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美丽乡村

不宜“偏爱”下乡支农人员

2019-06-19 08:48 农民日报  作者:李燕翔

三夏农忙季节,各地纷纷开展下乡支农活动。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缺乏科技、文化、卫生等专业人员的矛盾。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有些基层领导干部片面地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把下乡支农人员当作“女婿”来敬奉,把身边的技术人员看作是无能的“儿子”。看下乡支农人员如同岳母看女婿越看越顺眼,看身边的技术人员越看越心烦,人们把此现象戏称为,高看了“女婿”抛弃了“儿子”。

对下乡支农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并无不妥,但是不应该厚此薄彼。目前,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广大农民群众需要的不是高深科技理论,急需的是那些经济、实用、易操作的生产生活知识。所有这些,身边的“儿子”们,也就是身边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已经基本掌握。问题是由于没能很好地对他们进行引导、组织和协调,这支队伍应有的重要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不挖掘“儿子”们的潜力,而一味重用甚至专用“女婿”,导致基层出现一些奇特的劳动场景:一方面是下乡支农的“女婿”们在田间地头、果园大棚、养殖场等农业生产一线挥汗如雨、忙忙碌碌,另一方面是作为“儿子”的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却无所事事、冷眼旁观,甚至牢骚不断。本该尽职尽责的“儿子”受到冷落后知“羞”而退,孝顺听话的“女婿”们超额负重,久而久之心理失衡,最终不免也要闹起了情绪,甚至撂挑子不干了。

常言道:“女婿再好也是亲,儿子再差也是根”。机关单位下来的“支农”干部在原单位还有本职工作,他们下乡支农只能帮一时不能帮一世。再者说,他们对当地的一些农业生产、农业技术也并不是完全熟悉,就农村工作而言,他们可能是某方面的“单项冠军”,但不是“全能选手”。如果将其视为“万能干部”,势必会使下乡支农工作剑走偏锋,甚至钻进越走越窄的死胡同。

针对下乡支农活动中出现的偏差,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在注重发挥下乡支农专业技术人员重要作用的同时,还要采取政策激励、手把手帮教、输血补气等办法,不断壮大提升身边农业技术队伍的业务能力。引导他们虚心向下乡支农的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身边“永久牌”的农业技术队伍,农民群众看得顺眼、叫得顺口、用得顺劲。将“女婿”和“儿子”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乡村振兴大计才能落到实处。

三夏农忙季节,各地纷纷开展下乡支农活动。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缺乏科技、文化、卫生等专业人员的矛盾。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有些基层领导干部片面地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把下乡支农人员当作“女婿”来敬奉,把身边的技术人员看作是无能的“儿子”。看下乡支农人员如同岳母看女婿越看越顺眼,看身边的技术人员越看越心烦,人们把此现象戏称为,高看了“女婿”抛弃了“儿子”。

对下乡支农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并无不妥,但是不应该厚此薄彼。目前,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广大农民群众需要的不是高深科技理论,急需的是那些经济、实用、易操作的生产生活知识。所有这些,身边的“儿子”们,也就是身边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已经基本掌握。问题是由于没能很好地对他们进行引导、组织和协调,这支队伍应有的重要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不挖掘“儿子”们的潜力,而一味重用甚至专用“女婿”,导致基层出现一些奇特的劳动场景:一方面是下乡支农的“女婿”们在田间地头、果园大棚、养殖场等农业生产一线挥汗如雨、忙忙碌碌,另一方面是作为“儿子”的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却无所事事、冷眼旁观,甚至牢骚不断。本该尽职尽责的“儿子”受到冷落后知“羞”而退,孝顺听话的“女婿”们超额负重,久而久之心理失衡,最终不免也要闹起了情绪,甚至撂挑子不干了。

常言道:“女婿再好也是亲,儿子再差也是根”。机关单位下来的“支农”干部在原单位还有本职工作,他们下乡支农只能帮一时不能帮一世。再者说,他们对当地的一些农业生产、农业技术也并不是完全熟悉,就农村工作而言,他们可能是某方面的“单项冠军”,但不是“全能选手”。如果将其视为“万能干部”,势必会使下乡支农工作剑走偏锋,甚至钻进越走越窄的死胡同。

针对下乡支农活动中出现的偏差,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在注重发挥下乡支农专业技术人员重要作用的同时,还要采取政策激励、手把手帮教、输血补气等办法,不断壮大提升身边农业技术队伍的业务能力。引导他们虚心向下乡支农的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身边“永久牌”的农业技术队伍,农民群众看得顺眼、叫得顺口、用得顺劲。将“女婿”和“儿子”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乡村振兴大计才能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张桂贵)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