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能源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一周年 营救疏散66万多名遇险群众

2019-11-06 17:42 人民网-能源频道  

来源:应急管理部供图

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记者 杜燕飞)6日,应急管理部在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一周年来改革发展情况。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在发布会上介绍,一年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完成120多万起应急救援任务,营救疏散66万多名遇险群众。

申展利,一年来,成功处置山东寿光洪涝、云南麻栗坡泥石流、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4次堰塞湖、山西沁源森林火灾、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炸、四川长宁6.0级地震、贵州水城山体滑坡、“利奇马”超强台风等重特大灾害事故,圆满完成“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等重大消防安保任务,第二届进口博览会消防安保工作正在扎实开展。

适应“全灾种、大应急”需要 队伍优势不断显现

2018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退出现役,成建制划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

“一年来,近20万名官兵完成身份转改、职级套改和授衔换装,首次招录1.4万余名消防员已入职培训,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挂牌招生,消防安保和应急救援等任务圆满完成,新部门新体制新队伍的优势不断显现。”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副局长兼教育训练司司长张福生说。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副局长琼色介绍,消防救援队伍转制后,成为了我国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职责大幅拓展,任务大量增加。在原有防火灭火和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任务基础上,水灾、旱灾、台风、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交通、危化品等事故的救援,都成为了救援的主责主业。

琼色表示,面对“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加快转型,完善机制,锤炼队伍,提升本领,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制定部级应急预案和分灾种响应手册,制修订应急响应、专家智库、通信保障、物资调派等制度机制,组织开展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城市综合体、石油化工等8个重大灭火救援课题攻关,分类制定地震、台风、堰塞湖等10余种灾害事故救援预案,编制各类灾害处置规程,强化战勤物资储备,推动60个后勤保障编组建设,初步形成了扁平化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

二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快构建“全灾种、大应急”的救援力量体系,在全国布点组建了27支地震(地质)、山岳、水域等专业队和2个搜救犬培训救援基地,在全国31个消防救援总队均组建了100至300人的省级抗洪抢险救援队。刚才展利同志已经介绍了,我们依托北京消防救援总队组建了一支200人的中国救援队,今年首次出访莫桑比克实施了国际救援行动,今年10月成功通过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能力测评,成为我国第二支具备跨国救援能力的队伍。

三是推动救援装备升级。开展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等灭火救援专业装备技术攻关,推广应用装备革新成果,一年来新增消防救援车3400余辆、防火和灭火抢险救援器材230多万件套。建强各级应急通信保障队,配齐关键通信装备,狠抓实战指挥平台等重点建设,初步构建了覆盖全国、贯通各级、响应迅速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四是提升综合救援能力。在全队伍组织开展全员岗位练兵和比武竞赛,练体能技能、练战术指挥、练协同保障。分专题开展核生化、危化品、高层灭火和车辆事故救援、潜水救援、绳索救援等高难度的技术培训,并在历次重大救援行动后及时召开战评会,总结地震、洪涝、堰塞湖等典型战例,提升专业施救能力。

同时,注重学习借鉴相关国家地区的经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先后承办东盟地区论坛城市应急救援研讨班及消防运动会,组队赴俄罗斯参加了第十五届世界消防救援锦标赛,近日还在浙江举办国际消防救援技术交流竞赛,与世界各国深入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来源:应急管理部供图

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记者 杜燕飞)6日,应急管理部在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一周年来改革发展情况。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在发布会上介绍,一年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完成120多万起应急救援任务,营救疏散66万多名遇险群众。

申展利,一年来,成功处置山东寿光洪涝、云南麻栗坡泥石流、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4次堰塞湖、山西沁源森林火灾、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炸、四川长宁6.0级地震、贵州水城山体滑坡、“利奇马”超强台风等重特大灾害事故,圆满完成“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等重大消防安保任务,第二届进口博览会消防安保工作正在扎实开展。

适应“全灾种、大应急”需要 队伍优势不断显现

2018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退出现役,成建制划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

