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央企

中国建材周育先: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推产业链升级

2020-05-13 08:37 人民网  作者:孟哲

专题:畅通产业链 共促新发展

产业链协同复工达产是做好“六保”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阻滞,上下游企业都无法运转。区域之间要加强上下游产销对接,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

该如何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在12日国务院国资委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企业家高端对话网络公益活动上,围绕“畅通产业链 共促新发展”的会议主题,人民网特别呈现系列专访对话。

以下是对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周育先的对话: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周育先

问: 如何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以大带小,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复工达产?

周育先:

疫情发生后,中国建材集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国资委的统一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在一季度国资委经济运行分析会上提出“三稳四保一加强”,中国建材坚决执行落实国资委的要求,真正起到建材行业龙头企业的作用,能够全力以赴恢复生产,全力以赴拉动疏畅上下游的产业链。我们具体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专题:畅通产业链 共促新发展

产业链协同复工达产是做好“六保”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阻滞,上下游企业都无法运转。区域之间要加强上下游产销对接,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

该如何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在12日国务院国资委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企业家高端对话网络公益活动上,围绕“畅通产业链 共促新发展”的会议主题,人民网特别呈现系列专访对话。

以下是对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周育先的对话: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周育先

问: 如何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以大带小,带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复工达产?

周育先:

疫情发生后,中国建材集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国资委的统一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在一季度国资委经济运行分析会上提出“三稳四保一加强”,中国建材坚决执行落实国资委的要求,真正起到建材行业龙头企业的作用,能够全力以赴恢复生产,全力以赴拉动疏畅上下游的产业链。我们具体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基础建材板块全力以赴复工达产。到目前为止先后为全国58个重点交通基础设施以及重点的国家级工程保障基础建材的供应,包括亚运会的主工程、京沪高速、成兰高铁,以及核电、水电的重点项目。同时用水泥协同处置的功能,在全国11个省24条水泥协同处置生产线,处置危险品垃圾、生活垃圾、固废,全年能够处置242万吨,在疫情期间也专门协同处置了医疗垃圾60余吨。通过材料的提供,真正能够保障基础建材方面供应链稳定、产业链畅通。

第二,新材料企业逆势上扬。春节前后一部分材料是24小时连续作业,没有停产,尤其在春节后,一手防疫情,一手积极保障连续生产。正因为确保生产,从一季度情况来看,玻璃纤维销量提高10%,碳纤维和锂电池隔膜销量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由于抗疫一线的需要,中国建材集团还提供了不少新材料产品。“比如,5.0中性硼硅药用玻璃,实际上疫苗研制和抗疫一线医院需要试管玻璃,我们提供了20万个,保障了疫苗研发机构和抗疫一线的需要。每次进大厦或办公楼都有红外测温仪,测温的镜头以及测温疫里面的硫系玻璃材料,我们累积提供了12000多个,切实保证抗疫一线的需求。” 周育先说道。

第三,工程技术服务领域稳健推进。水泥、玻璃工程技术服务领域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工程在疫情期间能否顺利开展,直接影响到国家水泥厂和玻璃厂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建材集团上下全力以赴,确保工程进度,先后完成不少重点工程的建设。例如,在抗疫期间,提前完成西藏日产4500吨水泥生产线,按时完成广东塔牌日产万吨水泥生产线等。工程方面不仅国内的整体运营情况不错,国外的情况也很顺利。

第四,缓解中小企业现金流短缺困难。在抗疫期间,一季度为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体商户租进行了减租免租,一季度减免1877万元,二季度预计925万元,全年预计减免和缓交在3200万元以上。

我们通过实际行动,用我们自己的产业,用龙头企业自身产业链、供应链的通畅,带动整个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的通畅。

问: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供应链产业链的重构正在加速。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如何应对挑战、抢抓机遇,推动供应链产业链转型升级?

周育先:中国建材集团拥有3.8万名技术人员,有26家研究院所,目前为止取得12500多项专利,取得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5项。创新是中国建材的核心竞争力。创新驱动发展,也是中国建材集团很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持续升级基础建材。基础建材包括生产水泥、玻璃。基础建材下一步的趋势会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把水泥厂从矿山开采到生产一直到水泥的包装以及装车,整个过程的信息能够用数据化的方式进行采集,采集以后以非线性、自适应、可预测的智能化进行控制,指挥整个工厂,使得工厂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都提高得非常多。

15年前一条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需要2000名员工,今天同样一条生产线只需要50名员工,而且50名员工没有真正操作的员工,都是巡检,坐在屏幕之前观察。第一条智能化生产线在山东泰安,泰安生产线实现了智能化目标,被工信部命名为全世界第一条新型干法水泥低能耗智能化生产线,自这条生产线以后,从山东到了贵州,从贵州到了甘肃,从甘肃到了浙江,都先后实施推广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线。基础建材很重要的目标就是持续用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智能化、数字化和绿色化水平。中国建材现在建了一批花园中的工厂,草原上的工厂,森林里的工厂,使得水泥厂能够与环境和谐相处。

