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绍兴日报》创新文化节会报道 共赴名城之约传播中国故事

2019-06-25 13:42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潘晓华

□潘晓华

今年4月—5月,绍兴迎来一系列文化盛事,第三十五届中国兰亭书法节、2019年祭祀大禹陵典礼、第三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的30余场活动集中举行。《绍兴日报》拓展系列文化节会报道新思维,将“一节一典礼一论坛”宣传报道串珠成链,以“名城之约、中国故事”的主题统领这三大“国字号”文化活动,4月8日—5月30日共刊发120多篇报道,有节奏、有特色、有深度,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升了绍兴城市整体形象,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炼节会主题

增强报道思想性

注重“一节一典礼一论坛”新闻报道的主题提炼,以增强报道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性,是《绍兴日报》拓展系列文化节会报道的特点。

提高站位。绍兴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深厚,《兰亭集序》是中华书法艺术的瑰宝,大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石,绍兴也是“阳明心学”的发源地、成熟地、传播地。“一节一典礼一论坛”活动是具有中国特色和一定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盛事。《绍兴日报》注重挖掘其共同的文化意义,立足于讲好中国故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及当地知名度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精准定位。名城之约,是指以举办三项文化盛事为契机,诚邀国内外嘉宾共赴绍兴,感受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成果;中国故事,是指以三项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聆听、交流、展示等方式,讲述源于绍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并将这些故事传播得更远。注重提炼富有感染力、共鸣度、时代感的报道主题——“名城之约、中国故事”,使报道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立足本位。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创新新闻表达方式,以新闻的力量助推三大文化盛事。《绍兴日报》运用消息、通讯、侧记、综述、评论、理论文章等多种表达方式对活动展开有序报道。“掌上绍兴”新闻客户端设立“名城之约、中国故事”专题,创作短视频、一图看懂、横屏卷轴、H5产品和Vlog作品等,用新媒体语言传播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中国故事。

□潘晓华

今年4月—5月,绍兴迎来一系列文化盛事,第三十五届中国兰亭书法节、2019年祭祀大禹陵典礼、第三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的30余场活动集中举行。《绍兴日报》拓展系列文化节会报道新思维,将“一节一典礼一论坛”宣传报道串珠成链,以“名城之约、中国故事”的主题统领这三大“国字号”文化活动,4月8日—5月30日共刊发120多篇报道,有节奏、有特色、有深度,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升了绍兴城市整体形象,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炼节会主题

增强报道思想性

注重“一节一典礼一论坛”新闻报道的主题提炼,以增强报道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性,是《绍兴日报》拓展系列文化节会报道的特点。

提高站位。绍兴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深厚,《兰亭集序》是中华书法艺术的瑰宝,大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石,绍兴也是“阳明心学”的发源地、成熟地、传播地。“一节一典礼一论坛”活动是具有中国特色和一定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盛事。《绍兴日报》注重挖掘其共同的文化意义,立足于讲好中国故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及当地知名度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精准定位。名城之约,是指以举办三项文化盛事为契机,诚邀国内外嘉宾共赴绍兴,感受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成果;中国故事,是指以三项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聆听、交流、展示等方式,讲述源于绍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并将这些故事传播得更远。注重提炼富有感染力、共鸣度、时代感的报道主题——“名城之约、中国故事”,使报道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立足本位。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创新新闻表达方式,以新闻的力量助推三大文化盛事。《绍兴日报》运用消息、通讯、侧记、综述、评论、理论文章等多种表达方式对活动展开有序报道。“掌上绍兴”新闻客户端设立“名城之约、中国故事”专题,创作短视频、一图看懂、横屏卷轴、H5产品和Vlog作品等,用新媒体语言传播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中国故事。

把握“起承转合”

增强报道整体感

“一节一典礼一论坛”报道,时间跨度长、活动内容多,许多活动的时间重叠在一起。为避免报道零乱、琐碎,《绍兴日报》的系列报道,做到“起承转合”有序,各个环节有机衔接,体现了报道的系统性、整体性。

