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贵州>地方联播

安顺“关岭牛”:塑造优质“牛”品牌 黔货出山走“牛”路子

2020-05-29 11:43 人民网-贵州频道  


安顺特色农产品关岭牛“牛起来”。


关岭牛。.


关岭牛。


关岭牛农民养殖合作社。


关岭自治县上关镇上关核心种牛场里,农户正在喂牛吃饲草。

“我们瞄准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知名餐饮品牌连锁商超需要的生鲜牛肉烫涮,积极推广‘关岭牛’规模养殖,做大做强做优肉牛产业。”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顺市委书记陈训华为“关岭牛”代言,向与会代表和新闻媒体介绍了“关岭牛”,引发全国各界对“关岭牛”的持续关注。

“关岭牛”吃的是中药材、喝的是山泉水,优良的品种优势和生态环境赋予了“关岭牛”出肉率、繁殖率高、肉质氨基酸含量、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等“五高一低”品质特点,造就了“关岭牛”皮厚肉多,口感细腻,鲜嫩味美、特色鲜明的地域风味。

关岭牛作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78个地方畜禽品种之一和中国“五大名牛”,一直以来都以出肉率高、氨基酸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繁殖率高、脂肪含量低等远近闻名,40年前,关岭牛的名声就在全国传播。然而,过去产业规模小,发展一度停滞。2016年,关岭牛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让这个老品牌焕发出新活力。

“必须突破体制机制的束缚,改革创新,做大做强关岭牛产业。”2016年,关岭牛发展的决策再次形成,关岭自治县制定“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把关岭牛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抓手,定好“牛调子”、找好“牛路子”、迈好“牛步子”、开好“牛方子”,从种草到饲料加工,再到养牛、销售、加工,推广规模养殖关岭牛,一条关岭牛全产业链发展路子越来越清晰。

重拾老品牌产业,关岭自治县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和底气,将其作为“一县一业”和主导产业,抓住“关岭牛”这一扶贫产业的“牛鼻子”,把“牛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民生工程和支柱产业来抓,不断开创“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奋力做大、做强、做优肉牛产业的发展新篇章。目前,该县关岭牛存栏15.5万头,预计今年6月底可出栏2.15万头。

关岭牛产业发展,正彰显其价值。“平均一头关岭牛的价格1万元,通过深加工将其制作成精美的食品呈上餐桌,产值可提升至3万元。”关岭自治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赵宗舜说,年屠宰量20万头的关岭牛加工厂已经落地而成,正在建设关岭牛生态餐厅,打造产业品牌,提升关岭牛的产业价值。

酒香也怕巷子深。近年来,安顺市各级领导以网络、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推荐“关岭牛”,既坚定了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又让消费者能够买得放心,极大地刺激了市场的活力,助推黔货出山。

让优质肉牛走出去,不仅需要创新形式的宣传,更需要稳固的供销渠道。“这个牛肉吃起好安逸,鲜嫩细滑有嚼劲。”5月的傍晚,在关岭自治县顶云街道石板井村前的生态餐厅里,牛肉火锅、干炒牛肉、炸牛干巴,各色美食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食客们大快朵颐,频频点赞。

这家主营关岭牛系列的生态餐厅由关岭自治县关岭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开设。为了不断提升关岭牛的优良品质,该公司修建了上关镇上关核心种牛场,对关岭牛进行扩繁和品种改良。同时,还投资修建了关岭牛产业园屠宰场,完善从牛圈到餐桌的产业链,塑造“关岭牛”优质品牌。

在关岭龙头企业打造“关岭牛”全产业链的同时,“关岭牛”的优良品质也吸引了众多本土餐饮企业,以其为核心打造餐饮品牌。“这家牛肉火锅好吃得很,用的食材都是安顺的‘关岭牛’。”近年来,由贵州煮意食府开设的关岭牛系列火锅的餐厅在贵阳市异军突起,以关岭黄牛为主的火锅倍受消费者喜爱,几乎每天爆满。

打开销售的口子,产业才有发展的路子。近年来,安顺市采取“牧场+屠宰场+零售市场”的经营模式和“龙头公司+合作社+五户联保”的订单种养模式,大力推动生鲜牛肉进超市、进学校、进餐饮店,直接面向上海味千拉面、左庭右院、贵阳煮意等餐饮名店进行供货,与盒马鲜生公司、贵阳星力超市、青岛城阳批发市场签订购销协议,与省内外高职院校签订精准扶贫产销对接合作协议。同时,鼓励关岭本地人到北上广等城市开设牛肉餐馆、生鲜店,让关岭牛从“养得好””向“卖得好”转变,让关岭优质牛肉从深山走向全国。

沙营镇养牛村养殖户何万权腿部残疾,曾是当地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户,2017年,在沙营镇探索“五户联保”养殖模式后,他获得5万元特惠贷,买了5头牛,和另外4户联养,相互监督、相互管理。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头牛花半年时间育肥以后,可以卖1万元左右,巴适得很。”

打开供销渠道,安顺“关岭牛”稳步发展。2019年,安顺市年出栏肉牛15万头、存栏43万头,实现牛肉产量1.9万吨;2020年一季度全市牛存栏44.9万头、出栏4.2万头。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截至目前,安顺市肉牛产业从种、养、加、销各个环节直接带动农户12071户33328人(其中,贫困户8521户22312人),户均增收10600元。(文/图 吴兵)


安顺特色农产品关岭牛“牛起来”。


关岭牛。.


