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7 07:50 人民日报 作者:四川剑阁县柳沟镇南庙村第一书记 李康先
我到南庙村快6年了。两年前,村里已靠政策兜底和务工收入摘掉了贫困帽。但我认为,只有把产业扶起来、扎牢靠,才能阻止返贫风险。这必须一鼓作气,所以我干到今天都没离任。
2014年初,刚到南庙村,我感觉担子很重:全村贫困人口超过25%,不通路、饮水难,村民靠种稻谷混饱肚子,想致富却没路。我赶紧找派出单位帮忙申请资金,用了近两年,硬是在村里打了20多口机井,还装上了自来水,这样村民喝水不再成问题。
但很快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很惊讶:靠政策兜底的贫困户张叙芳,为了节约水费,放着自来水不用,竟然接屋檐水做饭。这让我很难受:没有产业,村民收入低,就算住进黄金屋,日子也过不舒坦。
南庙村海拔高、土壤肥力低,要从地里刨出金娃娃,还得多想办法。我把县农业局专家和镇里农技员请到村上查勘,他们分析了土壤和光照,都建议村里种葡萄。这可给我出了难题:种葡萄投入大,每亩地一年光肥料就要五六百元。村民们能同意吗?
果不其然,村民大会上,压根没人敢应声:这些年穷怕了,很多贫困户砸锅卖铁才能凑出千把块钱,种葡萄这种投入大、见效慢的事儿,确实有风险。办法总比困难多,村党支部一合计,将村民的闲置土地整理出200多亩,再把土地集中流转给一家专业种植葡萄的农业公司,村民们坐收流转金和分红。
土地流转出去,等于把吃饭的勺把子交到别人手里,收入毕竟不算稳定,还是要自己干才有保障。村里请来专家,手把手教贫困户在他们房前屋后的荒地种葡萄,对于种植面积超过1亩的,就用县里划拨的产业发展资金,给予每亩3500元补助。解决了成本投入,全村的贫困户都种上了葡萄。
我到南庙村快6年了。两年前,村里已靠政策兜底和务工收入摘掉了贫困帽。但我认为,只有把产业扶起来、扎牢靠,才能阻止返贫风险。这必须一鼓作气,所以我干到今天都没离任。
2014年初,刚到南庙村,我感觉担子很重:全村贫困人口超过25%,不通路、饮水难,村民靠种稻谷混饱肚子,想致富却没路。我赶紧找派出单位帮忙申请资金,用了近两年,硬是在村里打了20多口机井,还装上了自来水,这样村民喝水不再成问题。
但很快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很惊讶:靠政策兜底的贫困户张叙芳,为了节约水费,放着自来水不用,竟然接屋檐水做饭。这让我很难受:没有产业,村民收入低,就算住进黄金屋,日子也过不舒坦。
南庙村海拔高、土壤肥力低,要从地里刨出金娃娃,还得多想办法。我把县农业局专家和镇里农技员请到村上查勘,他们分析了土壤和光照,都建议村里种葡萄。这可给我出了难题:种葡萄投入大,每亩地一年光肥料就要五六百元。村民们能同意吗?
果不其然,村民大会上,压根没人敢应声:这些年穷怕了,很多贫困户砸锅卖铁才能凑出千把块钱,种葡萄这种投入大、见效慢的事儿,确实有风险。办法总比困难多,村党支部一合计,将村民的闲置土地整理出200多亩,再把土地集中流转给一家专业种植葡萄的农业公司,村民们坐收流转金和分红。
土地流转出去,等于把吃饭的勺把子交到别人手里,收入毕竟不算稳定,还是要自己干才有保障。村里请来专家,手把手教贫困户在他们房前屋后的荒地种葡萄,对于种植面积超过1亩的,就用县里划拨的产业发展资金,给予每亩3500元补助。解决了成本投入,全村的贫困户都种上了葡萄。
就这样,2016年底,产业发展框架总算在村里搭了起来,可问题也接踵而至:交通成了制约瓶颈——没有路,种出来的葡萄只能烂在地里。我往县里跑了七八趟,争取到了12.5公里的村组道路建设指标。
别小看这12.5公里,靠这个指标,如今我们村里有了“二环路”——“一环路”以葡萄产业园区为中心,串联起周边贫困户分散种植的60多亩葡萄,“二环线”则串联起其他经济作物种植区,同时也串联起村民们的入户路。目前,除了有8户偏远人家的入户路正在规划,村里已经是户户都通水泥路。
我又琢磨,村里人很多都养鸡,如何能形成产业?贫困户付从贵告诉我,他2014年时买了50多只鸡苗,结果被野狗偷吃了十几只,又病死了十几只,养到最后一分钱没挣,反而亏了本。一打听,这种情况村上还不少。许多农户由于没有建鸡舍,也不懂防疫,导致土鸡存活率低。
村支部设法解决了难题:利用扶贫小额贷款和政府专项资金,按经济实用原则,为没有鸡舍的贫困户修建鸡舍,又组织防疫机构对全村土鸡进行免费疫苗接种。如今,付从贵一年能出两栏土鸡,每栏50多只,基本都能养活,每年养鸡的毛收入就接近1万元。
2019年夏天,葡萄藤蔓已爬满架,结出青绿色新果,预计今年每亩产果超过1吨;再算上各家各户养殖土鸡,村里的产业算是定了型。干了6年,我们村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也更有信心了。
(本报记者张文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07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