“一年来,近20万名官兵完成身份转改、职级套改和授衔换装,首次招录1.4万余名消防员已入职培训,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挂牌招生,消防安保和应急救援等任务圆满完成,新部门新体制新队伍的优势不断显现。”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副局长兼教育训练司司长张福生说。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副局长琼色介绍,消防救援队伍转制后,成为了我国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职责大幅拓展,任务大量增加。在原有防火灭火和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任务基础上,水灾、旱灾、台风、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交通、危化品等事故的救援,都成为了救援的主责主业。

琼色表示,面对“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加快转型,完善机制,锤炼队伍,提升本领,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制定部级应急预案和分灾种响应手册,制修订应急响应、专家智库、通信保障、物资调派等制度机制,组织开展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城市综合体、石油化工等8个重大灭火救援课题攻关,分类制定地震、台风、堰塞湖等10余种灾害事故救援预案,编制各类灾害处置规程,强化战勤物资储备,推动60个后勤保障编组建设,初步形成了扁平化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

二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快构建“全灾种、大应急”的救援力量体系,在全国布点组建了27支地震(地质)、山岳、水域等专业队和2个搜救犬培训救援基地,在全国31个消防救援总队均组建了100至300人的省级抗洪抢险救援队。刚才展利同志已经介绍了,我们依托北京消防救援总队组建了一支200人的中国救援队,今年首次出访莫桑比克实施了国际救援行动,今年10月成功通过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能力测评,成为我国第二支具备跨国救援能力的队伍。

三是推动救援装备升级。开展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等灭火救援专业装备技术攻关,推广应用装备革新成果,一年来新增消防救援车3400余辆、防火和灭火抢险救援器材230多万件套。建强各级应急通信保障队,配齐关键通信装备,狠抓实战指挥平台等重点建设,初步构建了覆盖全国、贯通各级、响应迅速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

四是提升综合救援能力。在全队伍组织开展全员岗位练兵和比武竞赛,练体能技能、练战术指挥、练协同保障。分专题开展核生化、危化品、高层灭火和车辆事故救援、潜水救援、绳索救援等高难度的技术培训,并在历次重大救援行动后及时召开战评会,总结地震、洪涝、堰塞湖等典型战例,提升专业施救能力。

同时,注重学习借鉴相关国家地区的经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先后承办东盟地区论坛城市应急救援研讨班及消防运动会,组队赴俄罗斯参加了第十五届世界消防救援锦标赛,近日还在浙江举办国际消防救援技术交流竞赛,与世界各国深入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积极应对森林草原跨境火灾 提升航空应急救援整体水平

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副司令员闫鹏介绍,为应对外境火威胁,应急管理部提早研究谋划,并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办法。

一是健全机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以后,应急管理部大力推进跨国(境)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由国际合作和救援司牵头,抽组成立了国际救援专班,负责全面统筹跨国(境)应急救援工作,跨境火灾救援是其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机构上做到了完善和补全。

二是建强队伍。依托森林消防力量,着眼东北、西南、西北3个重点方向,区分中朝、中俄、中蒙、中哈、中缅5条边境线,组建了6支“森林草原灭火跨国(境)救援队伍”,共有1200余人,作为应对和处置我国边境火灾的机动拳头力量。今年3月份,6支队伍已经全部通过了交叉检查验收,具备了执行边境地区火灾扑救任务能力。

三是构建机制。应急管理部成立后,依托“上合”、“金砖”等国际合作组织和“一带一路”合作机制,积极同相关国家开展国际应急救援合作交流,与周边接壤国家沟通商榷,谋划构建森林草原火灾防治和扑救工作机制。目前,已同大部分接壤国家达成双边共识,局部地区在跨境火灾救援领域有所合作。下一步计划推动实现边境地区救援指挥、救援力量和救援资源的沟通共享。

此外,闫鹏表示,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直升机支队作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中唯一一支航空应急救援队伍,现装备国产大型直升机18架,部署在黑龙江大庆和云南昆明。常态开展山区、水域、高原、城市飞行等课目组训,具有10多项空中森林灭火战法。

下一步,将聚焦航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新使命,不断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任务研究、人才培养、装备革新,提高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持续加强配套保障建设,建立森林航空应急救援法规体系;促进多方合作,建立协作机制,共同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24小时值班备勤保持战备状态 各类救援力量共同参与

