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6 18:01 新华社
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在日常巡护途中(7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在清点管护站库房内的应急灭火设备(7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这是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在日常巡护中所带的主要物品(7月14日摄)。这已是他使用的第五个望远镜。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鸥鸟翔集(7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巡护途中,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右)停车观察保护区内的情况(7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在艾比湖畔,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用望远镜观察湖面鸥鸟的活动情况(7月13日摄)。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诸多珍稀鸟类的栖息地和迁徙中转站。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这是位于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阔克塔拉管护站(7月14日摄,无人机全景照片)。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在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巡护(7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在清点管护站库房内的设备(7月14日摄)。他说,管护设备须每天清点保养,以备处理突发情况。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巡护归来,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在管护站前用水洗脸冲凉(7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巡护途中,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右)、于华(中)和巴音查汗停车观察保护区内的情况(7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巡护途中,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在保护区内俯身查看地面是否有野生动物的活动痕迹(7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巡护途中,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在检查保护区内一处红柳的生长情况,查看是否有虫害(7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在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阔克塔拉管护站宿舍,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在安排当地生态管护员集训的相关事宜(7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夕阳西下,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完成一天的工作后,骑车驶回管护站(7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巡护归来,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和同伴在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一处管护站吃早餐(7月14日摄)。夏季高温,为避免中暑,早上的巡护一般在天刚亮就出发。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夜间,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帕勒哈提在宿舍内和女儿视频通话(7月13日摄)。帕勒哈提说,孩子小的时候并不理解自己的工作,年龄大些后逐步转变。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日落时分,在新疆最大咸水湖——艾比湖畔,完成当天最后一次巡护后,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骑上摩托车驶回管护站。一路疾驰,风吹淡了些汗水的味道。
艾比湖湿地是国家生态安全区和新疆重要的生态功能屏障区,保护区内地形地貌多样,生物资源丰富。17个基层生态管护站连成一圈,构筑起守护艾比湖湿地的生态防线。
42岁的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在这里工作了近20年,他始终把自己的职责牢记于心:“预防火灾、保护野生动植物、及时制止破坏行为并上报、劝返无关人员。”
“我们这里远离市区,站与站之间最近的也有10公里左右,做这份工作必须有责任心,还要耐得住寂寞。”帕勒哈提说。
作为工作时间最长的管护员之一,帕勒哈提成了艾比湖湿地生态保护变化发展的见证者。近年来,当地不断加强生态保护,通过生态移民、拆迁企业等多重手段,基本清除了保护区内的人为活动因素,随着科学管护工作的不断推进,艾比湖湿地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渐恢复。
如今,在帕勒哈提的巡护路上,与不法者的“拉锯战”少了,更多的是波光粼粼、鸥鸟翔集、苇丛摇曳,谈到这片美丽的保护区,他发自肺腑地说:“艾比湖,早已是我离不开的一个地方。”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在日常巡护途中(7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在清点管护站库房内的应急灭火设备(7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这是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在日常巡护中所带的主要物品(7月14日摄)。这已是他使用的第五个望远镜。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鸥鸟翔集(7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巡护途中,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右)停车观察保护区内的情况(7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在艾比湖畔,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用望远镜观察湖面鸥鸟的活动情况(7月13日摄)。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诸多珍稀鸟类的栖息地和迁徙中转站。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这是位于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阔克塔拉管护站(7月14日摄,无人机全景照片)。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在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巡护(7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在清点管护站库房内的设备(7月14日摄)。他说,管护设备须每天清点保养,以备处理突发情况。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巡护归来,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在管护站前用水洗脸冲凉(7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巡护途中,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右)、于华(中)和巴音查汗停车观察保护区内的情况(7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巡护途中,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在保护区内俯身查看地面是否有野生动物的活动痕迹(7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巡护途中,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在检查保护区内一处红柳的生长情况,查看是否有虫害(7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在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阔克塔拉管护站宿舍,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在安排当地生态管护员集训的相关事宜(7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夕阳西下,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完成一天的工作后,骑车驶回管护站(7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巡护归来,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和同伴在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一处管护站吃早餐(7月14日摄)。夏季高温,为避免中暑,早上的巡护一般在天刚亮就出发。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夜间,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帕勒哈提在宿舍内和女儿视频通话(7月13日摄)。帕勒哈提说,孩子小的时候并不理解自己的工作,年龄大些后逐步转变。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日落时分,在新疆最大咸水湖——艾比湖畔,完成当天最后一次巡护后,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骑上摩托车驶回管护站。一路疾驰,风吹淡了些汗水的味道。
艾比湖湿地是国家生态安全区和新疆重要的生态功能屏障区,保护区内地形地貌多样,生物资源丰富。17个基层生态管护站连成一圈,构筑起守护艾比湖湿地的生态防线。
42岁的生态管护员帕勒哈提在这里工作了近20年,他始终把自己的职责牢记于心:“预防火灾、保护野生动植物、及时制止破坏行为并上报、劝返无关人员。”
“我们这里远离市区,站与站之间最近的也有10公里左右,做这份工作必须有责任心,还要耐得住寂寞。”帕勒哈提说。
作为工作时间最长的管护员之一,帕勒哈提成了艾比湖湿地生态保护变化发展的见证者。近年来,当地不断加强生态保护,通过生态移民、拆迁企业等多重手段,基本清除了保护区内的人为活动因素,随着科学管护工作的不断推进,艾比湖湿地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渐恢复。
如今,在帕勒哈提的巡护路上,与不法者的“拉锯战”少了,更多的是波光粼粼、鸥鸟翔集、苇丛摇曳,谈到这片美丽的保护区,他发自肺腑地说:“艾比湖,早已是我离不开的一个地方。”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