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传媒一线:向“雨”而行!人民网记者把报道写在抗洪一线

2020-07-29 14:12 人民网-传媒频道  

编者按:当前,全国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防汛抗洪形势严峻。面对汛情,人民网安徽频道、湖北频道、江西频道等各地方频道向“雨”而行,积极投入防汛抗洪报道,在长江、在淮河、在巢湖、在鄱阳湖、在昌江……哪有有汛情,哪里有受灾群众,人民网记者的采访身影就奔向哪里。

传媒一线: 汛情就是命令!人民网记者在现场

7月18日,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韩震震在池州市跃进圩上采访

7月18日,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苗子健在池州贵池区跃进圩采访

记者手记:把稿子写在大堤上

人民网安徽频道前方报道组

进入七月,这雨,似乎就没怎么停过,超乎寻常的大。

我们也就追着这雨,从皖南山区到长江沿岸,从淮河流域到巢湖之滨,但凡发生水患的地方,就有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的身影。

半个多月来,风雨是呼啸滂沱的,采访本和镜头是湿的,饭是时有时无的……入汛以来,人民网安徽频道15名记者组成4个应急报道组兵分多路奔赴一线采访报道,记录汛情的同时,也被所见所闻的点滴感动。

汛期的脚印平平仄仄,汛期的印记斑斑驳驳。

入汛以来,定格在记忆底片上的,是大堤上无数抗洪战士的英勇和无畏,是行洪区百姓背井离乡的无悔和奉献,也是成千上万驻村干部的坚韧和坚守。

在长江,记者连续多日辗转沿江各地,夜巡大堤、探访安置点、蹲守围堰合龙……;在淮河,记者跟随冲锋舟多次深入蓄洪区,第一时间发回了庄台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巢湖,记者不顾暴晒和暴雨,多日沿岸走访报道。

抗洪救灾报道一线,虽然辛苦,但这是作为一名记者的职责所在。我们通过自己手中的笔和镜头,把所看到的记录下来:瓢泼大雨时,电力抢修工人们行走在泥泞的堤坝上,冒雨修筑应急照明线路;洪水漫堤时,镇村干部不顾危险连夜转移群众百姓;出现管涌时,村支书一次又一次跳入水中封堵险情……

虽然险情接二连三,但让我们看到,即使受灾但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乐观积极自救的村民,这其中不仅有在安置点过上“集体生活”的村民们,更有“舍小家为大家”,已经在庄台上开始新生活的村民们。

相比每个个体的无数瞬间,我们记录的场景有限,但仍然感受到了凝聚起来的温暖和力量……

长江、淮河、巢湖的水位仍旧超警,抗洪战役还没有结束,我们一刻不能放松,一线的实时消息、灾后重建的新闻报道、舍生忘死的抗洪故事,还需要我们奔赴大堤上,挖掘采写。

抗洪战场在哪里,防汛大堤在哪里,受灾群众在哪里,我们就会到哪里。

7月18日,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张磊在池州市秋江圩长江大堤上采访

7月19日,正准备渡过马鞍山采石河的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汪瑞华,在小船上采访摆渡人。

7月21日,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王晓飞乘坐冲锋舟前往阜南县王家坝镇李郢村郑台孜庄台探访百姓生活。

编者按:当前,全国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防汛抗洪形势严峻。面对汛情,人民网安徽频道、湖北频道、江西频道等各地方频道向“雨”而行,积极投入防汛抗洪报道,在长江、在淮河、在巢湖、在鄱阳湖、在昌江……哪有有汛情,哪里有受灾群众,人民网记者的采访身影就奔向哪里。

传媒一线: 汛情就是命令!人民网记者在现场

7月18日,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韩震震在池州市跃进圩上采访

7月18日,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苗子健在池州贵池区跃进圩采访

记者手记:把稿子写在大堤上

人民网安徽频道前方报道组

进入七月,这雨,似乎就没怎么停过,超乎寻常的大。

我们也就追着这雨,从皖南山区到长江沿岸,从淮河流域到巢湖之滨,但凡发生水患的地方,就有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的身影。

半个多月来,风雨是呼啸滂沱的,采访本和镜头是湿的,饭是时有时无的……入汛以来,人民网安徽频道15名记者组成4个应急报道组兵分多路奔赴一线采访报道,记录汛情的同时,也被所见所闻的点滴感动。

汛期的脚印平平仄仄,汛期的印记斑斑驳驳。

入汛以来,定格在记忆底片上的,是大堤上无数抗洪战士的英勇和无畏,是行洪区百姓背井离乡的无悔和奉献,也是成千上万驻村干部的坚韧和坚守。

在长江,记者连续多日辗转沿江各地,夜巡大堤、探访安置点、蹲守围堰合龙……;在淮河,记者跟随冲锋舟多次深入蓄洪区,第一时间发回了庄台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巢湖,记者不顾暴晒和暴雨,多日沿岸走访报道。

抗洪救灾报道一线,虽然辛苦,但这是作为一名记者的职责所在。我们通过自己手中的笔和镜头,把所看到的记录下来:瓢泼大雨时,电力抢修工人们行走在泥泞的堤坝上,冒雨修筑应急照明线路;洪水漫堤时,镇村干部不顾危险连夜转移群众百姓;出现管涌时,村支书一次又一次跳入水中封堵险情……