关岭牛。


关岭牛农民养殖合作社。


关岭自治县上关镇上关核心种牛场里,农户正在喂牛吃饲草。

“我们瞄准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知名餐饮品牌连锁商超需要的生鲜牛肉烫涮,积极推广‘关岭牛’规模养殖,做大做强做优肉牛产业。”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顺市委书记陈训华为“关岭牛”代言,向与会代表和新闻媒体介绍了“关岭牛”,引发全国各界对“关岭牛”的持续关注。

“关岭牛”吃的是中药材、喝的是山泉水,优良的品种优势和生态环境赋予了“关岭牛”出肉率、繁殖率高、肉质氨基酸含量、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等“五高一低”品质特点,造就了“关岭牛”皮厚肉多,口感细腻,鲜嫩味美、特色鲜明的地域风味。

关岭牛作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78个地方畜禽品种之一和中国“五大名牛”,一直以来都以出肉率高、氨基酸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繁殖率高、脂肪含量低等远近闻名,40年前,关岭牛的名声就在全国传播。然而,过去产业规模小,发展一度停滞。2016年,关岭牛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让这个老品牌焕发出新活力。

“必须突破体制机制的束缚,改革创新,做大做强关岭牛产业。”2016年,关岭牛发展的决策再次形成,关岭自治县制定“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把关岭牛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抓手,定好“牛调子”、找好“牛路子”、迈好“牛步子”、开好“牛方子”,从种草到饲料加工,再到养牛、销售、加工,推广规模养殖关岭牛,一条关岭牛全产业链发展路子越来越清晰。

重拾老品牌产业,关岭自治县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和底气,将其作为“一县一业”和主导产业,抓住“关岭牛”这一扶贫产业的“牛鼻子”,把“牛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民生工程和支柱产业来抓,不断开创“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奋力做大、做强、做优肉牛产业的发展新篇章。目前,该县关岭牛存栏15.5万头,预计今年6月底可出栏2.15万头。

关岭牛产业发展,正彰显其价值。“平均一头关岭牛的价格1万元,通过深加工将其制作成精美的食品呈上餐桌,产值可提升至3万元。”关岭自治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赵宗舜说,年屠宰量20万头的关岭牛加工厂已经落地而成,正在建设关岭牛生态餐厅,打造产业品牌,提升关岭牛的产业价值。

酒香也怕巷子深。近年来,安顺市各级领导以网络、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推荐“关岭牛”,既坚定了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又让消费者能够买得放心,极大地刺激了市场的活力,助推黔货出山。

让优质肉牛走出去,不仅需要创新形式的宣传,更需要稳固的供销渠道。“这个牛肉吃起好安逸,鲜嫩细滑有嚼劲。”5月的傍晚,在关岭自治县顶云街道石板井村前的生态餐厅里,牛肉火锅、干炒牛肉、炸牛干巴,各色美食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食客们大快朵颐,频频点赞。

这家主营关岭牛系列的生态餐厅由关岭自治县关岭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开设。为了不断提升关岭牛的优良品质,该公司修建了上关镇上关核心种牛场,对关岭牛进行扩繁和品种改良。同时,还投资修建了关岭牛产业园屠宰场,完善从牛圈到餐桌的产业链,塑造“关岭牛”优质品牌。

在关岭龙头企业打造“关岭牛”全产业链的同时,“关岭牛”的优良品质也吸引了众多本土餐饮企业,以其为核心打造餐饮品牌。“这家牛肉火锅好吃得很,用的食材都是安顺的‘关岭牛’。”近年来,由贵州煮意食府开设的关岭牛系列火锅的餐厅在贵阳市异军突起,以关岭黄牛为主的火锅倍受消费者喜爱,几乎每天爆满。

打开销售的口子,产业才有发展的路子。近年来,安顺市采取“牧场+屠宰场+零售市场”的经营模式和“龙头公司+合作社+五户联保”的订单种养模式,大力推动生鲜牛肉进超市、进学校、进餐饮店,直接面向上海味千拉面、左庭右院、贵阳煮意等餐饮名店进行供货,与盒马鲜生公司、贵阳星力超市、青岛城阳批发市场签订购销协议,与省内外高职院校签订精准扶贫产销对接合作协议。同时,鼓励关岭本地人到北上广等城市开设牛肉餐馆、生鲜店,让关岭牛从“养得好””向“卖得好”转变,让关岭优质牛肉从深山走向全国。

沙营镇养牛村养殖户何万权腿部残疾,曾是当地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户,2017年,在沙营镇探索“五户联保”养殖模式后,他获得5万元特惠贷,买了5头牛,和另外4户联养,相互监督、相互管理。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头牛花半年时间育肥以后,可以卖1万元左右,巴适得很。”

打开供销渠道,安顺“关岭牛”稳步发展。2019年,安顺市年出栏肉牛15万头、存栏43万头,实现牛肉产量1.9万吨;2020年一季度全市牛存栏44.9万头、出栏4.2万头。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截至目前,安顺市肉牛产业从种、养、加、销各个环节直接带动农户12071户33328人(其中,贫困户8521户22312人),户均增收10600元。(文/图 吴兵)

(责任编辑:陈晶晶)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