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研究

《热血日报》办刊的历史经验与当代价值

2019-06-14 19:21   作者:周文娟

来源:《新闻爱好者》2019年第5期

【摘要】在“五卅”运动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日报——《热血日报》在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热血日报》的诞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党报的性质决定了其坚决反帝的精神与为人民发声的特点。《热血日报》也体现了以瞿秋白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者的办报思想与新闻理念,对如今的新闻报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经验与当代价值。

【关键词】《热血日报》;中国共产党;经验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处在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残酷的双重剥削与压迫下,中国大多数劳动人民过着食不果腹、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帝国主义除通过战争方式在中国掠夺外,还通过资本输出压榨中国人民。中国被帝国主义者当作发财的天堂,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越发激烈。上海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桥头堡,帝国主义通过发动侵华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在上海强开租界,形成了“国中之国”,在租界内,帝国主义者拥有绝对的权力,而中国人则没有任何人身自由。“五卅”运动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了,应运而生的《热血日报》也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一、《热血日报》办刊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为饱经磨难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与希望。由中国共党人主笔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自然也秉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为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发声,勇于挑战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权威。正因为如此,《热血日报》创刊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短暂的24期展现出其鲜明的特点。

来源:《新闻爱好者》2019年第5期

【摘要】在“五卅”运动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日报——《热血日报》在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热血日报》的诞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党报的性质决定了其坚决反帝的精神与为人民发声的特点。《热血日报》也体现了以瞿秋白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者的办报思想与新闻理念,对如今的新闻报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经验与当代价值。

【关键词】《热血日报》;中国共产党;经验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处在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残酷的双重剥削与压迫下,中国大多数劳动人民过着食不果腹、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帝国主义除通过战争方式在中国掠夺外,还通过资本输出压榨中国人民。中国被帝国主义者当作发财的天堂,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越发激烈。上海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桥头堡,帝国主义通过发动侵华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在上海强开租界,形成了“国中之国”,在租界内,帝国主义者拥有绝对的权力,而中国人则没有任何人身自由。“五卅”运动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了,应运而生的《热血日报》也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一、《热血日报》办刊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为饱经磨难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与希望。由中国共党人主笔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自然也秉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为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发声,勇于挑战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权威。正因为如此,《热血日报》创刊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短暂的24期展现出其鲜明的特点。

(一)《热血日报》创立的历史背景

《热血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日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革命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涨。风云莫测的政治形势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正是这样的背景造就了光辉的《热血日报》,它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革命态度与坚决的革命斗争精神。

1.“五卅”运动的催化

上海作为帝国主义者“发财”的大本营,也是中国工人阶级数量最多的地方。“‘五卅’运动前夕,上海工人就有80多万,占全国工人总数的近三分之一。”[1]哪里有压迫、剥削,哪里就有反压迫、反剥削。上海的工人同全国工人一样,经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本国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与剥削,要求革命最迫切,人数也相对比较集中,所以,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在上海工人中进行教育与组织工作。早在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就成立了总部位于上海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将其作为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在工人中开展宣传工作。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商内外棉七厂资本家借口存纱不敷,故意关闭工厂,停发工人工资。工人顾正红带领群众冲进厂内,与资本家论理,要求复工和开工资。日本资本家非但不允,而且向工人开枪射击,打死顾正红,打伤工人10余人,成为“五卅”运动的直接导火线。顾正红同志的牺牲,立即激起了纱厂工人的无比愤怒。[2]5月30日上午,上海工人、学生2000多人,分组在公共租界各马路散发反帝传单,进行讲演,揭露帝国主义枪杀顾正红、抓捕学生的罪行,反对“四提案”,租界当局大肆拘捕爱国学生。英国捕头爱伏生竟调集通班巡捕,公然开枪屠杀手无寸铁的群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3]

