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3 13:27 人民网-安徽频道
党的十九大以来,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让“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坚持以“改进医疗行业作风,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为着力点,将2019年定为“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主题年,推出34项措施,切实改善患者就医感受,集中力量为民服务解难题。通过增设服务设施、优化服务管理、改善服务方式、注重服务细节,使医疗服务更加便利,充分体现了党建工作引领下的“以人为本”的关怀理念。
围绕中心大局 统筹规划发展
今年以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积极打造八大医疗中心,建设区域医疗高地。在医院核心的医疗中心建设方面,该院党委高瞻远瞩,把握中心发展方向,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意见》,完成55项数据的收集、核查、质控填报。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挂牌“合肥市脑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合肥市介入医疗临床研究中心”“合肥市男科学临床研究中心”“合肥市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今年五月,安徽省首个国家级心肺复苏培训中心落户该院,推动了安徽省心肺复苏培训体系的建设;今年7月,该院与武汉协和医院签订框架协议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心血管分中心,实行病区托管模式,将全方位提升带动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今年10月,顺利通过2019年第三批次国家胸痛中心认证,标志着该院急性心肌梗死等胸痛疾病的综合诊疗水平已经达到国家标准。
党的十九大以来,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让“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坚持以“改进医疗行业作风,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为着力点,将2019年定为“改善患者就医感受”主题年,推出34项措施,切实改善患者就医感受,集中力量为民服务解难题。通过增设服务设施、优化服务管理、改善服务方式、注重服务细节,使医疗服务更加便利,充分体现了党建工作引领下的“以人为本”的关怀理念。
围绕中心大局 统筹规划发展
今年以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积极打造八大医疗中心,建设区域医疗高地。在医院核心的医疗中心建设方面,该院党委高瞻远瞩,把握中心发展方向,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意见》,完成55项数据的收集、核查、质控填报。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挂牌“合肥市脑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合肥市介入医疗临床研究中心”“合肥市男科学临床研究中心”“合肥市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今年五月,安徽省首个国家级心肺复苏培训中心落户该院,推动了安徽省心肺复苏培训体系的建设;今年7月,该院与武汉协和医院签订框架协议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心血管分中心,实行病区托管模式,将全方位提升带动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今年10月,顺利通过2019年第三批次国家胸痛中心认证,标志着该院急性心肌梗死等胸痛疾病的综合诊疗水平已经达到国家标准。
重点学科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活动的主战场,在医院的发展中起着榜样性、带动性的作用,是医院的品牌标志。加强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是体现医院医疗水平和特色,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合肥市二院目前拥有安徽省“十三五”医学重点学科2个,合肥市第五周期医学重点学科13个,周期内各学科在科研水平、亚专科细分、特色医疗技术、骨干人才队伍、业务综合实力、科室管理能力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近日,该院在合肥市第六周期重点学科创建工作中再获佳绩,17个学科成功入选计划项目,其中重点专科7个,重点培育专科7个,特色专科3个。不论是重点学科数量和质量,还是各层次数量和质量上,都在合肥市级医院中位居第一,遥遥领先,成为合肥市医疗水平和技术的领跑者。
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分级诊疗”便捷顺畅。2018年,医院牵头与瑶海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区域医联体。目前已实现瑶海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电远程会诊全覆盖,并逐步完善B超、放射等项目远程会诊。与瑶海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人才培养、技术指导、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和资源共享等基础上重点探索特色专科共建、影像远程会诊建设项目。医院每周安排学科专家和青年骨干到医联体单位坐诊、查房、讲座、带教,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指导,并将帮扶专家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确保家庭医生团队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社区慢性病的管理效率和基层医疗服务救治能力,逐步实现“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双向转诊、基层首诊”的就医格局。
提升服务品质 改善就医感受
便民、利民、为民,深入开展“一站式”服务。该院开展出入院患者“一站式”服务,整合出入院窗口与医保窗口服务功能,设置排队等待叫号系统,所有窗口同时办理,让患者出入院更时、省心。此外,该院成立行政“一站式”服务中心,将职能处室窗口前移,实行“一窗多办、统一受理、限时办结、全程跟踪”的综合性服务模式,让临床医护人员少跑腿,把时间让给患者。该院还成立了后勤“一站式”服务中心,依托后勤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实现7×24小时全天候快速接听,为临床一线及患者提供20项便捷服务,打通后勤服务“堰塞湖”,建立后勤服务“高速路”,让后勤服务更高效。
科学、合理、快速,调整学科布局,开展诊疗中心建设。加强NICU、PICU建设,成立了设备齐全、流程高效的孕产妇及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中心,满足危重症新生儿救治需求;加强血液透析管理,调整血透中心布局,将阴阳性患者分区治疗,解决了血透患者一床难求现象,同时也确保了院感安全。三是新建独立的消化内镜中心,缩短胃肠镜患者预约等待时间;积极开展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设,分别在急诊科设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门诊,提高了心脑血管疾病诊断的及时性,降低了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
