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湖北>娱乐天下

《航拍中国》第三季:从天上看中国,原来可以这么美

2020-06-14 08:24 中国青年报  

从天上看中国,原来可以这么美

“我们的旅程从揭开冰雪禁地的神秘面纱开始,顺着融化的冰雪俯冲,触摸一条凝固的河,跟随勇敢者,和愤怒的江水来一场搏斗,最后一路爬升至山顶,和牦牛一起守候春天的到来……”一场云南空中探险,近日开启了《航拍中国》第三季《一同飞越》的旅程。

自2017年第一季开播至今,这部高口碑纪录片已经完成23集,带领观众飞越了大半个中国。

“第三季也是目前体量最大的一季,10个省区市,地域跨度大,地貌变化丰富,东西、南北、上下,形成全方位的点位覆盖。雪山、草地、森林、湖泊、海洋、城市、生灵万物、历史古迹、现代社会……百科全书式的覆盖,把中国生态之美、文明之美、人之美全盘托出。”总导演余乐说。

熟悉的景象,全新的视角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当你像鸟儿一样离开地面,冲上云霄,前往平时无法到达的空中,你会看见专属于空中的奇观……”熟悉的开场白里,《航拍中国》带领观众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天际遨游”。

“《航拍中国》一直充当着美的搬运工,所以呈现的美是真实的美,是我们生活的这片大地的质朴之美,是原生态的美,也是最华丽的高级的美。”余乐说。

《航拍中国》的拍摄,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范围最广、飞行航拍时间最多,首次实现全航拍影像叙事的空中拍摄行动。

从天上看中国,原来可以这么美

“我们的旅程从揭开冰雪禁地的神秘面纱开始,顺着融化的冰雪俯冲,触摸一条凝固的河,跟随勇敢者,和愤怒的江水来一场搏斗,最后一路爬升至山顶,和牦牛一起守候春天的到来……”一场云南空中探险,近日开启了《航拍中国》第三季《一同飞越》的旅程。

自2017年第一季开播至今,这部高口碑纪录片已经完成23集,带领观众飞越了大半个中国。

“第三季也是目前体量最大的一季,10个省区市,地域跨度大,地貌变化丰富,东西、南北、上下,形成全方位的点位覆盖。雪山、草地、森林、湖泊、海洋、城市、生灵万物、历史古迹、现代社会……百科全书式的覆盖,把中国生态之美、文明之美、人之美全盘托出。”总导演余乐说。

熟悉的景象,全新的视角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当你像鸟儿一样离开地面,冲上云霄,前往平时无法到达的空中,你会看见专属于空中的奇观……”熟悉的开场白里,《航拍中国》带领观众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天际遨游”。

“《航拍中国》一直充当着美的搬运工,所以呈现的美是真实的美,是我们生活的这片大地的质朴之美,是原生态的美,也是最华丽的高级的美。”余乐说。

《航拍中国》的拍摄,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范围最广、飞行航拍时间最多,首次实现全航拍影像叙事的空中拍摄行动。

地域辽阔、地貌丰富的中华大地,如何以更条理清晰的形式呈现?早在《航拍中国》第一季开拍前,余乐和他的团队就经过了大量思考与策划,最终敲定了“50分钟空中畅游,每集游遍一个省”的方案——以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为单位,逐年按季制作播出。

第三季云南篇,从雪山往下一直都充满奇和险,余乐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明永冰川了,“它们是体量巨大的冰,在陡坡上排布。借助3000米左右的高差,它们的旅程将从雪山之巅直抵森林。它们看起来一动不动,但却一直在动,最快的时候,差不多每天可以移动1米多”。

还有贵州篇拍到的云贵准静止锋,这个气候现象是造成贵州“天无三日晴”的直接原因,这是一片厚大的云层,云下是阴雨绵绵的贵州,而《航拍中国》剧组有幸在云上的阳光普照中看见了它。

类似可遇不可求的景观还有很多。比如一泻千里的黄山奇观“瀑布云”;只有晴天的凌晨才会光临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的“日照金山”;只有在最寒冷的季节穿越腾格里沙漠,才能有幸一见的沙漠雪……除了地理奇观、地质奇观、气候奇观,还有不同季节和时机下的景致,以及丰富的人文奇观和工程奇观等。

《航拍中国》就像一双挑剔又独到的眼睛,以一个全新视角解读中国。即使那些旅行者熟悉的网红打卡地,也被神奇的高空视角赋予了新意,就像解说词所说:“当你俯瞰这片朝夕相处的大地,再熟悉的景象,也会变成另外一副模样。”

让片子好玩,让观众玩好

“身居雪山峻岭之巅的隐秘世界,滇金丝猴活成了世间最‘爱美’的动物之一。它们拥有最像人类的脸,白里透红的面庞,美丽的红唇、前卫的发型,搭配上白衬衣、黑礼服,滇金丝猴是这场风雪中最优雅的绅士。”

当镜头转向云南香格里拉,这群“高山精灵”已经跟着解说词活灵活现的描述,恨不得快要跳出荧屏了。

空中旅行到达腾冲火山群,你听到的是一个酷似玩笑的事实:“大地也曾不那么温柔,这里的99座火山,就是曾经任性的结果。”

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句“观察野象最安全的方式,也许就是从空中偷看”,直接让人笑喷了。

