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4 09:14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盛朝迅
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化,中国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中国“制造”商品和服务总量不断攀升,类型逐渐多元,结构日趋优化,市场越来越广阔,“走出去”的路越来越宽。
服务出口成为新亮点。中国制造风靡全球的同时,中国服务的影响力也在逐步提升。科技“走出去”、文化“走出去”、欢乐“走出去”和健康“走出去”正在成为新风尚。移动支付、滴滴打车、抖音等正在走进海外寻常百姓人家。中国消费者出境旅游、扫码支付、预订住宿、休闲娱乐和国内一样方便,微信和华为终端云服务海外账号用户数双双突破1亿大关。一个中小企业主告诉我,他用抖音在东南亚国家卖面膜,生意好得很,现在已经发展到20余人的专业化团队。国内领先的“欢乐制造商”华强方特等公司也在发挥文化和科技融合优势,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促进中国文化、中国创意走向世界。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额大幅增加,仅2017年就增长311.5%,2018年增长14.4%,中国创新正在成为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制造业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已经替代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出口的主力军。特别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增长迅猛,占高技术产品出口额比重高达68%左右。小米、华为、OPPO、传音等手机和智能产品在东南亚和非洲市场受到热捧。光电子技术产品、机械设备、新材料技术和生物技术产品、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也非常快。在古巴,我们听到消费者说:“中国宇通是最好的”。中国制造产品正在改变低端制造、加工组装的形象,更多时尚、科技的产品正出现在国外市场上。
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中国企业能满足海外消费者“任性需求”的“黑科技”产品也层出不穷。华为在德国推出新一代旗舰手机芯片麒麟990系列,其中包括全球首个内置全制式5G基带的系统芯片——麒麟990 5G,率先为消费者提供5G体验。TCL 推出可以给眼镜“洗澡”的洗衣机,不仅可以超声波洗涤眼镜,还可以清洗金银细软、穿戴设备,结合人工智能语音、大屏触控、移动端应用,实现精确操控,也吸引了欧美消费者的眼光。
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化,中国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中国“制造”商品和服务总量不断攀升,类型逐渐多元,结构日趋优化,市场越来越广阔,“走出去”的路越来越宽。
服务出口成为新亮点。中国制造风靡全球的同时,中国服务的影响力也在逐步提升。科技“走出去”、文化“走出去”、欢乐“走出去”和健康“走出去”正在成为新风尚。移动支付、滴滴打车、抖音等正在走进海外寻常百姓人家。中国消费者出境旅游、扫码支付、预订住宿、休闲娱乐和国内一样方便,微信和华为终端云服务海外账号用户数双双突破1亿大关。一个中小企业主告诉我,他用抖音在东南亚国家卖面膜,生意好得很,现在已经发展到20余人的专业化团队。国内领先的“欢乐制造商”华强方特等公司也在发挥文化和科技融合优势,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促进中国文化、中国创意走向世界。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额大幅增加,仅2017年就增长311.5%,2018年增长14.4%,中国创新正在成为走向世界的新名片。
制造业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已经替代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出口的主力军。特别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增长迅猛,占高技术产品出口额比重高达68%左右。小米、华为、OPPO、传音等手机和智能产品在东南亚和非洲市场受到热捧。光电子技术产品、机械设备、新材料技术和生物技术产品、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也非常快。在古巴,我们听到消费者说:“中国宇通是最好的”。中国制造产品正在改变低端制造、加工组装的形象,更多时尚、科技的产品正出现在国外市场上。
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中国企业能满足海外消费者“任性需求”的“黑科技”产品也层出不穷。华为在德国推出新一代旗舰手机芯片麒麟990系列,其中包括全球首个内置全制式5G基带的系统芯片——麒麟990 5G,率先为消费者提供5G体验。TCL 推出可以给眼镜“洗澡”的洗衣机,不仅可以超声波洗涤眼镜,还可以清洗金银细软、穿戴设备,结合人工智能语音、大屏触控、移动端应用,实现精确操控,也吸引了欧美消费者的眼光。
出口方式日趋多元。跨境电商出口占外贸出口比重从2014年的2.2%上升至7.7%。跨境电商是对外贸易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全球消费在线化让消费者可选择产品更多,中国作为“世界工厂”通过跨境电商实现供货全球,依托中国强大的供应链基础和海外市场互联网流量红利,可以迅速扩大中国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成为中国品牌出海新模式。一般贸易出口占外贸出口比重也从2010年的45.7%提升到2019年的59%,上升了13.3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往往产业链更长、技术含量更高,更代表自主发展的能力,一般贸易占比的提升是中国外贸实力增强的体现。
加快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正是通过持续积累和不断创新,中国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满足海外消费者的需求也更为精准,中国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路也越来越开阔。
(作者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