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美丽乡村

彩云之南:一步跨越千年的小康之路

2019-08-06 08:43 农民日报  作者:左旭东

“曾经一跃跨千年,今朝跑步奔小康。”今年上半年,云南宣布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3个“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

作为全国世居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特有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云南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3。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中央的关怀实实在在送到了云南各族群众的心坎上。

独龙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主要聚居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乡。这里每年有半年大雪封山,曾是全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2014年云南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勉励独龙族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今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乡亲们回信,祝贺独龙族整族脱贫,并嘱咐乡亲们“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在党和政府关心下,路拓宽、隧道通,独龙族大雪封山半年、不通公路成为历史;德昂族从树枝建的杈杈房、茅草房整族搬进了特色民居的“安心房”;基诺族从刀耕火种到茶叶之乡。新中国成立后,这3个民族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现在又迎来了历史性变迁,走上了产业致富的康庄大道。

“曾经一跃跨千年,今朝跑步奔小康。”今年上半年,云南宣布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3个“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

作为全国世居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特有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云南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3。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中央的关怀实实在在送到了云南各族群众的心坎上。

独龙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主要聚居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乡。这里每年有半年大雪封山,曾是全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2014年云南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勉励独龙族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今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乡亲们回信,祝贺独龙族整族脱贫,并嘱咐乡亲们“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在党和政府关心下,路拓宽、隧道通,独龙族大雪封山半年、不通公路成为历史;德昂族从树枝建的杈杈房、茅草房整族搬进了特色民居的“安心房”;基诺族从刀耕火种到茶叶之乡。新中国成立后,这3个民族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现在又迎来了历史性变迁,走上了产业致富的康庄大道。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在云南“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易地搬迁、产业扶持、教育提升,一个个项目扎实落地。驻村帮扶、社会动员、资金支持,一项项扶持政策接踵而至。从交通闭塞到“天堑变通途”,从温饱不足到安居乐业,云南省贫困发生率从几年前的24.25%降到2.42%。

“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3个“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边疆少数民族“一步跨千年”的生动实践。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办主任黄云波说,云南把“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脱贫攻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到2020年,全省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将同其他兄弟民族一起,如期脱贫。

  各民族是一家,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作为边疆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云南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直过民族”聚居区等深度贫困的民族地区更是重中之重,云南把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摆在全省脱贫工作的优先位置。将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在民族地区加大资金、政策倾斜力度,全力推进民族地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危房改造等建设,进一步夯实了示范区建设的物质基础,为民族地区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提供基本保障。

在精准脱贫工作中,中央和云南省级投入8个民族自治州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逐年增加。针对“直过民族”内生动力不足、生活方式落后、增收渠道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等致贫因素,云南省专门研究制定了《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2016-2020年)》,坚决打赢“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战。截至2018年底,云南全省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5.17万人,已实现52.73万人脱贫,还有22.44万人未脱贫。

为了让各族群众早日脱贫奔小康,云南累计派出2.2万名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派出10.9万名干部驻村帮扶,推动60多万名各级干部与贫困群众结对帮扶。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交部、财政部等47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直接投入资金8.6亿元,帮助引进资金32.25亿元;上海、广东对88个贫困县,分别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7.25亿元、10.91亿元。动员2514家企业、商会结对帮扶3188个贫困村;广东、上海选派援滇干部182人,实施项目5717个,96.45万贫困人口直接受益。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2018年,云南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达7155.86亿元,人均GDP达到30449元。近5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主要发展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近5年来,云南民族地区公路里程大幅增加,尤其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实现了翻倍增长,乡镇之间公路通畅率、乡镇到建制村通公路率均达到100%;全省有70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068个贫困村出列、4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独龙族、基诺族、德昂族3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2018年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426万人减少至86.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4.03%下降到5.39%。

  民族团结一家亲,生态文明美云南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立下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到“直过民族”整族脱贫,云南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一心谋发展。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明确要求云南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云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把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关于加快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16-2020年)》等先后制定出台,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规划明确了到2035年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目标,并提出了33项建设指标,以确保示范区建设实体化、工程化、项目化。

“云南有很好的生态环境,一定要珍惜,不能在我们手里受到破坏。”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要求云南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从守护绿水青山到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云南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跨越。

好水质来之不易,2016年11月,云南全面打响洱海治理攻坚战。2018年,洱海有7个月保持Ⅱ类水;今年1月-3月,全湖水质保持Ⅱ类。云南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把履行河长责任当作政治责任,分别担任抚仙湖、洱海河长,率先示范指导全省湖泊治理和河(湖)长制推进工作。今年上半年,全省水环境质量整体稳定,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整体保持稳定,纳入国家“水十条”考核的100个断面水质上半年优良比例为79%。

如今,云南省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建立161个自然保护区、18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等保护地,云南省已经建立了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为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体系。

2019年4月,云南省印发《关于努力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指导意见》,把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顶层设计变为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施工蓝图。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力抓好以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等八大标志性战役,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不断取得新进展。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任治忠介绍,当前云南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标居全国第1位,森林覆盖率60.3%,居全国前列。

(责任编辑:张桂贵)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