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扶贫

农村人居环境在嬗变 仍需持续推进

2019-06-17 08:20 经济日报  

福建省宁德市金涵畲族乡上金贝村的三格化粪池被花草树木簇拥,成为村里一道优美的景观。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一年多来,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不够深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运维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进一步激发村民主动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长效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一年多来,记者踏足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四川、内蒙古等地,亲见一个个生态宜居的村庄干净整洁、庭院优美、河流清澈、树木成林……农村环境的明显改善,让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但是,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不够深入、农村改厕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运维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持续深入推进。

由点到面全面推开

位于大山深处的福建宁德市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上金贝村是个纯畲族建制村,有村民82户303人。村里干净整洁,山上树木葱茏。

走进上金贝村村民兰筱凝家,屋内收拾得干干净净,卫生间内安装有蹲式坐便器、洗漱池,没有丝毫异味。兰筱凝亲眼见证了上金贝村从一个环境脏乱、设施滞后、产业单一、收入低下的贫困山村,嬗变为宁德市乃至福建省少数民族宜居宜业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全过程。

2018年以来,各地统筹推进生活垃圾、污水、厕所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实施“三清一改”,清理垃圾、清理塘沟、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取得了良好开局。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80%左右的村已经行动起来,累计清理各类农村生活垃圾3000多万吨,清理村沟村塘淤泥1300多万吨,清理村内残垣断壁近300万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推开。

福建省宁德市金涵畲族乡上金贝村的三格化粪池被花草树木簇拥,成为村里一道优美的景观。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一年多来,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不够深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运维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进一步激发村民主动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长效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一年多来,记者踏足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四川、内蒙古等地,亲见一个个生态宜居的村庄干净整洁、庭院优美、河流清澈、树木成林……农村环境的明显改善,让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但是,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不够深入、农村改厕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运维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需要持续深入推进。

由点到面全面推开

位于大山深处的福建宁德市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上金贝村是个纯畲族建制村,有村民82户303人。村里干净整洁,山上树木葱茏。

走进上金贝村村民兰筱凝家,屋内收拾得干干净净,卫生间内安装有蹲式坐便器、洗漱池,没有丝毫异味。兰筱凝亲眼见证了上金贝村从一个环境脏乱、设施滞后、产业单一、收入低下的贫困山村,嬗变为宁德市乃至福建省少数民族宜居宜业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全过程。

2018年以来,各地统筹推进生活垃圾、污水、厕所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点实施“三清一改”,清理垃圾、清理塘沟、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取得了良好开局。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80%左右的村已经行动起来,累计清理各类农村生活垃圾3000多万吨,清理村沟村塘淤泥1300多万吨,清理村内残垣断壁近300万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推开。

“但是,一些地方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充分,没有作为重点任务加以推进,缺乏有效措施,总体上还处于试点示范阶段,没有全面推开;一些地方由于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没有跟上,村容村貌落后,有新房没新村。”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各地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任务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目标任务,紧盯突出短板,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引领,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重点在东部地区、中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条件好的地方,选择4万个村,支持开展粪污收集、储存、运输、资源化利用以及后续管护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设施设备建设;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鼓励大中城市等具备条件的地区制定更高的整治标准。“要结合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特色文化和优美生态,改造提升村庄环境,力争把村庄建设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从“要我做”变“我要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一些地方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专家认为,这是因为一些地方宣传不够,或不注重组织动员,导致农民群众认识不到位,只知道上面有要求,不知道自己有责任;有的地方政府一味大包大揽,导致农民群众不操心或说不上话。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最难改变的是村民的观念,改变最大的也是村民的观念。”上金贝村党支部书记兰春华说,村里刚开始整治环境时,村民都不愿意干,村干部不得不挨家挨户上门耐心做工作。现在,上金贝村村民已经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思想转变。在上金贝村一家风味小吃饭馆门前,放置着两个小型分类垃圾箱,饭馆经营者钟绍余说,他现在已经养成了把垃圾分类处理的习惯。

发挥农民主体地位,激发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主动性,是有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一环。专家认为,政府职能部门在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责任的同时,还应采取切实措施,运用政策杠杆的“撬动效应”,教育、鼓励、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中来,从而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让村民更有获得感。

目前,一些地方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福建省坚持“村民的事村民办”,强化村民的主体地位,发展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农村工匠、乡贤的作用,确保群众在资金使用上有知情权、村庄规划上有话语权、村庄建设上有监督权、项目招标上有表决权;江西省着力完善引导农民参与机制,凝聚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前,江西全省多数村庄都成立了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理事会,45个县组建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会,筹措村庄整治建设资金近10亿元。

推动共建共管共享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让农村人居环境变得干净、整洁、漂亮,农民的生活、生产、生态条件越来越好。然而,一些地方的确还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没有建立起符合实际的长效管护机制,导致农村脏乱差现象时有反复。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欣荣表示,要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建设,实现从“建起来”到“用起来”“管起来”的转变。指导各地加大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努力推动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长效机制。

目前农村人居环境做得比较好的村庄,一般都是村集体经济比较发达的村庄,如吉林省吉林市大荒地村、浙江安吉县鲁家村、湖北房县土城村。兰春华说,每年维持村里人居环境的营运管护费用需要30多万元,乡政府每年补贴一二十万元,村里向每户村民每月收取费用2元,但还是无法维持正常的营运管理。近年来,该村通过发展茶叶、蜜柚、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现在,每年村集体收入能达到30多万元,基本能够满足村里公共设施建设和运营管护的需求。未来他们将会争取更多政府项目资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能简单照搬城市运营管护模式,要积极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多元化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军认为,有些村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可以采取村集体管护的方式,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的营运管护;有些地方可以采取市场化方式,鼓励各类龙头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运营管护。

此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要明确地方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运行管理单位责任,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察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要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可推行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记者 刘慧)

(责任编辑:王瑶)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