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军事

从战例看寒区作战防冻伤

2019-09-19 10:26 中国国防报  

冻伤是寒区低气温环境下影响部队作战的突出问题。据统计,部队在寒区户外活动的时间是普通民众的3至6倍,军事行动中,很多平时采用的防寒保暖措施很难实施。所以,预防冻伤是寒区作战训练的要务之一。

冻伤与个体因素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长期生活在高寒地区的居民,或经过耐寒锻炼的士兵,对寒冷有较强抵抗力;从温带刚到寒区或缺乏耐寒锻炼的士兵,冻伤发生率较高。温带、热带等地区的部队进入严寒地带作战,如不进行耐寒锻炼,就会出现大批冻伤。

拿破仑率军进攻俄国时,没有考虑法国海洋性气候与俄国大陆性气候的巨大差异,全军没有做好抗寒准备。随着俄国冬季严寒来临,从未经受过高寒天气的法军士兵大批冻死冻伤,60多万法军仅有2.7万人逃回法国。据当时法军的一位军医主任回忆,“这种寒冷甚至比敌人的炮火还要致命,1.2万人的陆军第12师除350人幸存外,全部死亡”。苏芬战争中,芬军专门袭击苏军后勤保障设备,使苏军断粮断炊、无处宿营,苏军冻死冻伤近2.8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指挥纳粹德军进攻苏联,也妄想“在严冬到来之前征服俄国”,没有针对寒区作战做好后勤保障。结果,当严冬到来时,纳粹德军士兵不得不在-40℃的严寒中挣扎,最终兵败莫斯科城下。

从军事医学角度看,体温流失是引发冻伤的直接原因。严寒条件下,必须及时增加足够厚度的保暖衣物,机枪手、炮手还要配备手套,以免赤手接触冷冻金属,气温越低,防寒着装就要越厚。

冻伤是寒区低气温环境下影响部队作战的突出问题。据统计,部队在寒区户外活动的时间是普通民众的3至6倍,军事行动中,很多平时采用的防寒保暖措施很难实施。所以,预防冻伤是寒区作战训练的要务之一。

冻伤与个体因素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长期生活在高寒地区的居民,或经过耐寒锻炼的士兵,对寒冷有较强抵抗力;从温带刚到寒区或缺乏耐寒锻炼的士兵,冻伤发生率较高。温带、热带等地区的部队进入严寒地带作战,如不进行耐寒锻炼,就会出现大批冻伤。

拿破仑率军进攻俄国时,没有考虑法国海洋性气候与俄国大陆性气候的巨大差异,全军没有做好抗寒准备。随着俄国冬季严寒来临,从未经受过高寒天气的法军士兵大批冻死冻伤,60多万法军仅有2.7万人逃回法国。据当时法军的一位军医主任回忆,“这种寒冷甚至比敌人的炮火还要致命,1.2万人的陆军第12师除350人幸存外,全部死亡”。苏芬战争中,芬军专门袭击苏军后勤保障设备,使苏军断粮断炊、无处宿营,苏军冻死冻伤近2.8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指挥纳粹德军进攻苏联,也妄想“在严冬到来之前征服俄国”,没有针对寒区作战做好后勤保障。结果,当严冬到来时,纳粹德军士兵不得不在-40℃的严寒中挣扎,最终兵败莫斯科城下。

从军事医学角度看,体温流失是引发冻伤的直接原因。严寒条件下,必须及时增加足够厚度的保暖衣物,机枪手、炮手还要配备手套,以免赤手接触冷冻金属,气温越低,防寒着装就要越厚。

据有关资料披露,气温-20℃以上、风力3级以上,一般对徒步行军影响不大;气温-20℃以下,风力6级以上并有降雪时,就必须换穿棉鞋,徒步行军中一旦防护不当,极易造成冻伤。我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志愿军某军防寒被装因大雪封山无法及时前送,造成大批人员冻伤的严重后果。某次战役中,志愿军某团在气温-14℃左右时投入作战,为增强部队机动能力选择轻装行军,不料第二天气温骤降至-30℃,短时间内就冻伤数百人。

大部队在寒区待机出击地或潜伏防御时,静止时间较长,身体活动受限,当局部肢体较长时间处于静止,或活动受限制,或受挤压,血流不畅,也容易造成冻伤。此外,据美军统计,朝鲜战争中1000名冻伤兵员中,67%都是受伤后冻伤。被动消极和精神不振的人发生冻伤较多,恐惧也会使人体自发性热量减少,增加冻伤发生率。美国陆军曾要求在寒区作战的士兵,如果因为寒冷而忧郁沮丧,唯一的办法是“活动”。因此,有寒区作战经验的部队,在不影响隐蔽、观察的情况下,往往会采取伏卧与侧卧相结合的方式,以免身体一侧长时间接触冰冷地面。同时,也会经常做小范围活动,不时搓揉手指、面部和足趾,使之保持暖和,并检查有无麻木或发硬症状,保持肢体的生理功能,防止因局部冻伤造成战斗减员。

(68303部队20分队)

(责任编辑:陈羽)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