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2 08:05 人民日报 作者:严雪敏
很多人在体检中一旦查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都希望尽快清除。那么,该不该把幽门螺旋杆菌“赶尽杀绝”呢?
1994年,幽门螺旋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Ⅰ类致癌因子。因此,专家形成共识:如果患有消化性溃疡、胃癌以及某种胃淋巴瘤,建议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但是,研究也发现,有些人群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很高,胃癌的发生率却并没有水涨船高;有些人群根除了幽门螺旋杆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却高了,有些人甚至更容易过敏了。
最新研究证实,幽门螺旋杆菌只是一种生活在胃内的细菌而已。幽门螺旋杆菌是不是唯一的胃病致病菌,医学界尚无定论。有专家认为,所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其实就是胃肠道菌群紊乱的一个特例,提示人体内环境紊乱,本质上应该调整机体内环境的平衡,而不是盯住一个幽门螺旋杆菌穷追猛打,更不应该为了根除病菌而让体内益生菌群体生态失衡。
在临床上,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往往需要多种抗生素协同作战,才会有较好的效果,而滥用抗生素或不规律使用抗生素,很容易产生耐药菌,导致多次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不成功。反复多次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容易加重肝肾负担,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导致人体内环境失衡,产生更多疾病。因此,根除幽门螺旋杆菌需要慎重,不可盲目杀菌。
那么,究竟该如何对待幽门螺旋杆菌呢?专家建议:患有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疾病的患者,如消化性溃疡、胃癌、胃恶性淋巴瘤等,有条件的可以根除;对于一些不明原因的荨麻疹、不明原因的贫血等,有时也需要根除。假如根除效果不好,建议完善胃镜检查,内镜下取组织黏膜做细菌培养,根据幽门螺旋杆菌的耐药性选择合适抗生素,再进行敏感抗生素组方的规范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根源主要是“病从口入”。因此,保持个人卫生、避免“口口相传”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勤洗手,尤其是餐前洗手;吃饭碗筷要消毒,尤其是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共同进食的时候,做到餐具分开;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应主动与他人分餐;聚餐时尽量使用公筷,推广全民公筷行动。
(作者为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12日 19 版)
很多人在体检中一旦查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都希望尽快清除。那么,该不该把幽门螺旋杆菌“赶尽杀绝”呢?
1994年,幽门螺旋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Ⅰ类致癌因子。因此,专家形成共识:如果患有消化性溃疡、胃癌以及某种胃淋巴瘤,建议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但是,研究也发现,有些人群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很高,胃癌的发生率却并没有水涨船高;有些人群根除了幽门螺旋杆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却高了,有些人甚至更容易过敏了。
最新研究证实,幽门螺旋杆菌只是一种生活在胃内的细菌而已。幽门螺旋杆菌是不是唯一的胃病致病菌,医学界尚无定论。有专家认为,所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其实就是胃肠道菌群紊乱的一个特例,提示人体内环境紊乱,本质上应该调整机体内环境的平衡,而不是盯住一个幽门螺旋杆菌穷追猛打,更不应该为了根除病菌而让体内益生菌群体生态失衡。
在临床上,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往往需要多种抗生素协同作战,才会有较好的效果,而滥用抗生素或不规律使用抗生素,很容易产生耐药菌,导致多次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不成功。反复多次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容易加重肝肾负担,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导致人体内环境失衡,产生更多疾病。因此,根除幽门螺旋杆菌需要慎重,不可盲目杀菌。
那么,究竟该如何对待幽门螺旋杆菌呢?专家建议:患有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疾病的患者,如消化性溃疡、胃癌、胃恶性淋巴瘤等,有条件的可以根除;对于一些不明原因的荨麻疹、不明原因的贫血等,有时也需要根除。假如根除效果不好,建议完善胃镜检查,内镜下取组织黏膜做细菌培养,根据幽门螺旋杆菌的耐药性选择合适抗生素,再进行敏感抗生素组方的规范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根源主要是“病从口入”。因此,保持个人卫生、避免“口口相传”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勤洗手,尤其是餐前洗手;吃饭碗筷要消毒,尤其是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共同进食的时候,做到餐具分开;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应主动与他人分餐;聚餐时尽量使用公筷,推广全民公筷行动。
(作者为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12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