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

感悟忠诚战士的大众哲学

2020-01-23 08:24 中国纪检监察报  

位于艾思奇纪念馆内的艾思奇塑像。杨艳 摄

云南腾冲和顺古镇是我国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故乡。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古镇考察调研时指出,艾思奇同志是党的优秀理论家和杰出理论工作者,他倡导的思想与时代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哲学与人民相结合的精神,要继续发扬光大。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我们走进古镇,路旁绿树成荫,郁郁葱葱,一条清澈的溪流缓缓淌过村庄,顺着一条由火山石铺设而成的路面,步行一公里左右,爬上小坡,走上石梯,艾思奇纪念馆的牌匾就映入眼帘。

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1910年出生于云南腾冲和顺水碓村。父亲李曰垓是一位民主革命家,对中国古典哲学有很高造诣,曾先后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云南民主革命和蔡锷领导的“护国战争”,艾思奇从小受父亲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一生为国为民、廉洁自律、艰苦奋斗。14岁时,赴香港读书,在香港期间,艾思奇打下了坚实的英文基础,并自修德语。艾思奇于17岁、20岁时,抱着“工业救国”的思想两次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期间,艾思奇与鲁迅同样看到,光凭工业不能救国,必须在思想上唤醒民众。他读了许多英、德、日文版的马克思主义原版和译版的著作,从而奠定了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基础。

位于艾思奇纪念馆内的艾思奇塑像。杨艳 摄

云南腾冲和顺古镇是我国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故乡。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古镇考察调研时指出,艾思奇同志是党的优秀理论家和杰出理论工作者,他倡导的思想与时代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哲学与人民相结合的精神,要继续发扬光大。

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我们走进古镇,路旁绿树成荫,郁郁葱葱,一条清澈的溪流缓缓淌过村庄,顺着一条由火山石铺设而成的路面,步行一公里左右,爬上小坡,走上石梯,艾思奇纪念馆的牌匾就映入眼帘。

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1910年出生于云南腾冲和顺水碓村。父亲李曰垓是一位民主革命家,对中国古典哲学有很高造诣,曾先后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云南民主革命和蔡锷领导的“护国战争”,艾思奇从小受父亲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一生为国为民、廉洁自律、艰苦奋斗。14岁时,赴香港读书,在香港期间,艾思奇打下了坚实的英文基础,并自修德语。艾思奇于17岁、20岁时,抱着“工业救国”的思想两次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期间,艾思奇与鲁迅同样看到,光凭工业不能救国,必须在思想上唤醒民众。他读了许多英、德、日文版的马克思主义原版和译版的著作,从而奠定了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基础。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广大青年正在迫切寻求光明的出路。1932年,艾思奇先是在上海泉漳中学任教,再到《申报》流通图书馆主持“答读者问”栏目。参与创办《读书生活》杂志,还创办“量才业余夜校”并任教员。1934年,艾思奇把在“量才业余夜校”的哲学讲稿整理成“哲学讲话”,分二十四期在《读书生活》杂志上发表,并结集出了三版,即被国民党查封。1935年,也就是艾思奇25岁这年,他把《哲学讲话》修改后以《大众哲学》的名称出版,这一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此书出版后立即引起轰动,艾思奇也因此被认为是用最通俗的语言,最普通、最生动的事例,把“新哲学”介绍给当时的劳苦大众和广大学生的“大众哲学家”。

《大众哲学》引导当时无数青年投身革命、奔向延安。远在延安的毛泽东对《大众哲学》以及艾思奇所著的《哲学与生活》爱不释手,认真阅读抄录,并制定为抗日军政大学的教材。1937年,27岁的艾思奇到达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举办了盛大的欢迎会,毛泽东亲自到会致欢迎词。艾思奇到达延安后,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马列学院做过哲学教员,担任过陕甘宁边区文协主任,《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和总编辑,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延安新哲学会负责人。

