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4 08:17 新华网
在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小黄冶村的工作室里,游光明运用点彩手法施釉(6月19日摄)。
在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小黄冶村,与唐三彩古窑址相邻处的一个工作室里,63岁的游光明擦拭着自己烧制的“三彩雕花杯”,并不时向记者介绍着它的制作工艺和独特之处。
游光明的家乡巩义市就是著名瓷窑巩县窑的所在地,这里也是已发现的烧造唐三彩的最主要窑址。“巩县窑始烧于隋,盛于唐,是我国北方最早烧造白瓷的主要窑口,隋代烧制青瓷,唐代以三彩为主,并孕育了唐青花,创烧了绞胎瓷等等。”自小就对瓷器烧制有着浓厚兴趣的游光明讲起巩县窑的历史如数家珍。
为了复烧巩县窑,游光明带领他的团队调查瓷土、研究釉料配比,从小作坊发展到成立巩县窑陶瓷研发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反复试烧和研究,游光明已经做出了100多种巩县窑的典型器物和30多种矿物质釉色配料。 “我们始终坚持以复古、仿古为主,希望能把古人的陶瓷智慧传承延续下去。”游光明说。
2015年,巩县窑陶瓷烧制技艺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9年,游光明也作为巩县窑陶瓷传承人获得中国陶瓷历史名窑恢复与发展贡献奖。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在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小黄冶村的工作室里,游光明运用点彩手法施釉(6月19日摄)。
在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小黄冶村,与唐三彩古窑址相邻处的一个工作室里,63岁的游光明擦拭着自己烧制的“三彩雕花杯”,并不时向记者介绍着它的制作工艺和独特之处。
游光明的家乡巩义市就是著名瓷窑巩县窑的所在地,这里也是已发现的烧造唐三彩的最主要窑址。“巩县窑始烧于隋,盛于唐,是我国北方最早烧造白瓷的主要窑口,隋代烧制青瓷,唐代以三彩为主,并孕育了唐青花,创烧了绞胎瓷等等。”自小就对瓷器烧制有着浓厚兴趣的游光明讲起巩县窑的历史如数家珍。
为了复烧巩县窑,游光明带领他的团队调查瓷土、研究釉料配比,从小作坊发展到成立巩县窑陶瓷研发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反复试烧和研究,游光明已经做出了100多种巩县窑的典型器物和30多种矿物质釉色配料。 “我们始终坚持以复古、仿古为主,希望能把古人的陶瓷智慧传承延续下去。”游光明说。
2015年,巩县窑陶瓷烧制技艺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9年,游光明也作为巩县窑陶瓷传承人获得中国陶瓷历史名窑恢复与发展贡献奖。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在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小黄冶村的工作室里,游光明在施釉(6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在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小黄冶村的工作室里,游光明在展示烧制的透影白瓷作品(6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在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小黄冶村的工作室里,游光明在研究釉色的流动性(6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在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小黄冶村的工作室里,游光明在装窑(6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在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小黄冶村的工作室里,游光明在观察烧制好的器物釉色(6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在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小黄冶村的工作室里,游光明在查看他烧制的“三彩雕花杯”(6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在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小黄冶村的工作室里,游光明在装窑(6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在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小黄冶村的工作室里,游光明在施釉前对器物进行打磨(6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游光明在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小黄冶村的传习所里查看作品(6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游光明在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小黄冶村的传习所里查看作品(6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在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小黄冶村的工作室里,游光明在拉坯(6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