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科技>科普中国

心肺复苏你会吗?关键利用好“黄金4分钟”

2019-08-16 10:20   作者:裴迎儒

“87.7%的猝死发生在医院外,猝死人员中有35%~40%如果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可保住性命。”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曹娟在接受人民网科普中国采访时表示。那么,什么情况下应进行心肺复苏?如何正确进行心肺复苏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情况下应进行心肺复苏?

“创伤、中毒、溺水、触电、急病等都会导致心搏骤停,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通常3秒~5秒患者会出现黑蒙症状;5秒~10秒患者会昏厥、意识丧失;15秒患者出现全身抽搐症状;30秒~60秒患者的瞳孔散大;240秒患者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360秒患者的脑细胞死亡;600秒患者脑死亡、呈植物状态。”曹娟表示,当遇到以上情况时,应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需要注意的是,救援开始时间小于1分钟,成功率大于90%;小于4分钟,成功率大约为50%;4分钟~6分钟,成功率仅为10%;大于6分钟,成功率仅为4%;大于10分钟,成功率仅为0.09%,因此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利用好黄金4分钟的救命时间。

如何正确进行心肺复苏?

正确进行心肺复苏需做好以下四步:

第一步、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并呼救。先拍拍患者,注意轻拍重呼,如没反应、没呼吸或仅仅是喘息,应怀疑患者发生心脏骤停,需立即就近呼救报警,报警时说明地点、原因、患者数目、伤员情况、联系人电话、姓名等信息。

“87.7%的猝死发生在医院外,猝死人员中有35%~40%如果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可保住性命。”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曹娟在接受人民网科普中国采访时表示。那么,什么情况下应进行心肺复苏?如何正确进行心肺复苏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情况下应进行心肺复苏?

“创伤、中毒、溺水、触电、急病等都会导致心搏骤停,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通常3秒~5秒患者会出现黑蒙症状;5秒~10秒患者会昏厥、意识丧失;15秒患者出现全身抽搐症状;30秒~60秒患者的瞳孔散大;240秒患者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360秒患者的脑细胞死亡;600秒患者脑死亡、呈植物状态。”曹娟表示,当遇到以上情况时,应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需要注意的是,救援开始时间小于1分钟,成功率大于90%;小于4分钟,成功率大约为50%;4分钟~6分钟,成功率仅为10%;大于6分钟,成功率仅为4%;大于10分钟,成功率仅为0.09%,因此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利用好黄金4分钟的救命时间。

如何正确进行心肺复苏?

正确进行心肺复苏需做好以下四步:

第一步、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并呼救。先拍拍患者,注意轻拍重呼,如没反应、没呼吸或仅仅是喘息,应怀疑患者发生心脏骤停,需立即就近呼救报警,报警时说明地点、原因、患者数目、伤员情况、联系人电话、姓名等信息。

第二步、判断循环,触摸颈动脉搏动。同侧手指、中指找准喉头,滑向气管与乳头肌间,即可感受到颈动脉搏动。注意要轻触,不可用力过大按压,时间不要超过10秒钟。

第三步、按压。如颈动脉没有搏动,可进行胸外按压。使患者平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段,按压时左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右手重叠在左手背上,两手手指扣在一起,双肩正对人的胸骨上方,两肩、臂、肘垂直向下按压,两手手指跷起,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

第四步,打开气道并进行人工呼吸。打开气道时,左手放在患者额部,向下压;下颌处,向上抬。进行人工呼吸应注意以下五点:

1.口型:全口相对,完全吻合密闭。

2.压力:防止漏气,捏闭鼻孔(一捏一松)。

3.力度:自然吸气,适力吹入,避免过度通气。

4.频率:每6秒~8秒进行1次呼吸。

5.时间:持续一秒。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曹娟

本文由吉林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欣进行科学把关。

(责任编辑:耿文华(实习生))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