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社会>今日要闻

安徽马鞍山:防汛一线 他们的故事暖人心

2020-07-21 16:44 人民网-安徽频道  

虽已84岁高龄,但吴秀全依然选择坚持巡堤,还“以老带新”传授防汛经验;防汛人员24小时坚守一线,58岁的蒋忠宝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自掏腰包购买食品送到防汛值守点……

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防汛抗洪一线,参与防汛的人年龄不一、角色不同,但大家都以冲锋的姿态抗击“洪魔”,再苦再累无人退缩。

八旬老党员一边防汛一边传经验

“老队长,你看,这个闸口四周水面有浮萍,但上面却没有,是不是有情况?”7月17日9时许,大雨依然在下,站在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红旗村胡子圩东闸,该村村委会副主任吴秀文指着远处的水面说道。

吴秀文口中的老队长,名叫吴秀全。“得下去看看情况,以免闸口渗水。”话音刚落,两人拿着铁锹摸索着下了水。“应该没有渗水,但要时刻注意,记得每隔半个小时过来观察一下。仔细查看四周,用脚踩一踩。”吴秀全交代道。10多分钟后,两人上了岸,渐渐的,闸口上方被浮萍覆盖。

“大埂的外面就是牛屯河,目前牛屯河已超历史水位,防汛形势严峻,老队长防汛经验丰富,我们遇到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向他请教。”吴秀文告诉记者。

今年84岁的吴秀全,曾是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红旗村的一名生产队长,也是一位有着49年党龄的老党员。参加过3次抗洪的他,这次又重返抗洪抢险一线,以老带新,手把手向村干部和村民传授防汛经验。吴秀全告诉记者,他第一次参加抗洪抢险是在1969年,当时也是老一辈给他们传授防汛经验。

防汛抗洪靠大堤,更要靠“人”。有着3次抗洪经历,在老一辈的经验之上,吴秀全也逐渐总结出自己的一套防汛经验:一守,二勤,三心。一守即24小时值守,二勤即勤走、勤看,三心即耐心、细心、责任心。

如何巡堤?发现散浸如何处置?怎样辨别散浸的大小?……在红旗村防汛执勤点,吴秀全不厌其烦跟身边的年轻人一遍一遍地讲解。

“守在这里,我才心安。”有人劝他回去休息,吴秀全总会这样说道。

“党和政府帮我脱贫,我要为防汛出力”

7月17日13时多,蹲在防汛点门口,曹仕飞几分钟就将一份盒饭吃完。放下筷子,他一手提着垃圾桶,一手抓着火钳,把附近几个防汛点门口的生活垃圾捡拾了一下,然后又扛起网兜去捞江边的漂浮物。

曹仕飞家住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姥下河村曹十八自然村,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曹仕飞在村里找到了一份保洁的工作,2017年顺利脱贫。入汛后,看到大家24小时坚守在江堤上,曹仕飞找到村部强烈要求上大堤。重活做不了,曹仕飞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忙清理防汛点的生活垃圾,然后再捞一捞江边的漂浮物。

“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后,我先把村里的垃圾清理完,然后差不多7点钟就到江埂上,晚上回家要到10点多。”十多天下来,每天起早贪黑,曹仕飞却笑着告诉记者,一点也不累,“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政府帮助了我,现在防汛是大事,我也应该尽一份责任。”

自掏腰包购买慰问品送到防汛一线

“你们辛苦了!”7月17日临近中午时分,一辆面包车停在天门山脚下的楚江渡口防汛点。蒋忠宝从车上走下来,打开后备箱,将矿泉水、花生牛奶、酥饼等搬下车,交到西梁山社区工作人员手中。

“总共八样东西,除了水和饮料外,其他都是零食。”蒋忠宝是马鞍山市和县天门山自来水厂厂长,他告诉记者,为一线防汛人员送来的东西都是他精心挑选的,“防汛人员巡堤往返一次大都需要一个多小时,零食可以揣在口袋里,饿了随时拿出来吃补充能量,比较方便。”

“这只是我的一点心意,现在防汛形势严峻,我也做好了随时上堤的准备。”说完,蒋忠宝又往下一个防汛点赶去。

(马鞍山日报)