“五卅惨案”发生后,当时上海虽然有《申报》《新民报》《时事新报》《民国日报》等9家大报,但舆论一片沉寂,反应冷淡,个别报纸也仅仅作了简单的报道。甚至有的报纸抵制学生运动,认为“学生应当回到学校里去念书”,[4]面对群众汹涌澎湃的反帝怒潮,迫切需要一份报纸站出来指引、宣传和鼓动群众,组织有系统的反帝爱国运动。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站了出来,决定创办《热血日报》,由瞿秋白担任主编,以向群众宣传反帝主张,组织群众运动。

2.中共中央的指导

中共中央面对汹涌局势的冷静判断也是《热血日报》得以创刊的一个重要条件。“五卅”运动发生的当晚,中共中央就在上海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和制定进一步斗争的策略。陈独秀、蔡和森、李立三、恽代英、王一飞、罗亦农、张国焘等参加了会议。会议认真分析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决定将这次运动扩大,进一步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呼吁群众广泛参加爱国统一战线,发动全上海的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以反抗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暴行与压迫,掀起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并且强调了“我们民族革命的成功,只有在工人阶级居领导地位的条件下,才能取得。”[5]

1925年5月30日,会议特别成立了由瞿秋白、蔡和森、李立三、刘少奇和刘华等组成的特别行动委员会,专门领导这次斗争,并且决定立即成立上海总工会,由瞿秋白担任主编出版《热血日报》,“以便及时传达党指导运动的方针、政策”[6],进行宣传、组织与鼓动工作,领导人民群众将反帝爱国斗争进行到底。在斗争最激烈的时刻,《热血日报》始终作为人民的喉舌,坚持反帝爱国宣传,被北洋政府与帝国主义视为洪水猛兽。瞿秋白“作为党的中央局成员,作为党创办的《热血日报》的主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7]

(二)《热血日报》的特点

《热血日报》创刊背景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建立之初就担负了宣传反帝爱国思想,鼓舞人民群众坚决反帝反封建,揭露北洋政府卖国本性的历史任务。这使得《热血日报》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

1.坚定的反帝精神

《热血日报》在创刊之初,就彰显了其坚定彻底的反帝精神。中共中央于1925年6月1日决定创办《热血日报》,取热血之名就是为了纪念“五卅”运动中献身的人民群众。瞿秋白认为,“这个世界上,解决问题的,只有热血!”[8]创刊以来,《热血日报》不断宣传革命真义,坚决披露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种种恶行,严厉批判了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下的报纸对“五卅”运动的污蔑、谩骂、挑拨与恐吓。对买办阶级和北洋政府提出的所谓“友情的磋商”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驳,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它的文章以新闻报道和时评为主,曾经大量报道群众运动的情况,造成了帝国主义的恐慌,为群众运动的有组织进行提供了保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增强了群众基础。

2.人民的忠实喉舌

“五卅”运动开始后,许多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军阀所掌握的报刊与新闻机构不仅没有担负起新闻工作者所承担的职责,反而对“五卅”运动进行污蔑与抹黑,全然不顾劳动人民的悲惨境遇。而在资产阶级控制下的新闻报刊,除少数对此进行轻描淡写的报道外,大多数对于此事缄默不言,人民的权利与革命精神无法通过报刊等宣扬出来,传播出去,对于革命影响不可谓不大。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坚持为人民群众、为工人阶级发声,《热血日报》真正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与目标,对“五卅”运动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宣传、指导和组织作用,成为人民的忠实喉舌,像一把利刃插向敌人的胸膛。

二、《热血日报》办刊的历史经验

(一)深刻揭露帝国主义与国内反动势力的恶行

“五卅”运动发生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残酷恶行便没有停止过,广大群众深受其害。而北洋军阀政府对此视而不见,完全站在帝国主义一方。上海总商会则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断谋求妥协与“和谈”机会。对上述种种行为,《热血日报》均给予深刻的揭露与批判,“批驳帝国主义宣传机构的造谣、挑拨离间,批评资产阶级及其报纸的软弱动摇,激励民众斗志,指引斗争方向。”[9]

