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北京>文化资讯

“一个书店”:让读者真正静下来读书

2020-04-09 08:27 北京日报  

疫情前静心阅读的读者。

“一个书店”外观。 路艳霞摄

本报记者 路艳霞

“一个书店”是一家书店的名字,从4月1日开始,这四个字在西二旗回龙观繁华的商业街上,从白天到黑夜都明亮着。正是从这一天开始,这家书店升级为24小时模式,从而成为昌平区首家24小时书店。

  凌晨四点也会有读者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期间,到店的读者、会员接二连三,他们发现书店上线了自主开发的刷脸门禁系统,无论多晚,只要在门口刷一下脸,就能进入。

进入这家24小时书店,一片寂静,没有人声没有音乐,只有窸窸窣窣的翻书声。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书桌撤了好几张,读者散落在各处埋头阅读,而整个书店已经满座。

“一个书店”就像它的名字,外表朴实无华,冷静、理智、个性才是这家书店的真正主张。图书分类有九大类,但再细分少说有四五十种,比如“消费者行为”、“思维方式”、“用户增长”、“物理科普”等。文学类也同样有细分品类,如“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美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欧洲19世纪自然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等等。

理工男李世玉是这家书店的会员,因朋友的推荐,他手里捧着《写作这回事》读了整整一下午,他说自己纯粹是误入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是讲小说写作的,并不对他的胃口。但这丝毫不妨碍他的好心情,“我在家办公两个月,一直想到书店来看书,这不中午吃完饭就奔过来了。”

李萍也在安静地读书,读书对于她来说其实有些奢侈,她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孩子小,家里会很吵,遇到家旁边的这家书店后,她总想方设法找机会来这里:“我想通过阅读给自己一个成长空间。”

疫情前静心阅读的读者。

“一个书店”外观。 路艳霞摄

本报记者 路艳霞

“一个书店”是一家书店的名字,从4月1日开始,这四个字在西二旗回龙观繁华的商业街上,从白天到黑夜都明亮着。正是从这一天开始,这家书店升级为24小时模式,从而成为昌平区首家24小时书店。

  凌晨四点也会有读者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期间,到店的读者、会员接二连三,他们发现书店上线了自主开发的刷脸门禁系统,无论多晚,只要在门口刷一下脸,就能进入。

进入这家24小时书店,一片寂静,没有人声没有音乐,只有窸窸窣窣的翻书声。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书桌撤了好几张,读者散落在各处埋头阅读,而整个书店已经满座。

“一个书店”就像它的名字,外表朴实无华,冷静、理智、个性才是这家书店的真正主张。图书分类有九大类,但再细分少说有四五十种,比如“消费者行为”、“思维方式”、“用户增长”、“物理科普”等。文学类也同样有细分品类,如“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美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欧洲19世纪自然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等等。

理工男李世玉是这家书店的会员,因朋友的推荐,他手里捧着《写作这回事》读了整整一下午,他说自己纯粹是误入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是讲小说写作的,并不对他的胃口。但这丝毫不妨碍他的好心情,“我在家办公两个月,一直想到书店来看书,这不中午吃完饭就奔过来了。”

李萍也在安静地读书,读书对于她来说其实有些奢侈,她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孩子小,家里会很吵,遇到家旁边的这家书店后,她总想方设法找机会来这里:“我想通过阅读给自己一个成长空间。”

店长张伟华说,书店升级为24小时书店模式后,每天凌晨以后都有读者到店,有的甚至坚持到了凌晨四点。

  闭店时也为读者传递力量

和传统书店希望给读者提供一个避风港的想法不同,“一个书店”更想为他们的会员、读者全方位解决在城市生活的精神需求。这家书店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尽管没有开门,但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为读者传递着力量。

从事技术开发的毛稼祥正利用业余时间攻读MBA,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日子,图书馆也关门了,他通过线上预约的方式,和店员约定好时间从书店借回一堆管理类图书,“各种疫情信息纷繁复杂,与其被动接受碎片化的东西,还不如读几本专业书让自己安静下来。”程晨也是以接头方式到店取回了“那不勒斯四部曲”,这套书她已读完了三本,她说,在特殊时期,这些文字抚慰了她。

疫情期间,书店还邀请会员在直播间里进行三小时的沉浸阅读,大家多次申请加场。张伟华告诉记者,疫情期间开启的读讲学堂,邀请所有人来分享自己的收获,每一个人的经验都可以变成10分钟以内的短视频,同样大受欢迎。

  不想让读者走马观花

这家书店的诞生日志由一个女孩写下,那些写在便签上的手写字贴在书架上,这些文字尽管距今已有一年多,却显得更有温度。

2018年8月16日,书店诞生日志写道:“明天就要开业,收拾到凌晨三点,回家快四点也睡不着,好像什么了不起大事要发生了。”日志还记录下一个个珍贵瞬间:“开业当天借出了第一本书《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有个女生想找本书送给男生,帮她找了很久”。

“一个书店”创始人文海说,书店从筹备到开业整整100天。文海是前年8月从百度辞职的,和他一起辞职的还有他的三位同事。文海从没开过书店,但他目睹周边没有书店,居民没有交际客厅,他想应该有一家书店,不仅关乎阅读,还有音乐赏析活动,经典电影沙龙,朗诵会等等。文海说,自己的父母当年下了班还能听戏,但住在回龙观的居民却无暇享受丰富的文化资源,他想改变这样的状况。

“我想让读者不要走马观花,而是真正静下来读一本书。”文海到全国各地探访了上百家书店,看过20本关于书店的书。他逐渐有了清晰的思路,不在书店主力区域放置当前最畅销的书,而是放真正的好书。文海一开始就没打算靠卖书来盈利。“图书行业整个链条利润率很低,电商进来后,其实也没有促进供应链的优化,把书当成纸质商品,本身没有什么盈利空间。”文海说,创业初始,他就确定了深度挖掘一本书的内容,实行会员制的路子。

文海和他的20人团队一起奋斗着。李斌在部队待了27年,转业到一家大型软件公司后,一个偶然机会转到书店里来,一边转一边暗自感叹:“这些年轻人真有想法。”他办了年卡会员,还激动地表示要到书店干义工。到了去年3月他也辞职加入进来,“留下后路,不叫全力以赴。”一年多后,李斌很自豪地说,书店靠深厚的互联网技术背景,开发出“一个书店”小程序,这个平台向公众开放,让找书、评书、共读变成现实。

团队成员邢子怡是一位北京女孩,她怀念小时候北京邻里间的融洽,搬到回龙观新家后她感到很孤独,邻居互相都不认识。邢子怡曾经上班来回要花费3个小时,累得周末也歇不过来。直到她碰见这家书店,参加“共读一小时”活动后,久违的温暖感觉回来了,于是,她也辞职加入。

“一个书店”今年还将在望京和回龙观开两家新店,其定位都是社区文化俱乐部。在文海看来,书店要盈利,就要提高书店对周边居民的渗透率,同时开新店也是将价值发挥出来的很好方式。“10个人服务一个店和三个店是一样的,其价值更容易释放出来。”文海说。

(责任编辑:董兆瑞)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