虽已84岁高龄,但吴秀全依然选择坚持巡堤,还“以老带新”传授防汛经验;防汛人员24小时坚守一线,58岁的蒋忠宝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自掏腰包购买食品送到防汛值守点……

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防汛抗洪一线,参与防汛的人年龄不一、角色不同,但大家都以冲锋的姿态抗击“洪魔”,再苦再累无人退缩。

八旬老党员一边防汛一边传经验

“老队长,你看,这个闸口四周水面有浮萍,但上面却没有,是不是有情况?”7月17日9时许,大雨依然在下,站在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红旗村胡子圩东闸,该村村委会副主任吴秀文指着远处的水面说道。

吴秀文口中的老队长,名叫吴秀全。“得下去看看情况,以免闸口渗水。”话音刚落,两人拿着铁锹摸索着下了水。“应该没有渗水,但要时刻注意,记得每隔半个小时过来观察一下。仔细查看四周,用脚踩一踩。”吴秀全交代道。10多分钟后,两人上了岸,渐渐的,闸口上方被浮萍覆盖。

“大埂的外面就是牛屯河,目前牛屯河已超历史水位,防汛形势严峻,老队长防汛经验丰富,我们遇到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向他请教。”吴秀文告诉记者。

今年84岁的吴秀全,曾是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红旗村的一名生产队长,也是一位有着49年党龄的老党员。参加过3次抗洪的他,这次又重返抗洪抢险一线,以老带新,手把手向村干部和村民传授防汛经验。吴秀全告诉记者,他第一次参加抗洪抢险是在1969年,当时也是老一辈给他们传授防汛经验。

防汛抗洪靠大堤,更要靠“人”。有着3次抗洪经历,在老一辈的经验之上,吴秀全也逐渐总结出自己的一套防汛经验:一守,二勤,三心。一守即24小时值守,二勤即勤走、勤看,三心即耐心、细心、责任心。

如何巡堤?发现散浸如何处置?怎样辨别散浸的大小?……在红旗村防汛执勤点,吴秀全不厌其烦跟身边的年轻人一遍一遍地讲解。

“守在这里,我才心安。”有人劝他回去休息,吴秀全总会这样说道。

“党和政府帮我脱贫,我要为防汛出力”

7月17日13时多,蹲在防汛点门口,曹仕飞几分钟就将一份盒饭吃完。放下筷子,他一手提着垃圾桶,一手抓着火钳,把附近几个防汛点门口的生活垃圾捡拾了一下,然后又扛起网兜去捞江边的漂浮物。

曹仕飞家住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姥下河村曹十八自然村,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曹仕飞在村里找到了一份保洁的工作,2017年顺利脱贫。入汛后,看到大家24小时坚守在江堤上,曹仕飞找到村部强烈要求上大堤。重活做不了,曹仕飞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忙清理防汛点的生活垃圾,然后再捞一捞江边的漂浮物。

“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后,我先把村里的垃圾清理完,然后差不多7点钟就到江埂上,晚上回家要到10点多。”十多天下来,每天起早贪黑,曹仕飞却笑着告诉记者,一点也不累,“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政府帮助了我,现在防汛是大事,我也应该尽一份责任。”

自掏腰包购买慰问品送到防汛一线

“你们辛苦了!”7月17日临近中午时分,一辆面包车停在天门山脚下的楚江渡口防汛点。蒋忠宝从车上走下来,打开后备箱,将矿泉水、花生牛奶、酥饼等搬下车,交到西梁山社区工作人员手中。

“总共八样东西,除了水和饮料外,其他都是零食。”蒋忠宝是马鞍山市和县天门山自来水厂厂长,他告诉记者,为一线防汛人员送来的东西都是他精心挑选的,“防汛人员巡堤往返一次大都需要一个多小时,零食可以揣在口袋里,饿了随时拿出来吃补充能量,比较方便。”

“这只是我的一点心意,现在防汛形势严峻,我也做好了随时上堤的准备。”说完,蒋忠宝又往下一个防汛点赶去。

(马鞍山日报)

(责任编辑:陈琦)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