1.揭露帝国主义的残酷行为

在“五卅”运动中,美、日、英等帝国主义不仅动用武力残酷镇压群众运动,造成多起流血事件,还动用手中报刊等资源,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企图破坏瓦解劳动人民的团结。对于帝国主义的恶行,瞿秋白曾在《热血日报》上发表多篇社评,如《外人大屠杀之目的》《巡捕房的假证人》等文章,以揭露帝国主义者的罪恶,“上海日本纱厂日人枪杀工人,随着便是南京路的大屠杀”[10]。《热血日报》也开设专栏《外人铁蹄下的中国》和《外人铁蹄下的上海》等,揭露批判美、日、英等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残酷镇压与血腥屠杀,号召工商学各界联合起来,决不妥协。

2.揭露北洋政府的投降主义

在揭露帝国主义罪行的同时,《热血日报》对北洋军阀政府投降媚外的行为也进行了严厉的抨击。“五卅”运动发生后,北洋军阀政府曾经与帝国主义进行过一定的交涉,而交涉的结果就是其假惺惺地派出两个特派交涉员蔡廷乾、曾宗鉴到上海进行“调查”“慰问”。而当蔡、曾二人看到代表了上海人民的工、商、学各界心声的17项条件时,却拒不出席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召开的市民大会,北洋军阀政府欺骗人民的面目被彻底拆穿。瞿秋白亦在《热血日报》中严厉指责蔡、曾二人,尖锐指出在他们背后欺骗人民的北洋军阀政府投降主义的真正面目。从而帮助群众认清北洋军阀政府的媚外嘴脸,使上海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愈加团结。

3.揭露上海总商会的妥协政策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五卅”运动中也表现出了左右摇摆的两面性,以上海总商会会长虞洽卿为首的民族资产阶级右翼极力破坏“三罢”斗争。6月10日,上海总商会决定成立五卅委员会,由虞洽卿、方椒伯等21人组成,企图与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分庭抗礼,争夺“五卅”运动的领导权。五卅委员会还篡改了“五卅”运动的纲领性文件——17项条件,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将其改为交涉条件“13条”,全然不顾劳动群众的利益。对此,瞿秋白在《热血日报》中提出质问,严厉批评上海总商会出卖人民利益的妥协政策。在《热血日报》的带领下,上海总工会及学生团体纷纷发表宣言,上海总商会的妥协政策不久即告破产。

(二)教育群众,掀起反帝高潮

《热血日报》除了深刻批判帝国主义及一切反动派之外,也非常注重教育群众。中国共产党人深知,只有各界团结起来,依靠群众的力量,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因此,《热血日报》对于群众认识的提高与全国劳动人民的团结也非常重视。

1.提高群众认识,呼吁投身革命

《热血日报》的新闻社评,每一篇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本的初心和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群众工作,与之相适应,《热血日报》对于群众主要采取批评教育的态度。在群众示威游行时,有些人在一旁看热闹,更甚者嬉戏打闹而不知事件的严重性,对此,《热血日报》曾发表题为《刺心的笑语》的文章,对此种行为提出了严厉而又赤诚的批评。而对于群众运动,瞿秋白等人也曾发表多篇文章,指导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坚定立场,立足于中华民族的解放这一根本问题,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等条件,对上海的群众运动进行了根本性的指导,从而提高了群众的革命意识,指出群众运动应达到的目标,指导形成了运动的核心纲领。

2.唤起全国团结,宣扬战斗精神

“中国的革命运动,一定要特别注重工人、农民、学生、小商人,但是亦要尽力与大商人、大学者结成联合战线。”[11]“五卅”运动发生后,以上海为中心,其影响迅速向全国范围扩散,在全国各界引起巨大反响。在帝国主义压迫下,工商学各界团结起来,枪口一致对外,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对北洋军阀政府的不作为愤怒不已。正如瞿秋白所说,人民群众依靠自己的力量对帝国主义发起挑战。《热血日报》也一直在积极呼吁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对帝国主义的罪行发出有力反击,并且对北京等地的运动予以支持和热烈回应。在强调团结的同时,对于工人阶级的战斗精神也给予极大肯定,在“五卅”运动中,工人阶级是最先站出来反抗的,也是最具有反抗坚定性和彻底性的阶级。《热血日报》对于工人的战斗精神给予了极高评价,并且对工人斗争提供了政策与方向上的指导。

