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文化>读书

人民出版社提前出版《中国疫苗百年纪实》电子书

2020-02-03 13:20 人民网-读书频道  

图为《中国疫苗百年纪实》 主办方供图

人民网北京2月3日电 为增强抗疫决心与信心,升民智、养静气,人民出版社1月30日特别提前推出了主题图书《中国疫苗百年纪实》电子书,并已在学习强国、中国移动、掌阅、亚马逊及人民出版社读书会等多家数字平台同步上线,免费供公众阅读。该书纸质版原计划2月底出版,6个月后再出版电子书。

《中国疫苗百年纪实》是一部以纪实文学方式写成的中国百年抗疫史,由知名军旅作家、解放军报社原副总编江永红撰写。该书以1919年北洋政府成立“中央防疫处”,现代医学进入中国防疫史为开端,生动讲述了现代中国在“防疫战场”上的代表性重大事件与人物,从一个特殊角度展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对于今天的读者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该书是一部具有史话性质的纪实文学体作品,而非学术著作。作者以中国现代百年史上的重大疫情为主线,以组织抗疫,利用、研制疫苗为重点,通过一系列故事展现了中国百年抗疫历程。全书生动讲述了中国现代抗疫史上的主要故事,从北洋时期第一次现代医学意义上的防疫战——哈尔滨抗击鼠疫,抗战烽火里诞生的青霉素,解放区窑洞里出品的痘苗和抗生素,到毛泽东亲自挂帅打响的新中国防疫第一战——扑灭察哈尔鼠疫;从计划免疫国家行动举国消灭天花、消除脊髓灰质炎,中国如何甩掉“乙肝大国”的帽子,如何成为世界疫苗大国,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和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中华医学会创始人、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人(1935年提名)伍连德,早期牺牲在防疫一线的科学家俞树棻,新中国生物制品事业奠基人、“世界衣原体之父”汤飞凡,分离出天花病毒、为我国预防和消灭天花做出了卓越贡献的齐长庆,在废弃厕所里坚持科技攻关的武汉生研所总技师谢毓晋,中国卡介苗鼻祖王良,“糖丸爷爷”们顾方舟、闻仲权、董德祥等等。作品真实、生动,故事惊心动魄,事件鲜为人知,事迹可歌可泣。

尤其是书中对中国现代防疫科学家包括支援中国的外国科学家的讲述感人至深、令人难忘。疫苗的功能就是中国古代的“治未病”。作者认为,我们不必知道每一粒大米的生产者,但我们应记住中国农业的老祖宗神农氏、也记住袁隆平。同理,当我们免疫于鼠患、天花、血吸虫、麻疹、破伤风、乙肝、流感等,我们同样应知道研制这些疫苗等生物制品的科学家。这些和屠呦呦一样的人,既应该永载史册,也应该活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民族精神之魂魄、前进之动力。

据介绍,此书撰写历时两年,作者采访利用了一大批疫苗研制领域老专家、老学者的珍贵口述史料,并得到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党委的全力支持,确保了全书质量。该书对于当下的人们正确把握疫情,科学应对,汲取经验教训,树立信心决心,打赢防疫阻击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作者江永红是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作品三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军营升起的群星》、《看不见的回归线》、《名将解甲》等。

图为《中国疫苗百年纪实》 主办方供图

人民网北京2月3日电 为增强抗疫决心与信心,升民智、养静气,人民出版社1月30日特别提前推出了主题图书《中国疫苗百年纪实》电子书,并已在学习强国、中国移动、掌阅、亚马逊及人民出版社读书会等多家数字平台同步上线,免费供公众阅读。该书纸质版原计划2月底出版,6个月后再出版电子书。

《中国疫苗百年纪实》是一部以纪实文学方式写成的中国百年抗疫史,由知名军旅作家、解放军报社原副总编江永红撰写。该书以1919年北洋政府成立“中央防疫处”,现代医学进入中国防疫史为开端,生动讲述了现代中国在“防疫战场”上的代表性重大事件与人物,从一个特殊角度展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对于今天的读者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该书是一部具有史话性质的纪实文学体作品,而非学术著作。作者以中国现代百年史上的重大疫情为主线,以组织抗疫,利用、研制疫苗为重点,通过一系列故事展现了中国百年抗疫历程。全书生动讲述了中国现代抗疫史上的主要故事,从北洋时期第一次现代医学意义上的防疫战——哈尔滨抗击鼠疫,抗战烽火里诞生的青霉素,解放区窑洞里出品的痘苗和抗生素,到毛泽东亲自挂帅打响的新中国防疫第一战——扑灭察哈尔鼠疫;从计划免疫国家行动举国消灭天花、消除脊髓灰质炎,中国如何甩掉“乙肝大国”的帽子,如何成为世界疫苗大国,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和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中华医学会创始人、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人(1935年提名)伍连德,早期牺牲在防疫一线的科学家俞树棻,新中国生物制品事业奠基人、“世界衣原体之父”汤飞凡,分离出天花病毒、为我国预防和消灭天花做出了卓越贡献的齐长庆,在废弃厕所里坚持科技攻关的武汉生研所总技师谢毓晋,中国卡介苗鼻祖王良,“糖丸爷爷”们顾方舟、闻仲权、董德祥等等。作品真实、生动,故事惊心动魄,事件鲜为人知,事迹可歌可泣。

尤其是书中对中国现代防疫科学家包括支援中国的外国科学家的讲述感人至深、令人难忘。疫苗的功能就是中国古代的“治未病”。作者认为,我们不必知道每一粒大米的生产者,但我们应记住中国农业的老祖宗神农氏、也记住袁隆平。同理,当我们免疫于鼠患、天花、血吸虫、麻疹、破伤风、乙肝、流感等,我们同样应知道研制这些疫苗等生物制品的科学家。这些和屠呦呦一样的人,既应该永载史册,也应该活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民族精神之魂魄、前进之动力。

据介绍,此书撰写历时两年,作者采访利用了一大批疫苗研制领域老专家、老学者的珍贵口述史料,并得到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党委的全力支持,确保了全书质量。该书对于当下的人们正确把握疫情,科学应对,汲取经验教训,树立信心决心,打赢防疫阻击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作者江永红是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作品三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军营升起的群星》、《看不见的回归线》、《名将解甲》等。

(责任编辑:刘婧婷)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