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读图

列车炊事员张森:用微弱光芒照亮他人

2020-05-15 10:58 人民网-图片频道  


张森正面照。(苏志刚 摄)


张森搬运蔬菜。(苏志刚 摄)


张森检查熬制的汤。(李锴 摄)


T7列车终到成都后,张森与接车人员办理餐料交接。(李锴 摄)


张森供餐后清理厨房卫生。(苏志刚 摄)


张森随班组列队出站。(李锴 摄)


张森正在给肉类码料上浆。(苏志刚 摄)


张森正在切菜。(苏志刚 摄)


张森正在切土豆。(李锴 摄)


张森正在切葱花。(苏志刚 摄)


张森正在择菜。(苏志刚 摄)


张森做餐前准备。(苏志刚 摄)


张森检查土豆丝粗细。(李锴 摄)


张森将炒好菜的盛入碗中。(李锴 摄)


张森将蔬菜放入锅中。(苏志刚 摄)


张森将洗净的蔬菜摆放至菜架上。(苏志刚 摄)


张森将蒸熟的米饭端出。(苏志刚 摄)


张森所在T7次列车终到成都站,列车长组织职工集合退乘点名。(李锴 摄)


张森为旅客送餐到座。(苏志刚 摄)


张森正在烹饪菜品。(苏志刚 摄)


张森正在清洗蔬菜。(李锴 摄)


张森正在为旅客分装盒饭。(苏志刚 摄)


张森正在削黄瓜皮。(李锴 摄)


张森正在做餐前准备。(苏志刚 摄)

张森,今年23岁,是成都客运段T7/T8次列车上的一名列车炊事员。他回想起12年前的汶川大地震,至今还历历在目。

“5.12”汶川大地震那年,张森11岁,在都江堰读小学5年级,因新建的校舍比较结实,让他逃过一劫,但家中的父母却在地震中不幸遇难。

也许是因为张森的爸爸曾经是酒店厨师长的缘故,让张森从小就喜欢烹饪。2014年,张森从职高毕业后,通过了成都客运段的实习,成为一名列车炊事员。

“让旅客和同事们吃到美味可口的饭菜是我最大的心愿!”张森说道。列车旅客和同事们吃完张森准备的菜品后,张森都会主动上前询问大家的满意度,对不符合旅客胃口的菜品进行优化改良。在与旅客和同事的交流中张森慢慢的形成了悉心观察了解“食客”的习惯。

在张森工作的第二年,他值乘的Z50次列车来了一批特殊的小乘客。他们是来自四川甘孜州、宜宾两地义诊中筛选出来的先心病、脑瘫等疾病的患儿。看到这些小乘客,触动了张森的内心,他主动承担起为患儿制作饮食的责任,为此张森还特意和乘务长探讨了菜单。看着自己做的“爱心”菜肴被小乘客吃的干干净净,张森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因为这次的值乘经历,张森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工作原则,用“爱心”制作菜肴,用自己的技能回馈社会。

在工作的5个年头中,张森见到过很多让他感动的人和事情。其中一位高爷爷让他记忆犹新,张森先后两次见到高爷爷,高爷爷讲述的故事深深感动了张森。

2018年的一次值乘的过程中,乘务长对张森说,硬座车厢有一位白发老人独自一人乘车,要特别照顾一下。于是张森便给老人送去了鸡蛋和米粥。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身披一条绶带,精神矍铄。张森和老人的聊天中,得知老人姓高,此次旅程的目的是带着自家种植的苹果、李子、核桃,前往北京慰问国旗护卫队。

2019年在同一趟去往北京的列车上,张森再一次遇到了高爷爷,这次高爷爷打开了话匣子,他给张森讲起了很多他拥军的事情,高爷爷每年都会把自己种的水果送到全国的部队。高爷爷说,自己的初心是希望全国的军人都能吃到自己种的水果。高爷爷为自己的初心坚守了几十年,高爷爷拥军的事迹,深深的感动了张森,也让张森有了更深的思考。

张森回忆到,震后他与700余名震区孩子在安康家园生活了6年,“安康妈妈”和“安康爸爸”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张森种下了回馈社会的感恩之心。张森说,“苦难让我经历了人生的痛苦,但也让我学会了积极面对人生,更让我学会了感恩,我希望用自己微弱的光芒照亮周围的人,希望几十年后我回望自己的工作,我能说我的初心没变!”(文字:人民网记者 单芳 摄影:李锴 苏志刚)