艾思奇的一生留下了大量光辉著作,连续出版《新哲学论集》《思想方法论》《民族解放与哲学》《哲学与生活》等著作,还著有《辩证唯物主义纲要》及有关哲学论著多篇。艾思奇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学术界研究的最新成果,紧密联系时代特点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自己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见解,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做出了卓越贡献,深受世人敬仰,毛泽东曾评价他为“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

以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己任

冬日午后的阳光格外温暖明亮,阳光透过玻璃照进展厅,折射到木板铺设而成的墙面,映照着那些朴实无华却饱含历史沧桑的展品。不少游客驻足在展柜前,静静地浏览着。

纪念馆的建筑格局为四合院,木材采用本地的楸木,中式的大门、西式的窗户,墙脚是用当地火山石砌成,工艺精湛,这栋房屋原本是艾思奇父亲李曰垓于1918年建成。1967年,云南省政府在艾思奇故居大门的左侧设立文物保护碑。1980年,艾思奇夫人王丹一经与亲属商定,将艾思奇故居捐赠给原腾冲县人民政府。1984年10月1日,经修缮后的艾思奇纪念馆正式对公众开放。此后,王丹一再次将艾思奇生前遗物137件,无偿捐赠给艾思奇纪念馆展室。

艾思奇纪念馆一共设有三个展厅,分为“家学渊源”“初历磨炼”“大众哲人”“延安洗礼”“一代宗师”五个展区,图文并茂地展出了艾思奇的人生轨迹和哲学贡献,介绍了艾思奇的研究成果和对中国哲学科学的多方面贡献。

“艾思奇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他以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己任,花费了毕生心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继续为宣传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勤奋工作。1960年,艾思奇受中央委托,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本哲学教科书,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在纪念馆内,面对艾思奇生前用过的收音机等遗物,一名导游在向她带领的团队讲解艾思奇的事迹。

李沁是一名来自湖南的游客,他对笔者谈道:“腾冲天很蓝、地很绿、水很清、空气很清新,特别是我们在这里参观了纪念馆,听了艾思奇的生平事迹介绍,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感到这次来云南不虚此行。”

把艾思奇纪念馆建成一个大课堂

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依托艾思奇纪念馆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教育,传承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大力弘扬艾思奇同志的宝贵精神和崇高风范。在艾思奇纪念馆开设了“大众哲学”讲堂,对全市党员干部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以当地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对农村党员干部,以及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等,都要求到艾思奇纪念馆“大众哲学”讲堂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2019年1月至今,当地党员干部到艾思奇纪念馆接受教育106期7553人。

当地还创建了“艾思奇百姓宣讲团”,将宣讲团骨干成员分成4个小组,深入乡镇、村社、机关、学校、企业,结合当地民族语言、民俗民风等特色,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利用“赶集天”和农闲时间到农户中、群众中去,突出“大众化”特色,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等进行宣讲。老百姓最想知道什么就讲清楚什么,老百姓对什么最困惑就讲明白什么,老百姓最关心什么就着重讲什么,不断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党的强农惠农政策送到千家万户,不断增进党群干群鱼水关系。2019年1月至今,“艾思奇百姓宣讲团”开展宣讲600多场次,1.1万多名党员干部群众接受教育。

“我们充分利用艾思奇纪念馆展厅中的图片、文字、实物、多媒体资料等,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科教育、爱乡教育等。‘动’以现场讲解,开办道德讲堂、艾思奇‘大众哲学’讲堂、艾思奇百姓宣讲团流动讲堂、《大众哲学》读书活动为主。‘静’以游客自己参观、阅读研究为主。同时,立足自身优势,加强课题研讨、合作交流,打造艾思奇纪念馆精品课件和课题研究,把艾思奇纪念馆建成一个大课堂,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腾冲市艾思奇纪念馆管理所所长龙济存对笔者表示。(杨艳 李维杰)

(责任编辑:吕腾龙)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