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表示,一年多来,国家综合消防救援队伍与军队武警、地方应急救援队伍、社会救援力量等各类救援力量协调联动,共同确保救援行动有效实施。

申展利介绍,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主要是由消防救援队伍和森林消防队伍组成,在应急管理部的直接领导下实行统一领导、分级指挥。

在备勤上,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有着完善配套的预警机制,各级共享灾情预警预报信息,实行24小时值班备勤,始终保持战备状态,必要时会提升战备状态,前置执行力量。

在响应上,驻地的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如果接到群众事故或者灾害报警,或者是接到地方政府事故灾害信息通报和处置需求的指令以后会立即响应,接报的灾情信息会在第一时间汇聚到各级的指挥中心,实行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在指挥上,实行垂直管理、逐级指挥,发生重特大灾情,也可以实行扁平化指挥,适时派出前沿指挥部靠前指挥。

在协作上,分区域按照预案进行协同作战,事发区队伍进行先期处置,周边的队伍做好增援准备,按照力量调动的权限和就近用兵、足量用兵、成建制用兵的原则,分批次、跨区增援,确保第一时间投入足够的力量。

当消防救援队伍和森林消防队员共同参与灾害救援处置的时候,统一接受当地联合指挥部集中指挥,两支队伍内部会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共同领受任务,联合开展行动。这就是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内部的协调联动机制。

据申展利介绍,这支队伍与部队和武警经常也会协调联动,当重特大灾害发生的时候,往往需要多种应急救援力量共同参与。

通常情况下,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作为主力军、国家队,负责主要方向或者主攻任务,军队和武警部队是抢险救援的突击力量,执行国家赋予的抢险救灾任务。专业救援队伍是骨干力量,社会应急救援队伍是辅助力量。各类救援力量在灾区现场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救援工作,军队、武警部队和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指挥员会加入到指挥机构,其他救援队伍的指挥员会加入指挥机构的编组,共同参与会商研判、联合决策,依据灾种和专业优势进行科学分工、明确任务。救援行动中,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形成整体救援合力,确保救援行动能够有力有序有效来实施。

没有人因为悲痛而懈怠 没有人面对高危风险而畏缩不前

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副司令员闫鹏谈了印象中最感动的救援瞬间。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肯定是四川凉山木里县‘3·30’灭火行动。因为这次灭火行动中,我们凉山支队西昌大队有27名指战员付出了年轻的生命,这是我们队伍组建71年来最大的一次人员伤亡,现在想起来,我的心情还非常沉痛,无法平静下来。”闫鹏说,“最令我感动的场景和瞬间,是‘3·30’人员牺牲后的一些情况。”

“3·30”事件发生期间,正值我国南北方森林防火最紧张的时段,北京、内蒙古、陕西、四川、云南、甘肃、新疆等地连续集中爆发33起森林火灾,有近2500余名指战员同时奋战在各个火场。“特别是山西省沁源县‘3·29’特大森林火灾,当时正进入攻坚阶段,内蒙古、甘肃森林消防总队和机动支队1300名指战员在火线上得知噩耗,一下子陷入无比的震惊和巨大悲痛之中。”闫鹏回忆,“火场前指利用灭火间隙,参加了集体默哀仪式,但凶猛的大火仍在肆虐蔓延,指战员们都来不及擦干泪水,又冲向燃烧的火线,这个场景,让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

闫鹏介绍,今年是森林消防队伍转制的第一个年头,受气象、火源等因素影响,部分重点林区森林火灾高发频发,灭火任务同比激增2倍以上。以牺牲人员所在的四川森林消防总队为例,年初到3月31日,先后出动灭火35次。“3·30”事件发生后,匆匆送别牺牲的战友,指战员们化悲痛为力量,背起行囊,又连续扑灭了凉山、攀枝花等地的7起森林火灾。

“应该说,面对这么繁重的任务,面对这么重大的牺牲,各级指战员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考验。但没有人因为悲痛而懈怠,没有人面对高危风险而畏缩不前,始终逆火而行、英勇奋战,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 闫鹏说。

(责任编辑:杜燕飞)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