张森正面照。(苏志刚 摄)


张森搬运蔬菜。(苏志刚 摄)


张森检查熬制的汤。(李锴 摄)


T7列车终到成都后,张森与接车人员办理餐料交接。(李锴 摄)


张森供餐后清理厨房卫生。(苏志刚 摄)


张森随班组列队出站。(李锴 摄)


张森正在给肉类码料上浆。(苏志刚 摄)


张森正在切菜。(苏志刚 摄)


张森正在切土豆。(李锴 摄)


张森正在切葱花。(苏志刚 摄)


张森正在择菜。(苏志刚 摄)


张森做餐前准备。(苏志刚 摄)


张森检查土豆丝粗细。(李锴 摄)


张森将炒好菜的盛入碗中。(李锴 摄)


张森将蔬菜放入锅中。(苏志刚 摄)


张森将洗净的蔬菜摆放至菜架上。(苏志刚 摄)


张森将蒸熟的米饭端出。(苏志刚 摄)


张森所在T7次列车终到成都站,列车长组织职工集合退乘点名。(李锴 摄)


张森为旅客送餐到座。(苏志刚 摄)


张森正在烹饪菜品。(苏志刚 摄)


张森正在清洗蔬菜。(李锴 摄)


张森正在为旅客分装盒饭。(苏志刚 摄)


张森正在削黄瓜皮。(李锴 摄)


张森正在做餐前准备。(苏志刚 摄)

张森,今年23岁,是成都客运段T7/T8次列车上的一名列车炊事员。他回想起12年前的汶川大地震,至今还历历在目。

“5.12”汶川大地震那年,张森11岁,在都江堰读小学5年级,因新建的校舍比较结实,让他逃过一劫,但家中的父母却在地震中不幸遇难。

也许是因为张森的爸爸曾经是酒店厨师长的缘故,让张森从小就喜欢烹饪。2014年,张森从职高毕业后,通过了成都客运段的实习,成为一名列车炊事员。

“让旅客和同事们吃到美味可口的饭菜是我最大的心愿!”张森说道。列车旅客和同事们吃完张森准备的菜品后,张森都会主动上前询问大家的满意度,对不符合旅客胃口的菜品进行优化改良。在与旅客和同事的交流中张森慢慢的形成了悉心观察了解“食客”的习惯。

在张森工作的第二年,他值乘的Z50次列车来了一批特殊的小乘客。他们是来自四川甘孜州、宜宾两地义诊中筛选出来的先心病、脑瘫等疾病的患儿。看到这些小乘客,触动了张森的内心,他主动承担起为患儿制作饮食的责任,为此张森还特意和乘务长探讨了菜单。看着自己做的“爱心”菜肴被小乘客吃的干干净净,张森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因为这次的值乘经历,张森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工作原则,用“爱心”制作菜肴,用自己的技能回馈社会。

在工作的5个年头中,张森见到过很多让他感动的人和事情。其中一位高爷爷让他记忆犹新,张森先后两次见到高爷爷,高爷爷讲述的故事深深感动了张森。

2018年的一次值乘的过程中,乘务长对张森说,硬座车厢有一位白发老人独自一人乘车,要特别照顾一下。于是张森便给老人送去了鸡蛋和米粥。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身披一条绶带,精神矍铄。张森和老人的聊天中,得知老人姓高,此次旅程的目的是带着自家种植的苹果、李子、核桃,前往北京慰问国旗护卫队。

2019年在同一趟去往北京的列车上,张森再一次遇到了高爷爷,这次高爷爷打开了话匣子,他给张森讲起了很多他拥军的事情,高爷爷每年都会把自己种的水果送到全国的部队。高爷爷说,自己的初心是希望全国的军人都能吃到自己种的水果。高爷爷为自己的初心坚守了几十年,高爷爷拥军的事迹,深深的感动了张森,也让张森有了更深的思考。

张森回忆到,震后他与700余名震区孩子在安康家园生活了6年,“安康妈妈”和“安康爸爸”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张森种下了回馈社会的感恩之心。张森说,“苦难让我经历了人生的痛苦,但也让我学会了积极面对人生,更让我学会了感恩,我希望用自己微弱的光芒照亮周围的人,希望几十年后我回望自己的工作,我能说我的初心没变!”(文字:人民网记者 单芳 摄影:李锴 苏志刚)

(责任编辑:单芳)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