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海南>看海南

儋州出台政策推动农业企业复产项目复工

2020-02-20 08:00 海南日报  作者:刘袭 李珂

2月19日上午7时,在儋州市中和镇的海南金通农业开发公司扶贫产业基地,东成镇的脱贫户羊瑞荣夫妻俩开始准备给火龙果修枝、除草和施肥等。管理27亩火龙果,夫妻2人月收入有6600元。“我2月4日开始上班,虽然受疫情影响不能外出,但企业复产后,我就在家附近打工挣钱。”羊瑞荣说。

海南金通农业开发公司扶贫产业基地占地2100亩,总投资1亿元。“我们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复产,招收了附近脱贫户等90人。”基地负责人王有志说,32万斤红心火龙果将于3月上市,他有信心,新冠肺炎疫情过后,将迎来好收成。

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儋州市细致落实省“三农”领域“一抗三保”10条措施,细化为40项具体任务,出台运销奖补等扶持政策19条,解决农产品产运销等问题106个,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儋州市委书记袁光平说:“以农副产品稳产保供,增强群众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科学有序加快恢复工程建设和生产经营,千方百计帮助种植户排忧解难,想方设法把农产品卖出去,积极解决企业用工等难题,加快农业企业复产、项目复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政策扶持 拓宽渠道保畅销

儋州出台扶持政策破解运销难题,拓宽冬季瓜菜销售渠道,冬季瓜菜源源不断销往北京、上海以及湖北等地。

每年大年初一,儋州鸿骏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配载中心的工作人员就开始上班了,然而今年情况有变。“20多年来,我们都是从大年初一开始运输冬季瓜菜到北京等地,但今年不行了。”中心负责人王鸿骏介绍,因为封路,冬季瓜菜进不了冷库保鲜,烂在路边;而冷库原先冷藏的冬季瓜菜无法运走,烂在冷库。他把企业复产面临的难题向儋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凌融反映后,王凌融向市委市政府建议实行“通行证”制度,保障农产品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通畅。2月3日,王鸿骏第一时间拿到了农产品运输绿色通行证,外省运输车辆进岛、进村都顺畅了,“市政府帮助企业解决了大难题。”

2月19日上午7时,在儋州市中和镇的海南金通农业开发公司扶贫产业基地,东成镇的脱贫户羊瑞荣夫妻俩开始准备给火龙果修枝、除草和施肥等。管理27亩火龙果,夫妻2人月收入有6600元。“我2月4日开始上班,虽然受疫情影响不能外出,但企业复产后,我就在家附近打工挣钱。”羊瑞荣说。

海南金通农业开发公司扶贫产业基地占地2100亩,总投资1亿元。“我们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复产,招收了附近脱贫户等90人。”基地负责人王有志说,32万斤红心火龙果将于3月上市,他有信心,新冠肺炎疫情过后,将迎来好收成。

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儋州市细致落实省“三农”领域“一抗三保”10条措施,细化为40项具体任务,出台运销奖补等扶持政策19条,解决农产品产运销等问题106个,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儋州市委书记袁光平说:“以农副产品稳产保供,增强群众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科学有序加快恢复工程建设和生产经营,千方百计帮助种植户排忧解难,想方设法把农产品卖出去,积极解决企业用工等难题,加快农业企业复产、项目复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政策扶持 拓宽渠道保畅销

儋州出台扶持政策破解运销难题,拓宽冬季瓜菜销售渠道,冬季瓜菜源源不断销往北京、上海以及湖北等地。

每年大年初一,儋州鸿骏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配载中心的工作人员就开始上班了,然而今年情况有变。“20多年来,我们都是从大年初一开始运输冬季瓜菜到北京等地,但今年不行了。”中心负责人王鸿骏介绍,因为封路,冬季瓜菜进不了冷库保鲜,烂在路边;而冷库原先冷藏的冬季瓜菜无法运走,烂在冷库。他把企业复产面临的难题向儋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凌融反映后,王凌融向市委市政府建议实行“通行证”制度,保障农产品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通畅。2月3日,王鸿骏第一时间拿到了农产品运输绿色通行证,外省运输车辆进岛、进村都顺畅了,“市政府帮助企业解决了大难题。”

据悉,自2月3日至16日,儋州市共发放农产品运输绿色通行证1617张,儋州冬季瓜菜等农产品约6208吨得以顺利运输出市、出岛。

受疫情影响,出现了进村收购商少、产销对接不畅的问题。为此,儋州市农业农村局建立微信群,将99家主要农业企业、合作社,以及收购商纳入其中,即时公开冬季瓜菜产销信息。