第二,通过创新培育壮大新材料。从中国建材的数据来看,在新材料领域,不仅是科技领先,在成果转化、产业化水平、管理水平方面也是领先的。周育先表示,玻璃纤维无论是从销量还是从技术水平,均已经达到了全球第一。玻璃纤维制造基地不只是在中国,同时也投资到了美国、埃及、印度。

未来必须继续对原有产品不断创新升级。比如碳纤维是材料领域的黑色黄金,我国航空航天都需要高质量的、高性能的碳纤维。中国建材集团通过十几年的攻关,已经获取高性能碳纤维的技术。在疫情期间,在青海西宁投资万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积极争取复工复产。目前,聚合主体厂房已经封顶,T800碳化装备已经到达现场,通过争取时间,确保在年底前能够顺利投产,为我国航空复合材料贡献力量。

第三,合作创新,共同升级。我们和其他的合作伙伴一起合作创新、共同升级。和中国商飞在民用航空复合材料领域进行合作,和中国石化在新材料以及核心装备上进行合作,和长江三峡集团在长江环保以及风电叶片产业上进行合作。与此同时我们也和民营企业一起合作。中国建材集团所属企业是华为集团企业业务全球最大的合作商,在1—4月份也为华为在网上下单4000多单,保证了整体业务的稳定发展,与去年同比增长6%。

第四,布局新基建、新业态。在新基建方面,中国建材集团突破了真正在5G手机芯片所用的覆铜板(PCB板)上的超薄低介电玻璃纤维这项技术,已经开始进行实施。还突破了在我国特高压电网上面所用的瓷支柱绝缘子,这个项目在一季度抗疫期间应用在国家电网多个重大项目上。

中国建材集团不光是用技术、创新引领成果,更重要的是能够把成果转化成产业,能够从产业进而推动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升级。

问:

在全球产业链国际协同的环境下,我国大多数产业的分工协作已广泛扩展到国内外。在维护国际供应链稳定、保证我国产业链安全方面,中国建材做了哪些工作?未来如何布局?

周育先:中国建材集团是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一方面,中国建材所拥有的水泥、玻璃工程技术全球领先,全球水泥、玻璃工程中国建材市场占有率在65%以上,目前在全球有279个工程项目正在进行。另一方面,新材料很多在国内有竞争力,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也最高,所以它的产品要销往世界各地。

不光是产品的销售,事实上资本布局也会围绕着客户,所以我们在美国、德国、印度、韩国以及不少非洲国家,也有资本投资和布局。总体而言,我们稳工程、稳供应,不光是为了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实际上也是为我们集团自己的收入稳定做了支撑。中国建材集团在境外有3万名员工,其中中国籍员工1万名,外国籍员工2万名,疫情对海外工厂、海外业务比较大的冲击,40多个项目不同程度受到了影响。但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能够维护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稳定?

第一要稳工程。那么多的工程项目,要按期、按业主签订的商务合同完成,也是很大的挑战。比如在疫情期间,先后完成了印尼BAYAH二期日产万吨水泥项目,提前了75天点火;也按期完成了阿尔及尼亚、南非等其他国家的项目。总体而言,虽然有40多个项目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在确保员工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履行合同,降低疫情的影响。

第二要稳供应。中国建材集团在全球拥有的制造基地、海外业务、网上电商,在疫情期间想办法,不停产,不断供,能够为所在国家确保基础建材、新材料正常供应。同时还要保证产品出口和进口。周育先解释说,一季度到目前,中国建材连续出口8批风电叶片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南非,同比大幅度上升。除此之外,还出口了一些工程所对应的机电和控制系统200多台套,既保证了供应链的稳定,也保证了我们在境外工程的顺利施工。在疫情发生之初,就及时制定了应对疫情方案,加大了国外货源的采购力度,改变了运输方式,从海运改成铁路运输,保证大批量物资的进口,比如木材和欧松板就通过铁路进口,保证了国内市场价格稳定和产业链的安全。

最后,未来的竞争是创新水平的竞争,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还包括管理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制度创新,唯有创新才能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唯有创新才能够使得中国建材成为世界一流材料产业投资公司。 

系列稿件:

企业家共话:畅通产业链,龙头企业怎么干?

专访|中国企联朱宏任:撬动创新杠杆 推进产业链数字化

专访|中国一汽徐留平:创新驱动 以全球布局打造安全先进的产业链体系

观点|朱宏任:稳定产业链需要各环节共同努力

观点|徐留平:打造安全可靠、先进高效的产业链体系

观点|周育先:稳工程、稳供应,维护国际产业链稳定

观点|小米王翔:坚持技术创新 转型升级产业链

(责任编辑:王醒)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