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扶贫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万达集团“丹寨小镇”助力脱贫

2019-07-10 10:59 人民网-扶贫频道  

图:丹寨万达小镇

丹寨位于贵州黔东南州,在2013 年全县贫困人口为5.13 万人,其中约85% 分布在深山区,正是“钱在山崖,不苦不来”;在2019年盛夏之际,丹寨万达小镇悄然立起一面长15米、高4米由1000张照片组成的“笑脸墙”,一张张鲜活面孔的背后对应着一个个摆脱贫困的感人故事,其中一些事例是万达集团的帮扶成效。

走进新时代,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坚持大扶贫格局,充分释放社会扶贫潜力。一大批有着家国情怀的企业、乡土情结的企业家,踊跃加入到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中来,万达集团正是其中的一员。

2014 年,万达集团与丹寨县签署了扶贫协议,实施“企业包县,整体脱贫”的扶贫模式。怎样选择因地制宜的扶贫产业,提高企业参与扶贫的效率,这是个全新的课题,没有可以照搬模仿的路径。在这一点上,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很明确,“万达投上十几亿元,要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可复制、能推广的企业扶贫模式”,“简单投钱或许能提高当地人的人均收入,但对降低贫困发生率没有帮助”。

最初,万达计划建设土猪扩繁厂、屠宰加工厂和饲料加工厂,但通过调研走访,“猪周期”给产业发展带来不稳定性;想利用丹寨海拔高、土壤富含硒种植硒米,但因产量有限、不成规模也作罢;为鼓励贫困户就业,万达组织招聘团队到丹寨,但能出去打工的人已经走了,留下的人又达不到产业化工人的水平。

图:丹寨万达小镇

丹寨位于贵州黔东南州,在2013 年全县贫困人口为5.13 万人,其中约85% 分布在深山区,正是“钱在山崖,不苦不来”;在2019年盛夏之际,丹寨万达小镇悄然立起一面长15米、高4米由1000张照片组成的“笑脸墙”,一张张鲜活面孔的背后对应着一个个摆脱贫困的感人故事,其中一些事例是万达集团的帮扶成效。

走进新时代,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坚持大扶贫格局,充分释放社会扶贫潜力。一大批有着家国情怀的企业、乡土情结的企业家,踊跃加入到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中来,万达集团正是其中的一员。

2014 年,万达集团与丹寨县签署了扶贫协议,实施“企业包县,整体脱贫”的扶贫模式。怎样选择因地制宜的扶贫产业,提高企业参与扶贫的效率,这是个全新的课题,没有可以照搬模仿的路径。在这一点上,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很明确,“万达投上十几亿元,要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可复制、能推广的企业扶贫模式”,“简单投钱或许能提高当地人的人均收入,但对降低贫困发生率没有帮助”。

最初,万达计划建设土猪扩繁厂、屠宰加工厂和饲料加工厂,但通过调研走访,“猪周期”给产业发展带来不稳定性;想利用丹寨海拔高、土壤富含硒种植硒米,但因产量有限、不成规模也作罢;为鼓励贫困户就业,万达组织招聘团队到丹寨,但能出去打工的人已经走了,留下的人又达不到产业化工人的水平。

王健林曾说,“原来想的东西不一定实际。这一年调整下来看,最大的体会,扶贫不能下马伊始就拍板,拍脑袋的东西能成么?”

万达集团遇到的问题不是个案,而是不少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共性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随后万达集团拿出的解决方案,也为企业扶贫提供了新的思路。

把孩子培养出来是最根本的脱贫。2017年,由万达集团出资3亿元捐建的贵州万达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开学,万达集团将每年从学院毕业生中择优录取50%进入万达工作。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保障。万达集团先后捐资13亿元建设丹寨万达小镇,形成综合性商业、旅游目的地。通过规划定位、完善产品、做好运营管理,对接一切可以对接的万达资源。如今的丹寨万达小镇已成为“网红打卡”地,两年来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1150万人次,“旅游富民”的效果初步显现。

近年来,万达集团摸索出长、中、短期相结合的扶贫机制,长期捐建贵州万达职业技术学院;中期根据丹寨产业特点,确定带动性强、可持续发展、直接富民的产业项目;短期捐资5亿元建立丹寨扶贫产业基金,兜底帮扶特殊困难人群,解决贫困户公益岗位就业。

在近期举办的“社会扶贫创新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王健林坦言, 尽管丹寨2019年已经实现脱贫摘帽,但绝不是万达集团扶贫的终结,按照“摘帽不摘帮扶”的要求,万达将制定长期帮扶计划,带动丹寨经济发展,助力丹寨致富奔小康。

丹寨县脱贫致富,仅是广袤乡土大地上的一个缩影,从东北的雪路柴扉到西南的竹楼木屋,一场摆脱贫困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万达集团的实践是千万参与扶贫开发企业中的一员,正在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回报社会。

(责任编辑:王宇鹏)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