王五镇山营村水鸣坡冬瓜种植基地里的冬瓜近日丰收,可种植户朱贵儒却高兴不起来,没有收购商上门,黑皮冬瓜再不摘就要烂在地里。市农业农村局把朱贵儒的信息发到微信群里,欧亚集团采购总部总经理刘建凯看到后,2月17日找到朱贵儒,当即决定收购32吨黑皮冬瓜,连夜装车运往长春。

为解决冬季瓜菜运程长、销售利润低的难题,2月5日,儋州出台运销奖补政策,激发收购商积极性。2月6日至16日,儋州共出岛西瓜、辣椒等1891吨。目前已有8家运销商向政府提交申请材料,正按程序办理奖补。

精心服务 精准施策保生产

儋州市“一对一”跟踪服务,实施企业稳定岗位返还补贴、企业职工培训费补贴等扶持政策,降低复工成本,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目前,全市78家规模以上的农业种植企业、合作社全部复产,部分重点项目复工。

“一对一”跟踪服务,促使重点项目安全复工。2月18日,罗牛山儋州乐满20万头生态养殖基地项目复工,49名工人进场施工,安放水、电管道,为7座塔吊接电。这里将建5栋5层高养猪楼,面积17万平方米。记者在现场看到,5栋楼的基坑已挖好,即将进行楼房主体施工。“还有300多名施工人员近日将陆续进场。”项目负责人毛耀祖介绍,制定项目复工和防疫方案后,市农业农村局有关人员跟踪服务并帮助企业及时向市卫健委提交复工申请,会同市疫控中心人员到现场检查防疫措施,确保安全复工。

提前谋划水利灌溉设施维修,积极引导种植基地和农户抢抓农时,狠抓春耕备耕生产。在中和镇七里洋,记者看到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劳作的村民。“我这块田的秧苗,10多天后就可以移栽了。”福安村村民陈金爱说。据悉,儋州今年早造计划种植水稻10万亩,截至2月16日完成备耕7万多亩;常年蔬菜生产基地种植面积6925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000多亩,蔬菜年产量将增加8000多吨,预计同比增长16%。

针对暂时禁止经营和宰杀活禽导致市场供应难、活禽滞销等新情况,儋州“点对点”运销禽肉,既解决供需双方的难题,又促使养殖或屠宰企业复产。农贸市场管理中心统一设立临时活禽屠宰点、统计市场订单,向温氏公司等养殖企业采购,养殖或屠宰企业按订单集中屠宰,统一将禽肉配送给农贸市场。2月1日至16日,全市7个临时活禽屠宰点累计收购、屠宰、投放禽肉6万多羽,有效缓解养殖企业压栏和市场供应难问题。

倾心为民 农民复工保增收

疫情既给农业企业造成用工难的问题,又使得农民工找工难。儋州市千方百计解决这“两难”,调查全市农村劳动力情况,积极做好农民工和农业企业的对接,对项目建设企业组织的返儋务工农民工,每人补助600元。截至2月16日,全市农业企业吸纳了1478名儋州本地农民务工,农民工还能获得政府一次性务工补助。

为急需用工的农业企业招工,优先推荐脱贫户到农业企业务工,实现“双赢”。2月18日,记者在海南食为天肉制品加工公司的屠宰场看到,30名本地农民工在熟练地杀鸡,机器拔毛后,人工破膛、取内脏、清洗、摆盘、速冻、打包、进冷库。屠宰场负责人嘉凯说,场里原有20多名技术工回内地过年,没敢让他们回来。这几天紧急宰杀3万羽鸡赠送湖北,需要70多名工人三班倒杀鸡。2月14日,市农业农村局联手王五镇、雅星镇,迅速找到72名农民工,帮助屠宰场解决了用工难题。雅星镇大沟村脱贫户黎传局高兴地告诉记者:“我手快,一天能挣300元工钱。”

儋州还针对疫情防控设置公益岗位,优先安排脱贫户就业,增加不能外出的脱贫户收入,巩固脱贫成果。和庆镇新村脱贫户陈伯良,从1月27日起,一直在村口卡点值守,登记外村人身份证号码、测体温等,“我们感谢党和政府的帮扶,同时也要回报社会。抗击疫情人人有责,脱贫户要冲在前面。”陈伯良说,他参加卡点值守每天有100元补助。全市共安排了1065名脱贫户参与巡查、卡点值守,截至2月19日,人均获得补助约1500元。(本报那大2月19日电)

(责任编辑:潘惠文)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