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教育>热点动态

人生最大乐趣当属教书育人

2019-09-17 09:39 中国教育报  

走近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⑥

名校研究生毕业,他毅然放弃了条件优越的工作机会,回到甘肃任教。

作为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和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一些“双一流”高校多次伸出“橄榄枝”,他不为所动,选择了继续坚守。

30年如一日,他始终坚持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把教书育人当作人生最大的乐趣。

他就是刚刚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的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王宗礼。满怀本土情怀,他坚持把学问写在西北大地上,为西北地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

坚守讲台育桃李

在人才短缺的上世纪80年代,名校研究生是“香饽饽”。1988年7月,王宗礼从吉林大学政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响应母校的召唤,回到西北师范大学任教。

30年来,从助教到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宗礼一直坚守在三尺讲台,把上课作为“最快乐的事”,孜孜以求。

王宗礼常说,作为一名好老师,必须要做到三点:一要心存敬畏。敬畏教师职业,敬畏教书育人的神圣,敬畏学生。二要心中有爱。只有充满大爱,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三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

30年来,王宗礼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是因为心存敬畏、心中有爱,他努力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课。

走近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⑥

名校研究生毕业,他毅然放弃了条件优越的工作机会,回到甘肃任教。

作为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和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一些“双一流”高校多次伸出“橄榄枝”,他不为所动,选择了继续坚守。

30年如一日,他始终坚持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把教书育人当作人生最大的乐趣。

他就是刚刚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的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王宗礼。满怀本土情怀,他坚持把学问写在西北大地上,为西北地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

坚守讲台育桃李

在人才短缺的上世纪80年代,名校研究生是“香饽饽”。1988年7月,王宗礼从吉林大学政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响应母校的召唤,回到西北师范大学任教。

30年来,从助教到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宗礼一直坚守在三尺讲台,把上课作为“最快乐的事”,孜孜以求。

王宗礼常说,作为一名好老师,必须要做到三点:一要心存敬畏。敬畏教师职业,敬畏教书育人的神圣,敬畏学生。二要心中有爱。只有充满大爱,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三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

30年来,王宗礼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是因为心存敬畏、心中有爱,他努力为学生上好每一堂课。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金建萍一次上课前,走进教师休息室,看到王宗礼正在读一本已经发黄的书,得知他马上要给本科生上课,课前还在备课。“这一幕一直深深地嵌刻在我的脑海中,使我时时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让我产生了对教师职业的敬畏和尊崇。”金建萍说。

作为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宗礼工作繁忙,但他还是力争多给学生上课。这学期他要讲授5门不同的课,涵盖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多年来,王宗礼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过“政治学原理”“社会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等19门课程,2016年荣获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

枯燥的理论课,在王宗礼的旁征博引、循循善诱下变得妙趣横生,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王老师博闻强识、知识面广、专业素养深厚,在讲课时总能抓住要害、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并能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教学。”王宗礼的学生、兰州理工大学教师刘海霞说。

宽严相济显大爱

王宗礼是一个朴实节俭的人,一双运动鞋一穿就是几年,一个水杯一用就是十几年。然而,他对学生却非常慷慨。有学生生病住院了,他垫付医疗费;有学生欠学费毕不了业,他补交学费……

2005届硕士研究生郭立江曾经因为欠学费而拿不到毕业证,没法去用人单位报到,急得团团转。王宗礼知道后,二话没说帮着交齐了欠款,郭立江顺利拿到了毕业证。多年来,无论工作多忙,逢年过节打电话问候老师成了郭立江的一个习惯。

王宗礼还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为学生争取就业机会,搭建成长平台。“学生有困难,只要我知道了,就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因为我是他们的老师,是他们在学校的亲人。”王宗礼说。

王宗礼喜欢找学生谈心,一起探讨学生关心的话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中等身材,脸上总是挂着和蔼的笑容,让学生感到很亲切,但在对待学生的学习上却以“严格”著称。

有一次,王宗礼给大四本科生上“西方政治思想史”,到教室一看缺了几名男生,立马让班长带着他到男生宿舍找人。王宗礼“劝学”的事在当时成为一段佳话,从此他的课很少发生学生缺席的事。

在学术上,王宗礼对学生实行高标准、严要求,常常教导学生要先学会做人,再学做学问。“大家只要提起王老师都充满了敬佩和感恩,王老师给大家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激励我们持续奋进。”王宗礼的博士生冉小平说。

正是王宗礼对学生宽严相济的大爱,让学生养成了积极向上的品格和严谨求实的求学态度。他培养的百余名硕士生、博士生遍布省内外,成为所在单位和行业的业务骨干。

家国情怀做学问

40余篇核心学术期刊论文,先后主持近10项国家和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各类奖项,《中国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研究》《西部开发与我国地缘政治安全研究》的主要成果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办摘编为《成果要报》报党和国家领导人参阅……

30年来,王宗礼始终保持着对学术研究的热情,保持着对政治社会的关切,保持着对学术研究严谨、认真的态度,深耕于自己所钟爱的科研事业,在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持续钻研,硕果累累。

王宗礼的科研成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鲜明的本土情怀和问题导向。作为本土学者,他立足实际,深入研究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社会稳定与发展问题,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王宗礼始终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相统一。在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同时,他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服务工作,为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做出了突出成绩。近几年,他的宣讲足迹遍布甘肃省80多个县区,为数万名干部群众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受到了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被甘肃省委宣传部评为“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为了研究实际问题,王宗礼曾经在天水市麦积区一待就是3个月,走遍了麦积区的每一个乡镇。“参与活动是一个理论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宣讲过程中我了解了各方面实际情况,丰富了讲课素材,对我自己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提高。”王宗礼说。

王宗礼喜欢朗诵诗歌《黄河颂》,他说:“朗诵《黄河颂》总能令我激情澎湃,也让我始终保持家国情怀,更努力投身于科研,更好地服务于家乡。”

(责任编辑:何淼)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