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北京

北京东城:同心战“疫” 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

2020-03-11 15:32   

人民网北京3月11日电(池梦蕊)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东城区最独特、最突出的优势。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东城区按照中央、北京市总体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落实“四方责任”,及时整合社会资源、调动汇聚文明力量,统筹推进文化建设发展各项任务,主动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以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为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引导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同心战“疫”,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快推进“文化东城”建设,突出“崇文争先”理念,不断将核心区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凝聚精神力量。

公共服务

线上服务“不断档”

文化惠民“不打烊”

疫情发生以来,我区各公共文化场馆暂时闭馆,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相继取消,依托互联网技术的线上服务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新选择。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相继推出,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为特殊时期打赢战“疫”的重要精神力量。

足不出户尽享海量阅读资源。“书香东城”线上阅读平台至3月底免费向读者开放,上线“书香中国 助力防疫”等防疫专题,汇集10万余种电子图书、3万余集有声图书、1000余种电子期刊,涵盖名家精品、经典名著、教育科普等多种类型,集阅读、学习、互动于一体,这种互联网开放式数字图书馆,满足了群众多元的文化需求。

人民网北京3月11日电(池梦蕊)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东城区最独特、最突出的优势。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东城区按照中央、北京市总体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落实“四方责任”,及时整合社会资源、调动汇聚文明力量,统筹推进文化建设发展各项任务,主动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以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为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引导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同心战“疫”,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快推进“文化东城”建设,突出“崇文争先”理念,不断将核心区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凝聚精神力量。

公共服务

线上服务“不断档”

文化惠民“不打烊”

疫情发生以来,我区各公共文化场馆暂时闭馆,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相继取消,依托互联网技术的线上服务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新选择。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相继推出,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为特殊时期打赢战“疫”的重要精神力量。

足不出户尽享海量阅读资源。“书香东城”线上阅读平台至3月底免费向读者开放,上线“书香中国 助力防疫”等防疫专题,汇集10万余种电子图书、3万余集有声图书、1000余种电子期刊,涵盖名家精品、经典名著、教育科普等多种类型,集阅读、学习、互动于一体,这种互联网开放式数字图书馆,满足了群众多元的文化需求。

区第一图书馆、第二图书馆利用官网、手机APP、微信等相继推出形式多样的线上文化服务。区第一图书馆上线“众‘智’成城 全民战‘疫’”新冠肺炎科普知识问答活动,线上邀请居民一起答题,普及防疫知识。区第二图书馆为居民提供全民阅读平台、公开课视频、党建学习、热门电子图书、报纸数据库等数字资源线上访问服务。

疫情当前,奋战在防控一线的“英雄”故事受人瞩目。区文联面向全区文艺工作者、爱好者征集白衣天使、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以及来自公安、交通等各行业工作人员的感人事迹,讴歌英雄,传播正能量。“戏剧东城”原创剧目征集活动也邀请居民讲述“疫”线故事,鼓励原创作品能展现奋战在“疫”线的普通大众。

区文旅局整合各剧院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出“云演出”“有声读物”;“故宫以东”带来各大景点的历史传说、人文典故,让读者在故事中感受历史韵味与东城魅力……各公共文化单位先后挖掘梳理各类文化资源,通过线上平台持续提供多样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了抗击疫情期间公共文化服务24小时“不打烊”,让群众足不出户便能畅游在知识文化的海洋中。

原创作品

以艺载道刻画典型

为时代英雄谱写赞歌

虽然不能奋战一线,但东城区的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们却坚守在文艺战线上,争做疫情防控的“践行者”“引领者”“宣传者”,以墨抒怀、以画言志、以歌为媒、以诗鼓劲、以曲传情、以艺载道,用他们特有的方式为时代英雄谱写赞歌,为战胜疫情加油鼓劲。

随着细沙的流动,穿梭在高楼大厦、胡同街巷之间的一个个身影逐渐明朗,返京登记、测量体温、入户调查、送菜上门……防控一线工作者的身影在东城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赵丽敏的一双巧手勾勒下一一呈现。“作为沙画师,我想用手中的细沙去塑造她们细腻的身影。沙画有形却无声,就如默默奉献的她们,向她们致敬!”赵丽敏说。

从大年初三至今,67岁的国家一级美术师、东城美术家协会理事王有民,每天晚上都会伏案在书桌前创作。他搜集近300张疫情防控照片,创作出《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画作,展现“最美”医务工作者。

