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时尚

千万不要马不停蹄地变成猪

2019-06-28 08:26 北京青年报  作者:淹然

《千与千寻》终于以大银幕的形式,与中国内地观众完成了迟来的见面。十八年后又一轮的褒赞,就像水之于沙,很快就被《千与千寻》本身太过巨大的光芒所吞没。《千与千寻》重要到什么程度呢?那就是:它能被谈论的角度,统统被穷尽,甚至有人从《千与千寻》里读出了和《龙猫》一样暗藏的恐怖黑童话。更极端者认为,《千与千寻》是对香港动画《小倩》的一次全面“抄袭”。

十八年后,似乎只能以一种更私人化的角度去碰触《千与千寻》——变成大人的我们,从《千与千寻》里领受了哪些新的感悟?岁月神偷,《千与千寻》没有变,变的是我们。

①“千”找回“千寻”的故事

基耶斯洛夫斯基有一部《双面薇若妮卡》,法国的薇若妮卡与波兰的薇若妮卡,仿佛一体两面,这一个活出了那一个的渴望,那一个重蹈了这一个的惧怕。至今似乎还有不少人误解《千与千寻》片名的意思,以为主人公姓“千与”,名“千寻”。但十八年后我们才惊觉,《千与千寻》里也有两个千寻。一个叫千,一个叫千寻。

少女的全名叫荻野千寻,但为了救出变成猪的父母,她不得不与汤婆婆签订工作契约。千寻的真名被剥夺,从此,她就叫做千。这个角度看,《千与千寻》正是一个少女自我博弈的故事,一个关于“千”如何找回“千寻”的故事。照汤婆婆世界的逻辑,千很快就会忘记那个叫做千寻的自我,泯然于众生,变成一颗毫无个性的螺丝钉。

所以,为什么蔡康永会为了白龙想起自己本名这段情节而大哭?只有历经种种的大人,才会懂得,我们是多么容易与那个原来纯粹的“我”走散在岁月里。

《千与千寻》终于以大银幕的形式,与中国内地观众完成了迟来的见面。十八年后又一轮的褒赞,就像水之于沙,很快就被《千与千寻》本身太过巨大的光芒所吞没。《千与千寻》重要到什么程度呢?那就是:它能被谈论的角度,统统被穷尽,甚至有人从《千与千寻》里读出了和《龙猫》一样暗藏的恐怖黑童话。更极端者认为,《千与千寻》是对香港动画《小倩》的一次全面“抄袭”。

十八年后,似乎只能以一种更私人化的角度去碰触《千与千寻》——变成大人的我们,从《千与千寻》里领受了哪些新的感悟?岁月神偷,《千与千寻》没有变,变的是我们。

①“千”找回“千寻”的故事

基耶斯洛夫斯基有一部《双面薇若妮卡》,法国的薇若妮卡与波兰的薇若妮卡,仿佛一体两面,这一个活出了那一个的渴望,那一个重蹈了这一个的惧怕。至今似乎还有不少人误解《千与千寻》片名的意思,以为主人公姓“千与”,名“千寻”。但十八年后我们才惊觉,《千与千寻》里也有两个千寻。一个叫千,一个叫千寻。

少女的全名叫荻野千寻,但为了救出变成猪的父母,她不得不与汤婆婆签订工作契约。千寻的真名被剥夺,从此,她就叫做千。这个角度看,《千与千寻》正是一个少女自我博弈的故事,一个关于“千”如何找回“千寻”的故事。照汤婆婆世界的逻辑,千很快就会忘记那个叫做千寻的自我,泯然于众生,变成一颗毫无个性的螺丝钉。

所以,为什么蔡康永会为了白龙想起自己本名这段情节而大哭?只有历经种种的大人,才会懂得,我们是多么容易与那个原来纯粹的“我”走散在岁月里。

②你我也可能变成“猪”

小时候看千寻的父母因为贪吃而变成猪,只是觉得新奇而有趣。但现在,我们似乎发现,自己并非局外人,你我都有可能变成千寻的父母,变成那头贪婪无度的“猪”。宫崎骏当然不是要我们变成一个个抛离物欲的苦行僧,而是,我们要如何抵抗沦为巨大物欲的奴隶。

