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央企

渤海湾畔绽放的“宝石花”尤立红

2019-09-16 08:31 经济参考报  

初秋时节,草木依然郁郁葱葱。在大港油田沿着一段曲折的小路穿行,路的尽头是被长势繁盛的杂草包裹的开阔地,一处平房院落与几台上下摇摆的“磕头机”毗邻而居,这里就是尤立红工作的地方。

基层采油工作的辛苦自不待言。男人扎堆的油田里,尤立红硬是靠着一股韧劲、拼劲与巧劲,在郊野与抽油机相伴23年,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代表。一身红色工装的她犹如绽放的“宝石花”,愈久愈发艳丽,用实干与智慧为祖国采石油。

大港油田第五采油厂第一采油作业区油水井管理3组组长尤立红(左一)和同事讨论抽油设备运行原理。新华社发

一线历练初心难忘

骑上电动车,在一台“磕头机”前停下,轻轻晃动螺丝看是否有松动,清除从牵引绳中带出的蜡油,侧耳倾听机器运转是否有异响。检查一切无恙后再换下一台。

“想到深藏地下的‘黑色黄金’重见天日,特别有成就感。”每天的工作看似简单重复,但尤立红乐此不疲。在大港油田第五采油厂第一采油作业区油水井管理3组,作为组长的她同30个兄弟姐妹一道,将3.7平方公里内的324口井管理得井井有条。

大港油田始建于1964年,它是继大庆、胜利之后,新中国自主开发的第三座油田。32年后,尤立红从技校毕业,开启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光荣岁月,那一年她18岁。

初秋时节,草木依然郁郁葱葱。在大港油田沿着一段曲折的小路穿行,路的尽头是被长势繁盛的杂草包裹的开阔地,一处平房院落与几台上下摇摆的“磕头机”毗邻而居,这里就是尤立红工作的地方。

基层采油工作的辛苦自不待言。男人扎堆的油田里,尤立红硬是靠着一股韧劲、拼劲与巧劲,在郊野与抽油机相伴23年,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代表。一身红色工装的她犹如绽放的“宝石花”,愈久愈发艳丽,用实干与智慧为祖国采石油。

大港油田第五采油厂第一采油作业区油水井管理3组组长尤立红(左一)和同事讨论抽油设备运行原理。新华社发

一线历练初心难忘

骑上电动车,在一台“磕头机”前停下,轻轻晃动螺丝看是否有松动,清除从牵引绳中带出的蜡油,侧耳倾听机器运转是否有异响。检查一切无恙后再换下一台。

“想到深藏地下的‘黑色黄金’重见天日,特别有成就感。”每天的工作看似简单重复,但尤立红乐此不疲。在大港油田第五采油厂第一采油作业区油水井管理3组,作为组长的她同30个兄弟姐妹一道,将3.7平方公里内的324口井管理得井井有条。

大港油田始建于1964年,它是继大庆、胜利之后,新中国自主开发的第三座油田。32年后,尤立红从技校毕业,开启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光荣岁月,那一年她18岁。

18岁的人生含苞待放,该如何选择方向?“靠知识武装自己,靠技能为油奉献,做一名知识型、实干型、创新型员工。”尤立红选择的是一条看似辛苦但无悔的人生奋斗路。

工作之初,她白天跟着师傅陈俊利一丝不苟地在一线学本领,晚上带着问题从书中找寻答案。“是师傅教会了我如何去肩负起该担当的责任,不退缩,不回避。”

2006年,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拉开大幕。刚休完产假的尤立红不服输,把尚未断奶的儿子交给婆婆,便投身到比赛中。

140余个日夜苦战,每天休息不足5个小时,理论卷子摞起来有半米多高……拿练习抽油机调平衡来说,她每天要抡起12磅的大锤,站在离地面两三米高的操作台上,敲打200多次,巾帼不让须眉。

不负众望,当夺得大赛金牌的那一刻,她知道自己离“知识型”工人的梦越来越近。

投身创新勇攀高峰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也是我国石油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尤立红说,过去总觉得创新“高大上”,可工作越久,她越发意识到,只要是为工作提供便利,减轻劳动强度的,都是创新,“脑海中好像一下子打开了一扇门。”

她所在的第五采油厂下辖港西油田,是一个有着50多年采油史的老油田。这里地层断块复杂,油井时常会出现意外。要为油井“治病”,就得先熟悉秉性。

尤立红选择守在井边观测,甚至曾连续7天不回家。把每口井的“脾气”摸透后,她总结出了“坚持不懈健身法”“营养失调修身法”等一系列让工作更简单的“小窍门”。

电泵井西40—6—9H井是大港油田的一口高产井。在一次核产中,她发现这口井由于连接流程停放套管气时,压力和电流起了很大变化,不由得警觉起来。

“不能让油井在自己手里停产。”尤立红一头扎进了研究中,没白没黑,大胆提出用连接单侧套管双翼放气流程的方法,试用后有效减少了气体对电泵井的影响。这一方法在全厂上百口电泵井推广,众多濒临停产的井重现生机。

尤立红还有一套听声辨位的“绝活”,光靠听抽油机运转的声音,就能辨别出多种故障。看似神奇背后,其实是她千百次的故障声音积累与留心记忆。

“对油井,既要当好‘护士’,又要当好‘保健医生’。”尤立红对工作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作业区书记张伟超看来,她是一个追求极致的人,“有些问题非得到解决她心里才能放下。”

名师带徒桃李天下

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劳动模范、创新能手远远不够。尤立红深知这个道理,以她名字命名的“尤立红劳模创新工作室”也由此诞生。

“油田重视一线岗位员工的成长,推出了‘千人培训计划’,我就是那时开始担任专职教师的。”初登讲台,尤立红极尽所能认真备课,她总结出“标准操作分解法”等讲课方法,让大家真正理解其中原理。十几年下来,经她手培养的操作岗位技能人才有数千人。

在工作室,尤立红带领由省部级劳模、技术骨干等30多人组成的团队,围绕一线生产重点及难点,群策群力开展技术创新和科研攻关。

抽油机井加盘根是采油工日常工作之一。工作室发明了“一刀切”切盘根工具,使操作时长由一分钟切5块盘根,加快到一分钟最少能切15块,且切口平滑、密封好。诸如此类发明创新得到了一线操作工的认可。

这些年,基层工人有了解难题的金点子、好方法,就往工作室里跑,由工作室提供辅导及资金、设备支持,点石成金,工人们的工作热情得到极大提升。

“师傅的教诲就像春风化雨般,是我人生的导师。”在尤立红的帮助下,工作不久后李罡为自己制定了一个中长期发展目标,人生前进的动力也更足了。

“工作不仅仅是获取生活保障的途径,它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言语间,尤立红望着远方,一座老油田重现生机的轮廓愈加清晰。(毛振华/天津报道)

(责任编辑:王醒)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