三、《热血日报》的当代价值

作为在“五卅”运动中起到重要宣传与组织作用的《热血日报》,从其创刊伊始到被迫停刊,一直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劳动人民发声、呐喊。瞿秋白作为《热血日报》的主编,后来更是担任过党的主要领导工作,其办刊思想对我们现在报刊业与新闻业的发展仍然具有很大的价值。

1.为党和人民发声

瞿秋白主编的《热血日报》主要有两大重要功能。一是作为党的喉舌,为党发声,将报刊社论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革命思想和政治理念的重要媒介。在“五卅”运动不久前的中共四大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而《热血日报》在创刊之初就坚决贯彻了中共中央的决议与主张,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提出适合中国的路线与主张。二是作为人民的喉舌,为人民发声,深刻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暴行。《热血日报》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对人民群众所遭受的残酷镇压与无情剥削进行了如实的报道,从而戳穿了帝国主义控制下的报刊对“五卅”运动的污蔑与隐瞒,真正做到了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2.客观、真实,具有指导性

新闻报纸首先需要注意的便是真实性与客观性,瞿秋白在主编《热血日报》的时候便非常注意这一点。而《热血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日报,其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性,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报道、分析事实。《热血日报》作为报纸,不能仅凭借口号来宣传、鼓动人民群众进行斗争,引导人民为自己的利益起来反抗,而必须结合事实来说明,必须用一件件真实的报道来指导人民群众将斗争进行到底。

如瞿秋白的《上海总商会究竟要的是什么》一文,便是在上海的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妥协政策,推翻人民群众的“17条”,提出代表自己利益的“13条”等事件发生之后刊登的。以事实为依据,尊重客观原则,向人民群众还原事件的本来面貌,这样的报刊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的信任。

3.质量与志趣并重

首先,《热血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报刊,盈利并不是第一目的,瞿秋白作为中共中央宣传委员,具体负责党的宣传工作,对于这一点他非常清楚。因此,瞿秋白对于《热血日报》的质量要求比较严格,鉴于《热血日报》指导群众运动这一使命,敢说话、说真话成为《热血日报》的鲜明风格,而报刊的质量也因此得到了提高,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其次,《热血日报》的主要读者是普通的人民群众,因此在内容上要尽量满足人民的需求,瞿秋白等人为此曾深入工农之中,了解他们的喜好与阅读需求,尽量采用简单通俗的表达,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肯定与喜爱。

除此之外,《热血日报》还开辟了《歌舞》《通信》等专栏以满足普通民众的阅读兴趣,这些专栏大多包含歌曲等内容,采用比较通俗、朴实的文风。力求通过简短的故事唤醒深受残酷剥削与压迫的人民大众,潜移默化地培养群众的革命性,在人民群众尤其是工人阶级心中埋下革命的种子,指导人民群众为赢得自身解放而抗争。

《热血日报》虽然只有24天的寿命,此后即被迫停刊,[12]但是不影响其以坚定的反帝爱国主张和人民立场等特点深刻影响“五卅”运动时期的工农群众运动。其敢说话、说真话的风格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以及国内的反动势力,对于我们今天报刊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晟.五卅运动[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45.

[2]《五卅运动》编写组.五卅运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23.

[3]上海市档案馆.五卅运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20.

[4]热血日报(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4.

[5]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921-1925)[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58.

[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152.

[7]杨尚昆.追忆领袖战友同志[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95.

[8]郑超麟.史事与回忆(1)[M].香港: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8:240.

[9]郑保卫.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115.

[10]瞿秋白.瞿秋白文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2096.

[11]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五卅运动史料(第一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1.

[12]王铁仙.瞿秋白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77.

(作者为郑州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赵光霞)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