优质、高效、便捷,缩短患者等候时间,落实为民服务解难题。全面推行“电子健康码”覆盖运用。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在全市率先废除院内一卡通,引导群众应用电子健康码扫码就诊。运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实现医疗缴费结算“一码付”、医疗卫生机构“一码联”、医院各科室“一码用”、卫生信息互联共享“一码通”,使患者就诊更便捷、更高效。目前,医院使用电子健康卡就诊患者比例持续稳定在80%以上。增加工作日及节假日服务时间,开设磁共振、超声“夜间专场”,错峰分流,消除了门诊住院患者集中检查的“拥堵”现象,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实行专家门诊“一人一天制”,确保专家诊疗的连续性,同时优化门诊生化等检验报告发布时间,确保患者在当天完成诊疗,缩短报告拿取时间。加强无痛医院建设,满足舒适化医疗需求,全力推进无痛内镜、镇痛分娩、无痛人流工作。
落小、落细、落实,推出改善就医感受“小举措”。在急诊儿科设立母婴室,改善母婴就医感受;在检验科设儿童专用抽血室;在门诊各楼层增设挂号收费窗口方便特殊人群就诊。开展住院患者“送餐至病房”贴心服务,调整早间保洁、午间送餐时间,晚间查房常备“小夜灯”……一系列人性化举措得到患者称赞。为改善患者就诊环境,医院夏季增设院区灭蚊灯、每月开展“清洁家园一小时”志愿活动,新增安全标识和服务指引,让患者体验舒适医疗。
拓展、深化、升华,实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活动。培育典型,开展“十佳服务标兵”“十佳医生”“十佳护士”以及“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患者满意科室“先进集体”和微笑天使“先进个人”评选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涌现了一批先进集体与个人,CT室医生“三心二意”抱娃看病、急诊科医生的“最美背影”等感人事件,被媒体广泛报道后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坚持问题导向、患者视角,开展“假如我是一名患者”活动,换位思考切实满足患者需求。开展“医院开放日”活动,邀请中小学生来院体验,体现医院科普公益性。四是开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护理“5S”管理活动,推进优质护理,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
传承文化基因 厚植人文理念
重视人文关怀,提升幸福指数。该院明确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以文化建设助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凝练文化共识、打造文化载体,将医院文化与制度流程、行为规范贯穿融合,着力培育和塑造医学人文精神,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重视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特聘北京大学卫生法学教授王岳为“医院文化传播大使”。通过拓宽学习渠道,引进培训课程,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青年生力军作用。打造有温度的医院,提供有关怀的医疗,培养有文化的医生,不断提高文化建设水平,把医院文化锻造成核心竞争力。医院重视营造良好的执医环境,提升医护发展空间,稳步提高职工待遇,持续提升社会地位,使得职工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幸福二院”的品牌逐渐形成。
接续榜样力量,激励示范引领。该院以典型之先进事迹,扬医护之精神风采,医院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树立了“中国好人”童春香、培育出江淮名医”赵敏、“安徽省好医生”吴君仓等多个行业典型人物。先进模范不断涌现的背后,是医疗卫生行业正能量的传递,也是医院文化基因的传承。他们爱岗敬业、勤劳奉献和担当使命的行为,为广大群众的健康保障贡献力量,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同时也鼓舞了广大医务工作者们担当有为、奋勇前行。在他们的带动下,医院上下掀起比学好人、争当先进的热潮,产生了多起有温度、有担当、有力量的爱心义举。
建设文化阵地,打造文化精品。该院增设文化设施,建设文化阵地,是打造医院文化传播品牌的重要举措。2019年初,医院开设了职工书屋,室内藏书400余册、杂志300余本,面向全院职工开放。职工书屋是医院法治教育基地、青年社团工玉文学社、光影摄影社、飞扬体育社的活动基地,也是医院职工政治学习的课堂、品茶读书的场所,还是老同志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阵地。医院定期组织开展读书会、经典诵读、摄影展、法治讲堂等活动,院团委创刊《工玉》文学杂志,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广大职工的归属感,医院文化阵地建设是医院文化建设的特色之举。
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医院统筹考虑、精心设计,建成了200平方米省内最大的医疗卫生机构党建文化长廊。党建文化长廊以图文形式展示了党从“一大”到“十九大”的光辉历程,以及医院的党建工作和发展历程。建成的党建文化长廊既成为院党委基层党建工作的阵地,也为患者家属和群众提供了了解党史的学习空间。
践行志愿精神,履行医者责任。 自2015年医院成立“春香爱心团队”以来,合肥市二院从最初六百多名基础队员发展到2000余名队员,团队积极主动地参与导医导诊志愿服务,驻点基层卫生单位进行“传帮带”和社团服务……在全省各个县、乡、镇区义诊百余次,为数万名群众进行了义诊服务。“春香爱心团队”被安徽省文明办评为“十佳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志愿服务集体。2019年,童春香被评为“第五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春香爱心团队”也已成为医院志愿服务的形象和品牌。
医院热心各类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医疗援助、接力健康扶贫。选派援外医疗队员赴南苏丹开展医疗救援。今年又选派中坚技术骨干赴西藏地区及安徽休宁贫困地区开展医疗服务,医务人员均出色的完成援助任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褒奖。
发展健康产业,建设康养中心。“健康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指出要将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转变健康领域的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将是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院党委将发展的视角投向健康产业,分别在瑶海区、新站区拟建设合肥市示范性医养结合老年护理院和医养结合院区,项目建成后将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为推进合肥市养老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丰富文化活动,传承中华文明。合肥市二院为丰富职工业余生活,通过搭建活动平台,常年不间断举办各种活动。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传承中华文明。除举办医师节、护士节等行业庆典外,常态化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元宵节猜灯谜、清明节祭先烈,端午节包粽子、五四旗袍诗会、春季职工运动会、中秋歌舞诵读、重阳关爱老人、美食厨艺比拼……一系列特色人文活动。在重要庆典举行大型主题活动,如“百年五四”开展“弘扬五四精神,创造青春辉煌”为主题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拍摄快闪视频“我爱你,中国”共同抒发爱国之情。除此之外,医院还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观革命圣地和名人故居,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广大职工精神风貌有了很大提升和改善,医院团结向上的氛围得以形成。(朱沛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