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创投

疫情冲击下:银行业短期承压,中长期趋势向好

2020-03-26 14:47   作者:康颖 边远 李磊 吴德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金融造成一定冲击,央行、银保监会等相关部门及时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助力疫情防控攻坚战取得初步胜利。虽然疫情对宏观经济、各行各业和微观主体造成了一定压力,也对银行业的短期发展产生影响,但总体看来冲击是暂时的,中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疫情对银行业影响

短期来看,疫情直接影响银行业核心指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投资信心和预期受到疫情影响,信贷需求下降。

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冲击较大。2003年SARS时期,第三产业特别是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等受负面影响较显著。2003年二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长9.1%,较一季度回落2%,其中,交通运输业较一季度回落5.4%,住宿餐饮业较一季度下行3.6%。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截止2018年,我国中小微企业占全部企业99.8%,且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旅游业等行业,其占比超过70%。

图1 SARS期间不同行业受到的负面冲击程度(%)

同时,医疗卫生等防疫相关行业信贷需求增长明显。居家隔离促使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新消费业态信贷需求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消费下降的压力。

此外,历年年初银行信贷投放比例较高。为稳增长,政府可能会出台更多扶持政策,随着经济活动逐步恢复正常,信贷规模可能回弹。

其次,疫情对银行资产质量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金融造成一定冲击,央行、银保监会等相关部门及时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助力疫情防控攻坚战取得初步胜利。虽然疫情对宏观经济、各行各业和微观主体造成了一定压力,也对银行业的短期发展产生影响,但总体看来冲击是暂时的,中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疫情对银行业影响

短期来看,疫情直接影响银行业核心指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投资信心和预期受到疫情影响,信贷需求下降。

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冲击较大。2003年SARS时期,第三产业特别是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等受负面影响较显著。2003年二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长9.1%,较一季度回落2%,其中,交通运输业较一季度回落5.4%,住宿餐饮业较一季度下行3.6%。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截止2018年,我国中小微企业占全部企业99.8%,且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旅游业等行业,其占比超过70%。

图1 SARS期间不同行业受到的负面冲击程度(%)

同时,医疗卫生等防疫相关行业信贷需求增长明显。居家隔离促使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新消费业态信贷需求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消费下降的压力。

此外,历年年初银行信贷投放比例较高。为稳增长,政府可能会出台更多扶持政策,随着经济活动逐步恢复正常,信贷规模可能回弹。

其次,疫情对银行资产质量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性。

从宏观角度看,如果经济运行相对平稳,预计银行资产质量可保持稳健。

从区域维度看,在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湖北地区信贷投放比例较高的银行所受影响较大,但总体有限。2019年末,湖北省在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为3.29%。

从行业维度看,交通、旅游、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较显著,资产质量压力较大。2017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投放行业分布显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9.3%,批发和零售业占比7.2%,住宿和餐饮业占比0.6%。

图2 2017年末不同类型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比例(%)

从群体维度看,与大企业相比,中小微企业现金流更易出现断裂,经营风险更大,资产质量压力更大。

从银行主体维度看,相较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短期内受疫情负面影响较大,资产质量压力增大,且疫情持续时间越长,其信用风险压力越大。

再次,疫情造成银行净息差收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银行负债端成本增大,疫情显著影响企业和居民收入增长,减缓银行存款增长。二是贷款需求减少影响银行贷款议价能力,进而影响贷款利率。三是调低LPR利率等调控政策导致银行贷款利率下降。

疫情对银行业的中期影响主要取决于疫情的未来发展情况。

目前我国疫情趋于稳定,但境外疫情正处于爆发高峰期,且未见明显受控,我国输入性病例风险增大,疫情存在持续反复的可能性。若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稳定发展,则对中期影响不大。

图3 中国及中国境外新冠肺炎当日确诊新增(例)

长期来看,疫情对银行业影响有限。近年来我国在维持宏观经济稳定方面成效显著。总体来看,此次疫情对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冲击,但是不会改变我国经济中长期走势。

从全球宏观经济格局来看,我国经济运行相对稳健,对世界经济贡献日益提高,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依存度相对上升。2018年我国GDP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达15.9%,名义GDP总量达到美国的66%,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进出口总额居世界首位;服务贸易进出口居于第二位;外商直接投资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均居第二位;出境旅游人数和境外旅游支出居于首位。2019年,我国GDP为14.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比上年增长6.1%,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左右。

面临内外部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我国经济增长率下行压力增大,施行逆周期调节,未来将加大稳增长政策力度,延续宽松货币政策,改革LPR以疏通利率传导机制,降息叠加降准;积极的财政政策仍有调整空间,如阶段性、针对性减税降费,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等。

与此同时,疫情使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增大。

首先,企业贷款在银行贷款中占比较大,对银行构成较大压力,实际影响与银行信贷区域与结构,以及企业现金流情况有关。

从行业维度看,受疫情影响显著的第三产业信贷投放比例越高风险越大。40家上市银行企业贷款投放结构显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国有银行占比较高,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在城商行农商行占比较高。且农商行客户主要为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微企业,银行业面临来自实体行业溢出的系统性风险增大。

图4 三大行业信贷投放占贷款总额比重(2019H1)(%)

其次,与企业贷款相比,个人贷款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小。

疫情对个人住房贷款和消费贷款冲击较小,对个人经营性贷款冲击较大,实际影响与个人客户现金流情况有关。48家上市银行个人贷款投放细分结构显示,国有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比例较高,城商行农商行消费及经营性贷款占比较高。相较于大行,中小银行面临的风险较大,对大行的传染性风险增大。

图5 个人贷款细分项占贷款总额比重(2019H1)(%)

应对建议

为实体经济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设立疫情防控专项基金。

加强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的信贷支持。实施差异化优惠利率贷款审批机制,开通“信贷绿色通道”,简化业务流程,提升金融服务效率。设立疫情防控专项基金,支持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制造业、物流运输等防疫相关行业发展。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增加专项信贷额度和专项信用债种,降低贷款利率、延期还款、优惠续贷等。建立扶持中小微企业的长期制度,设立帮扶专项基金。为防范债务风险,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实施精准高效的财政政策,建立多层次金融市场,调整债务结构,转变融资模式,构建全链条风险管理体系。

加快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差异化竞争。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转变业务模式,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加强各部门间数据共享。健全智能监测与风控体系,重点关注系统重要性行业和系统脆弱性行业对银行业的风险溢出。完善系统重要性银行管理机制。中小银行根据细分市场明确定位,提供差异化服务。

结语

虽然银行业在疫情之下短期压力增大,但是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基础上,转危为机,聚焦长远,继续推进差异化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银行业将更加稳健发展,从而保障我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 

(本文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康颖 边远 李磊 吴德胜)

(责任编辑:岳上媛(实习生))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