所形成的风险偏好,多头借贷。

张晓慧院长以中国P2P网络贷款引发风险的教训提示非洲同行,借贷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借款门槛又低,有时只需一张身份证、一个手机号就可申请到小额网络贷款。贷款审核过程全部在线完成,身份证是否系借款者本人所有的都不能保证,一旦发生违约,客户群体分散,信息不全或者失真,催收难度大,全额损失概率极高。若大量客户集中违约,平台就有倒闭风险。必须指出的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的确有效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但同时带来的风险问题也是绝不可掉以轻心的。

对于未来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张晓慧院长列出几个开放性的问题,留给中国同行研究和思考:

1、如何平衡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创新与风险的关系?

2、如何构建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有序发展的法律和监管框架?

3、如何更新和扩展现有金融基础设施以便更好地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

4、如何切实保护数字普惠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5、如何加强能力建设?一方面要提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者的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消费者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和金融知识……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点金工作室 贺霞)

(责任编辑:李楠桦)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