误入奇异世界的千寻父母,面对堆满美味的摊档,大快朵颐,几乎可以说,是马不停蹄地变成了猪。人活着,只是为了没有尽头的物质生活么?面对这个问题,大多数人一定迅速否认,但身体似乎更“诚实”,总在追求更多钱与物,最后都来不及问问自己,到底什么是幸福。

③讨好型人格的无脸男

讨好型人格,大概是近年来最容易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名词。以前的我们,为无脸男的尖牙大嘴而感到惊恐,或被他隐藏的暖男属性而莫名戳中,十八年后,我们终于察觉,为什么无脸男反复说自己寂寞,因为他有严重的讨好型人格。

因为汤屋的人喜欢金子,所以无脸男就变出了无数的金子,所有人因此奉他为座上客。也因为所有人都喜欢金子,所以他也想以金子讨好千寻,但最后失败了。只是一次次为别人而活的无脸男,就像木心写的那个在黑夜里大雪纷飞的人,只有千寻能识破无脸男的假面。

④害怕细菌感染的巨婴

是的,就是那个被汤婆婆宠溺得要死、硕大无比的婴孩。这不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巨婴”吗?宫崎骏以一种近乎“望文生义”的手法,交出了一个生动的巨婴。

这个巨婴,有着远远超出其他角色的巨大体格,但只要遇到不如意,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大哭一通,让汤婆婆来解决问题。他甚至一本正经地告诉千寻,外面是一个充满细菌的世界,所以留在绚烂的婴儿房才是王道。前两年,武志红的《巨婴国》掀动一时热议。越过此书的争议,宫崎骏一定是深恶巨婴心理的。

⑤逃避可耻却有用吗?

穿过长长的隧道,千寻一家踏入了一个神明所在的异世界。注意台词,父亲猜测这里是泡沫经济时代留下的“遗迹”。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泡沫经济崩坏,外界看来,整个社会似乎进入了一种“低迷”。工作不好找,年轻人的干劲也不足,甚至二次元文化的崛起,还被认为是一种大量青少年选择逃避的表征。大热日剧《逃避可耻却有用》的剧名本身,就正好踩准了某种时代脉搏。

宫崎骏显然不喜欢这样的逃避姿态。《千与千寻》里,认真工作被塑造成了一种朴素的美德,笨手笨脚的千寻最后成了汤屋的“优秀员工”。

⑥悲伤也要好好吃饭

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我们,当然没法明白,为什么千寻吃着白龙的白饭团时,会突然嚎啕痛哭。胆怯的千寻,突然被投入到一个全然陌生的世界,小心翼翼地向前进。在锅炉房的时候,她不止一次被小玲训斥,不懂礼数。这个极端的千寻,内心堆积起了层层叠叠的负累,而来自白龙一次猝不及防的善意,就能轻易瓦解千寻的铠甲。

那时候,尚未见识过这个世界真面目的我们,哪里会懂得,有一天,我们会悲伤得没有胃口,又哪里会明白,有一天,我们会强迫自己,悲伤也要好好吃饭。

⑦“无法回头”的告别

蒋勋说,人与人之间的结局,无非生离与死别,没有第三种。曾经,我们被那个绚丽至极的神隐世界所倾倒,但我们却“视而不见”这个故事的深处,缠绕着无法剔除的忧伤。白龙最后与千寻不得不分离,白龙尤其叮嘱,千万不要回头看。

不要回头看云云,不是一个少年的口吻。不谙世事的少年不会知道,人生的离别是逃无可逃的,以及,执念于离别带来的苦痛。十八年来,我们才一点点历经告别,告别校园,告别朋友,告别恋人……但现在的我们,可能还无法好好完成告别。

而78岁的宫崎骏,正奋力于他此生的最后一部动画长片。没办法的,我们某天也要向宫崎骏告别。

⑧这不是超现实,而是现实

现在,我们终于发现了,这哪里是一个悬浮的超现实故事,根本处处指向现实,处处就是现实。宫崎骏有说出什么超越我们理解范围的高深之物么?似乎没有。但我们只有在某个重看的时刻,才能真正看见《千与千寻》里的现实与我们自己。

成长,不是一个贬义词,也不是一个褒义词。不知下一次重看,我们又能从《千与千寻》里获得什么,下一个十八年后的我们,又是什么样子?

(责任编辑:李昉)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