造型栩栩如生的面雕,辟邪驱瘟、寓意团圆吉祥的押花葫芦,饱含抗“疫”必胜信念和祝福的剪纸,歌颂“逆行者”担当与坚守的蛋雕作品……东城区非遗大师们也纷纷用身边的素材,创作一系列非遗作品,歌颂“最美逆行者”。“众志成城,大爱无疆!我想用我的手艺,记录下这些感人的瞬间和动人的形象。”东城区面塑非遗传承人张俊显一口气创作了一系列经典面塑作品,记录一线防控工作者的日常工作轨迹。

作为艺术爱好者,普通居民也用自己的方式致敬一线奋斗者。天坛街道金鱼池中区居民高艳琴,手绘身边的“小黄蜂”,创作出《最美逆行者》的画作。在安定门街道北锣鼓巷社区,北锣美术班的学员们自发拿起毛笔书写对一线防控工作者的敬意。

知识普及

防控宣传花样多

唱响战“疫”最强音

社区是居民的基本生活空间,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战“疫”号角吹响后,我区12位创意人、设计师、插画师自发自愿组织起了“社区防疫-艺术设计志愿联盟”的短期线上协作小组,创作完成了一套支持社区基层防疫的宣传物料,作为政府统一防疫宣传物料之外的协助补充。

“疫情开始后,我们跟社区沟通,发现他们从年前就停休加班,一直在防疫一线。社区是防疫最关键的一环,但急需不上网的老年人看得懂的防疫知识宣传材料。”宣传资料文案负责人、东城新联会理事、东城园新联会秘书长牛瑞雪介绍说,志愿者们还发现,很多年轻人没有社区概念,网上有些疑似隔离的年轻夫妻说孩子没人管,很多年轻医护人员对家中老人的安危也有焦虑。鉴于此,文化志愿者们分工合作,为社区防疫做了一套插画设计,包括“物料”和“工具包”。物料包括“如何预防”“家里有疫区来的亲戚朋友怎么办”“有感冒症状了怎么办”“如何在家隔离”四张插画;工具包包括东城、朝阳等各区的发热门诊名单、居家隔离观察记录表等,并制作成视频短片。

插画风格亲切、文字简单直接、文图配合清晰,字体大适合老年人,既方便社区面向很少上网的老年人宣传,也告诉年轻人有困难可以找社区求助。为确保插画的科学性、实用性,设计前,团队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沟通,并邀请医生们进行指导。志愿者还制作了“使用说明”和“源文件下载方式”二维码,免费提供给社区使用。

与此同时,各社区充分发挥现有信息网络架构、群众文化团队作用,文化志愿服务、原创倡议书、流动“小广播”等服务群体和服务方式悉数上阵,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通过网络直播、微信平台等走进千家万户,宣传抗击疫情知识,筑起抗击疫情的精神屏障。

产业扶持

精准对接主动服务

助力文化企业发展

精准解决企业难题,盘活区内文化企业发展优势和潜力,努力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东城区采取一系列举措助力文化企业发展。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东城区加快“文菁计划”奖励资金兑现进度,共有46家文化企业获得支持,支持金额超过2400万。其中,有长期致力于运营优秀戏剧剧目的央华时代和环宇兄弟,有借助设计创意和高新技术成果与文化领域融合发展的七维视觉,有增强文化产品表现力、感染力的锋尚世纪等文化企业。

下一步,东城区将启动新一轮“文菁计划”征集,并对获得北京市“房租通”政策奖励的文化企业给予20%的配套资金,同时还将通过项目补助、产业引导基金及金融服务等多种方式,为中小微文化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东城区还出台系列举措对受疫情影响的文化企业进行扶持。区文旅局积极帮助驻区文旅企业做好政策衔接,目前已为10余家企业牵线搭桥、进行融资对接。按照东城区推出的“紫金服务”行动计划,区文旅局负责对接42家重点文旅企业,推行“管家服务”,由局长担任“总管家”、主管副局长和行业管理科科长担任“服务管家”。同时,通过官方自媒体、合作媒体渠道宣传旅游企业资源,筹划举办“故宫以东”艺术品交易文化旅游季、“故宫以东”下午茶等活动,将区内旅游资源打包推介。

数据

自1月28日东城区文联发布《致全区文艺工作者倡议书》以来,14个文艺家协会、17个街道文联以及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围绕抗疫主题共创作2142件艺术作品。其中,文学作品85篇(首)、书法(篆刻)412件、美术作品189幅(组)、民间艺术作品92件、摄影作品1302幅、曲艺作品42首、原创歌曲20首。

(责任编辑:池梦蕊)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