第一步,让片子好玩;第二步,让观众玩好。这是《航拍中国》剧组从第一季开始的硬要求。好玩,就是有意思;玩好,则要有意义。

“解说词是引导本片调性的关键,也是整部系列片的灵魂所在。”余乐说,基于前期拍摄的计划,基于实际能拍到的画面,基于趣味优先的前提,我们会先给出一个中心,然后赋予一个逻辑,最后把逻辑用简明的文字包装出来,同时把持语言的风格,“既要翩翩少年的轻盈,又要智者的思辨清晰和缜密”。

在《航拍中国》的铁杆粉丝里,有一群小观众甚至把这部纪录片当成了课外教材反复看。“从地理课堂上、课本里面、图片上得到的中国地理知识,更多仅限于文字和碎片化的印象,但通过空中航拍镜头,大家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中国地理的真实尺寸、气候特点,甚至是空气湿度。”余乐说。

如今,几乎每到重大节日,《航拍中国》都会出现在荧屏上,余乐心里一直有个关于大众作品的梦想,那就是86版《西游记》,“像个老朋友一样,不以惊世骇俗的面貌示人,却长长久久陪伴在我们身边”。

暖是一种基调

3000级的梯田,是哈尼族人的史书,他们书写在大地上的勤劳和勇敢,把哀牢山变成了一种线条与色彩的艺术。

苗家人相传600余年的“摸鱼节”,不仅是为了延续传统,更是给了出门在外的人们一个回家看看的理由。

与山河相伴的湖南人,与自然的相处,有自己的一套法则。即便是在山的深处,水的尽头,人们也能把秘境炼成世外桃源,把山川化作非凡的家园。

在4万多平方公里的腾格里沙漠边缘,人们用麦草扎成一个个方格,编出了一张捆住流动沙丘的大网。在它的护卫下,穿行沙漠的包兰铁路,安全运行至今,沙漠也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暖,主要是人情味,人对人的,人对自然的。这个暖其实无处不在,广义上说,背后都带有创作者的观照,所以暖是一种基调。”在《航拍中国》第三季的拍摄中,余乐有太多的感动。

在云南,天灯节是个古老传统,每一个放飞的天灯都是一份小小的希望。余乐觉得,暖心的内容常常是由最普通的个人承载的,“当一个人、一对情侣、一个家庭对生活有追求和热爱,星星点点的天灯布满夜空时,我们看见生命向前、生活向上的能量”。

在西双版纳,车辆给野生大象让路的情节,在余乐看来是很有人情味的,“毕竟,我们探入自然的时候多多少少带来一些扰动,这种自我约束,和动物保持距离,是我们感受自然之美应有的基本心态”。

在贵州,人和鸟的和谐相处也给余乐带来感触:“草海退耕还湖,候鸟就回归更多,人对自然好一点,自然会加倍报答。”

“从空中看见跟这片土地讨生活的人们,用劳作和勤奋换来更美好生活的人们,真实、纯粹,这些都是暖心的。”余乐说,这档节目会带给观众真与美,用云游的轻松方式把观众送上一段他们在现实中不可能真正经历的空中旅程,“在高空看家园,我们能看见中国不同地域人口、民族的生存智慧,也看见先人们组建家园的逻辑。在时间上,空中视角让一条完整的时间轴变成可视化的,从过去到现在,中国人走过的路,历历在目,历史在这片土地上的书写清晰可见”。

技术加持“脚不沾地”

《航拍中国》第三季参与创作人员超过300人,动用直升机18架,飞行近400架次,使用无人机118架,飞行总里程超过25万公里,在很多方面的投入都非常少见。

“既然航拍,就要脚不沾地。”余乐说,《航拍中国》镜头全部通过航拍获得,以搭载高清陀螺仪的载人直升机,以及搭载长焦和变焦镜头的无人机为主,“整部纪录片中,摄影采用的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超高清4K摄像机。这种摄像机,清晰度是一般高清电视(720p)的16倍。如果拍人的头发,连头皮屑都能数得一清二楚”。

和一般航拍类纪录片不同,《航拍中国》结合长短镜头、高低空视角,大风景小细节无缝对接。拍摄中,直升机、无人机取长补短,各显其能。

《航拍中国》的拍摄团队经历了许多次有惊无险的飞行。除了浓雾、暴雨雷电、高温极寒等各种恶劣天气,他们也挑战过雪山、河谷、沙漠、海洋等各种“生命禁区”。

“这一季的云南梅里雪山,湖南张家界、小东江,吉林长白山,安徽黄山等,都需要拍摄大量云海和特殊时刻的内容。云雾过大,飞机不能起飞,云雾过小,无法达到好的效果,即便云雾刚刚好,还要保证天气未来的一两个小时持续稳定,风力均匀,空域放行、直升机设备、拍摄设备等全部因素都不出错,才能拍到想要的画面。”等待,成了最磨人的事情,好在等待最终都得到了比较圆满的结果,“今天观众能够在云南篇中看到难得一见的日照金山,在安徽篇中看到东方气韵的黄山云海,在湖南篇中看到水墨丹青的雾漫小东江,在吉林篇中看到大气磅礴的天池。这些都是我们这一季拍摄带给观众们的惊喜和诚意”。余乐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晓东 视频编导:袁怡帆 

(责任编辑:张隽)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