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文旅·体育

《大气层消失》公映:人类对地球环境要存敬畏之心

2020-04-23 07:18 北京日报  

1990年,著名导演冯小宁拍摄的处女作电影《大气层消失》公映,影片以其环保主题理念成为当年的先锋之作。近日,冯小宁导演现身首艺联“云展映”的环保主题影片专场,与网友们分享当年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他提醒观众,人类对于地球环境要保存一份敬畏之心。

《大气层消失》讲述了一起列车劫持案造成大量剧毒品泄漏,烧穿了某地区上空的大气臭氧层,作为唯一获悉此情况的人类,一个中国男孩在动物朋友的帮助下寻找泄漏源,拯救全球人生命的故事。冯小宁骄傲地说,在那个时代能有这样一个拍摄视角,“立意确实是比较深刻的”,但由于当时的电影技术还比较简单,所以影片在特效上并不尽如人意。

《大气层消失》的开头就是一组孩子的镜头和核爆炸以及环境污染等镜头的交叉剪辑,对比的意味强烈。冯小宁解释,“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只是一粒尘埃,我们人类非常渺小。我觉得应该从这样一个视觉来看待我们的人生,看人活着的意义以及我们在地球上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影片拍摄于1989年,当时很多国内艺术电影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像《大气层消失》这样注重环保和社会责任的电影并不是很多,但该片获得了1994年南斯拉夫国际环保、体育、旅游电影节的银松奖。冯小宁透露,当初自己并没有送去国外参赛,是因为我国大使馆拿了一个拷贝在那里放,国外评委会看到后,非常震撼,于是就给评了奖。冯小宁都没有去颁奖现场,“我觉得拍电影不能有太多的杂念,我当时就是想拍好这部电影,全力把电影拍好,得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1990年,著名导演冯小宁拍摄的处女作电影《大气层消失》公映,影片以其环保主题理念成为当年的先锋之作。近日,冯小宁导演现身首艺联“云展映”的环保主题影片专场,与网友们分享当年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他提醒观众,人类对于地球环境要保存一份敬畏之心。

《大气层消失》讲述了一起列车劫持案造成大量剧毒品泄漏,烧穿了某地区上空的大气臭氧层,作为唯一获悉此情况的人类,一个中国男孩在动物朋友的帮助下寻找泄漏源,拯救全球人生命的故事。冯小宁骄傲地说,在那个时代能有这样一个拍摄视角,“立意确实是比较深刻的”,但由于当时的电影技术还比较简单,所以影片在特效上并不尽如人意。

《大气层消失》的开头就是一组孩子的镜头和核爆炸以及环境污染等镜头的交叉剪辑,对比的意味强烈。冯小宁解释,“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只是一粒尘埃,我们人类非常渺小。我觉得应该从这样一个视觉来看待我们的人生,看人活着的意义以及我们在地球上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影片拍摄于1989年,当时很多国内艺术电影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像《大气层消失》这样注重环保和社会责任的电影并不是很多,但该片获得了1994年南斯拉夫国际环保、体育、旅游电影节的银松奖。冯小宁透露,当初自己并没有送去国外参赛,是因为我国大使馆拿了一个拷贝在那里放,国外评委会看到后,非常震撼,于是就给评了奖。冯小宁都没有去颁奖现场,“我觉得拍电影不能有太多的杂念,我当时就是想拍好这部电影,全力把电影拍好,得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他还回忆,1990年影片在一些中小学放映,他发现孩子们看完后非常激动,“这部影片没有很艰深的哲学,就是讲要爱护环境,所以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是最有效的。”他还说,当初拍摄《大气层消失》的时候,国内还处于改革开放的早期,一些人的眼睛只盯着钱,忽略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长期发展的战略格局。“30年过去了,我们现在非常重视环保,这点让我很欣慰,但有些人的心态还没有消除浮躁,对利益和享受过度索求,这是非常不健康的。”

虽然几乎每年都有新作问世,但冯小宁也坦承,自己的电影在商业营销上做得还不够,作品很难进院线,“中国的电影导演非常多,大家眼睛中看到的都是经过大量商业营销包装过的电影,但那并不能代表中国的电影文化,电影除了商业属性和艺术功能,还包括社会功能。现在电影的商业属性被发挥到了极致,而艺术功能和社会功能被严重忽略了,这就导致很多优秀和有社会担当的作品,宣传和营销跟不上,这是迫切需要改变的。”(记者 王金跃)

(责任编辑:杜佳妮)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