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3 08:28 中国文化报
生态新村(农民画) 郑利民
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的余东村,有一群农民画家,一手拿着锄头种庄稼,一手拿着画笔“种”文化,他们以家乡的山水、农村的生活为创作对象,种出了人文昌瑞的绘画之乡,种出了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也使农民画成为这里最重要的一个文化符号。他们笔下的农民画充满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
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化馆、中共衢州市委宣传部、中共衢州市柯城区委、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种文化——浙江衢州柯城余东农民画进京展”在京开幕,余东农民画家们满怀喜悦之情,带着他们精心创作的100件农民画作品和9种25款文创衍生产品进京跨年。
古人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余东村位于衢州市区以西16公里,坐落在常山港支流大俱源溪边,千里岗余脉罗汉山下,清澈的溪水自北而南,终年潺潺流淌;郁郁葱葱的罗汉山四季花开,逶迤西去,村里传统的皮影、竹编、剪纸、丝绸、木刻等民间艺术、民间传说源远流长。这样一个依山傍水、民风淳朴、人文璀璨的村庄,孕育了这一带民众的爱美、崇美、画美之心,催生了学画、爱画、尚画的民俗风尚。
自上世纪70年代3名县文化馆干部下乡组织绘画培训开始,余东的农民兄弟就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来,余东村的村民们白天扛锄头、晚上拿笔头,把门板当画板,以卧室当创作室,不断借鉴剪纸、刺绣、皮影、木刻等多种民间艺术的创作技巧,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创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据介绍,目前800人的村庄,300余人是农民画家,男女老少皆有。
生态新村(农民画) 郑利民
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的余东村,有一群农民画家,一手拿着锄头种庄稼,一手拿着画笔“种”文化,他们以家乡的山水、农村的生活为创作对象,种出了人文昌瑞的绘画之乡,种出了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也使农民画成为这里最重要的一个文化符号。他们笔下的农民画充满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
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化馆、中共衢州市委宣传部、中共衢州市柯城区委、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种文化——浙江衢州柯城余东农民画进京展”在京开幕,余东农民画家们满怀喜悦之情,带着他们精心创作的100件农民画作品和9种25款文创衍生产品进京跨年。
古人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余东村位于衢州市区以西16公里,坐落在常山港支流大俱源溪边,千里岗余脉罗汉山下,清澈的溪水自北而南,终年潺潺流淌;郁郁葱葱的罗汉山四季花开,逶迤西去,村里传统的皮影、竹编、剪纸、丝绸、木刻等民间艺术、民间传说源远流长。这样一个依山傍水、民风淳朴、人文璀璨的村庄,孕育了这一带民众的爱美、崇美、画美之心,催生了学画、爱画、尚画的民俗风尚。
自上世纪70年代3名县文化馆干部下乡组织绘画培训开始,余东的农民兄弟就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来,余东村的村民们白天扛锄头、晚上拿笔头,把门板当画板,以卧室当创作室,不断借鉴剪纸、刺绣、皮影、木刻等多种民间艺术的创作技巧,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创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据介绍,目前800人的村庄,300余人是农民画家,男女老少皆有。
此次展览分为三大板块:恭王府博物馆嘉乐堂主殿展出了历年获奖作品及近年优秀作品;东偏殿以“种文化、树新风”为主题,展示2019年余东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丰收画面;西殿“五水共治,绿水青山”主题,展现乡村新风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展厅里可以看到,这些展出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农村的景色或村民的生活片段,展示出浙西乡村特有的风土人情,洋溢着乡里乡亲淳朴、善良、奔放的感情色彩,抒发了浙西农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体现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的新变化、新成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池沙鸿介绍,余东村骨干画友以中老年为多,所以画作中现实题材居多。“城镇的高楼、满街的汽车、宽阔的大桥、广场的群舞、家乡真实自然的风景、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些都是他们喜欢描绘的。生于斯乐于斯绘于斯美于斯,直接抒发胸中情愫,不抄袭,不矫情,他们心中特别踏实。”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曾经到余东村参观,并现场指导农民画创作。他表示:“余东农民画与其他农民画乡不同,它完全是自发的,余东农民真的是白天背锄头下地,晚上拿笔头画画,是实实在在的农民画家,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用饱含热情的画笔、用超凡的想象力,描绘他们的日常生活,讴歌新农村建设和美好生活。”
中华文明植根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看到余东农民画画的激情,当地政府因势利导,统筹规划,把乡村文化建设摆上重要日程。在政府的帮助下,随着队伍的壮大和作品艺术水平的提高,余东农民画家不仅举办了画展,甚至带着作品走出了国门,更通过文化脱贫,提高了生活质量,丰富了精神生活。
“我们余东农民画主要以乡村生活为创作题材,特别契合现在的美丽乡村建设,也深受农村百姓的喜爱,所以有很多村请我们去画墙画。”农民画家郑根良告诉记者,如今余东农民画已形成了品牌,他现在一年有近一半的时间出去画墙画,日均500元薪酬,收入颇丰。在郑根良看来,一天要站八九个小时的墙绘工作虽然辛苦,但比起在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已是轻松不少。更重要的,绘画不仅改变了他的物质生活,也丰富和提升了他的精神面貌。他说,原本只能在家与田地为伴,现在因为工作原因可以经常外出,让外界了解余东农民画的同时,也开阔了自己的见识。
据衢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钱伟刚介绍,余东农民常年以画滋润生活、以画陶冶情操,品德更加高尚,家庭更加和睦,民风更加淳朴,该村已经连续15年无人上访。此外,余东农民也“种”出了一条自己的致富道路。他们组建了余东农民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出以农民画为特色的装饰画、丝巾、雨伞、手提包、小屏风等40多个品种的衍生产品,乡伴余东理想村、中国·余东乡村美术馆、大师工作坊、画家主题精品民宿等项目也相继开工建设。现在,余东农民画年产值已超1000万元,村集体纯收入达70余万元,可以说余东农民既富了脑袋,又富了口袋。
艺术美丽乡村,文化助力经济,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余东农民画发展历程可谓“文化脱贫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次生动实践。农民从种庄稼收益,到用艺术品创收,实现了人生的角色转换和美丽的蝶变,他们把文化种在土地上,种在生活中,同时也种在自己的梦想里。(记者 施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