打造节会若干“小高峰”。今年的中国兰亭书法节4月7日开幕,祭祀大禹陵典礼4月20日举行,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5月18日开讲,《绍兴日报》在每个活动的开幕日和次日,以特刊、专版、大体量专题报道等形式,掀起宣传报道“小高峰”。书法节次日,《绍兴日报》用1.5个版面进行报道,其中头版以《尽得风流赏法帖 荣擢百代溯源流》一文,对书法节开幕的盛况进行整体报道;同时以专版形式对“王羲之的尺牍展”“王羲之的谱系展”等活动进行专题报道,将书法节气氛推向高潮。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当天,《绍兴日报》的《知行》版刊发以“阳明心学”为话题的整版理论文章,为论坛开讲造势。

做好节会之间衔接过渡。在两个月里,这组“名城之约、中国故事”文化节会报道不断线,形成事先有预热报道、事后有追踪分析报道之势,使各个节会报道有机融合,增强整体感。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开幕前一天,《绍兴日报·新周刊》推出4个版的《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特刊》,专访阳明后人和多位学者,做足论坛预热报道。中国兰亭书法节有15项具体活动,在三大活动中持续时间最长,《绍兴日报》统筹报道这些活动,使其有机衔接其他两大节会活动,并在5月27日推出《今天,怎样讲好兰亭的故事?》主题专版,呼应书法节开幕报道。

以统一的专栏标识贯穿报道。《绍兴日报》专门为“一节一典礼一论坛”的120多篇报道、10个专版和1个特刊精心设计了栏目Logo。“名城之约、中国故事”这8个字为古铜色手写体,配以兰亭碑、大禹铜像和阳明头像与报道主题相呼应,栏目标识特色鲜明,古朴端庄,为报道增添了隽雅的气韵。

挖掘文化内涵

增强报道影响力

《绍兴日报》这组系列报道深挖文化节会的思想内涵,设置节会话题,拓展节会延伸报道,增强报道的广度和深度,以融合传播扩大传播力、影响力。

充分展示思想精髓。《绍兴日报》以人物访谈、观点摘录和推出理论专版等形式,同广大受众分享与会名家的思想精髓,增进对节会意义的认知,突显新思想、新观点。5月18日,《知行》版推出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院长董平的理论文章《浅谈阳明心学的几个关键问题》,对当前阳明心学研究热中出现的脱离历史、故意夸大拔高、“神秘化”等现状,进行了冷思考。在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的一个主论坛及4个分论坛中,众多专家、学者的学术观点很有价值,《绍兴日报》用5个专版对这些观点作了详细报道。祭祀大禹陵典礼第二天推出的《追思赫赫禹德 汲取前行力量》主题专版中,就“大禹文化如何走进青年一代”这个话题进行专题报道,有力增强了文化节会报道的贴近性,引发了广泛共鸣。

探析节会后续效应。“名城之约、中国故事”报道没有停留在节会报道本身,而是跳出节会报道思考节会对绍兴城市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影响,增强报道的厚度和深度。4月20日,《绍兴日报》在头版刊发《禹风浩荡越水长》长篇通讯,展示绍兴万名河(湖)长传承大禹精神的治水实践。5月21日,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结束次日,刊发《通往“心学圣城”之路》的分析文章,对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的成果进行梳理,就绍兴如何打造“心学圣城”作了思考。5月30日,中国兰亭书法节结束后刊发《兰亭,更加丰满的叙事》述评文章,从“珍贵的世界名片”“中国故事的产业拓展”“文化的时代传承”三方面,阐述了书法节带给绍兴的思考。

实行全媒体传播。《绍兴日报》在加强纸媒报道推送的同时,还注重发挥新媒体优势,在“掌上绍兴”新闻客户端开设专题,集纳“一节一典礼一论坛”的所有报道。同时,还创作了大量新媒体作品,如《尽得风流——王羲之的手札展(国图藏品)》运用720度全景VR技术,惊艳受众;Vlog作品《小哥哥第一次参加祭禹的“奇遇记”》,因其贴近性赢得热门转发;H5产品《“明朝一哥”王阳明在绍兴的那些事儿!》以诙谐的图文,圈粉了一批阳明心学爱好者,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责任编辑:赵光霞)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