虽然险情接二连三,但让我们看到,即使受灾但并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乐观积极自救的村民,这其中不仅有在安置点过上“集体生活”的村民们,更有“舍小家为大家”,已经在庄台上开始新生活的村民们。

相比每个个体的无数瞬间,我们记录的场景有限,但仍然感受到了凝聚起来的温暖和力量……

长江、淮河、巢湖的水位仍旧超警,抗洪战役还没有结束,我们一刻不能放松,一线的实时消息、灾后重建的新闻报道、舍生忘死的抗洪故事,还需要我们奔赴大堤上,挖掘采写。

抗洪战场在哪里,防汛大堤在哪里,受灾群众在哪里,我们就会到哪里。

7月18日,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张磊在池州市秋江圩长江大堤上采访

7月19日,正准备渡过马鞍山采石河的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汪瑞华,在小船上采访摆渡人。

7月21日,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王晓飞乘坐冲锋舟前往阜南县王家坝镇李郢村郑台孜庄台探访百姓生活。

 

7月7日,人民网湖北频道记者金雨蒙拍摄龙王庙汛情。

记者手记:成为防汛指挥部的常客

人民网湖北频道 张沛

入汛以来,长江流域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防汛形势十分严峻。7月6日,武汉市进入“二级响应一级战备”状态。

防汛抗旱指挥部是这段时间最为忙碌的地方。水务、气象、公安、交管等防指成员单位不定期召开防汛会商会,各部门密切协作,抗洪救灾。而我也成为了这里的常客,准时出现在武汉市政府新闻办在市防办举行每日的例行新闻通气会上,第一时间获取水雨情、天气预报、灾情等资料,深度参与防汛报道。

在这里,我见证了武汉正在举全市之力迎战洪水来袭。

为保障高考期间排渍安全,武汉详细制订了《2020年高考、中考期间排渍工作应急预案》,成立了由市、区两级防办组成的保障专班,组建了2000人的应急队伍,24小时备勤值守。高考期间,全市58个考点均未出现因渍水和交通导致误考的情况。

7月11日上午,武汉市民喜爱的江滩公园开始实行封闭管理。要求除防汛抢险的工作车辆及人员外,其他社会车辆及市民群众禁止出入江滩园区。我看到了已被淹没的亲水平台与沿江大道的车水马龙、秩序井然仅有一墙之隔,应用了新设备新技术的闸口“固若金汤”。

我亲赴武汉市新洲区,采写了倒在防汛一线辛冲街水务服务中心主任舒明智的感人事迹。

除了舒明智同志,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防汛救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当前的防汛形势,做好巡堤查险工作是确保安全度汛的重中之重。截至7月22日,武汉市累计出动巡堤查险人员共446217人次,其中县级以上领导干部10433人次,民兵及预备役3789人次。在这支坚守一线的防守队伍中,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如今武汉市已经出梅,同时也进入了“七下八上”的关键阶段,我的工作还在继续。

7月13日,人民网湖北频道记者王郭骥在汉口江滩航拍武汉汛情。

7月20日,人民网湖北频道记者郭婷婷前往武汉经济开发区(汉南) 探访了集中安置点

 

记者手记:两件小事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的伟大

人民网江西频道 秦海峰

今年,江西遭遇了创历史记录的降雨,赣北多个地方遭遇严重洪涝灾害。7月12日晚,江西永修县境内的三角联圩发生决口,数千人被迫紧急转移,我于第二天中午驾驶私家车来到永修县,亲身经历了救援被困群众的整个过程,有两件小事令我印象特别深刻。

我到达永修县的时候,整个三角乡已经成为一片汪洋,积水最深处有七八米深,经过一夜的搜救,消防官兵已经非常疲惫,但是斗志不减,在县城附近昌九大道上的搜救据点上,消防官兵正在紧张的忙碌着,不断有消防冲锋舟载着从被淹没的家园中解救出来的群众上岸,在搜救据点上,我发现,除了来来往往的冲锋舟之外,还有堆积了一人多高的水、西瓜、各种各样的糕点以及方便面等食物,我询问消防官兵,这些都是你们自己带来的吗?消防官兵摇摇头说,不是,是附近的群众主动送过来的,我们都不知道他们名字,想说一声谢谢都来不及,他们都是把东西送来转身就走了。这时我才注意到,不断有群众从县城赶来,将西瓜、牛奶、王老吉等东西放在搜救点上,然后匆匆离去,还有一个车身印着某超市的小货车,将食物和饮料卸下后,也匆匆离去。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我正要上冲锋舟和消防官兵一起去搜救被困群众的时候,突然看到开来了一辆轿车,从里面下来一对青年男女,20岁上下,拎着两包东西,放到路边转身上车就离去了,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八杯某网红奶茶。

十三日下午,我跟随消防官兵去搜救被困群众,经过一夜和一个上午的搜救,大部分被困群众已经被解救出来,可是还有极个别群众被围困在洪水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搜救难度也越来越大。我所在的冲锋舟有一个叫吴小华的消防员,已经从业17年,曾经参加过汶川大地震和2008年冰灾搜救。当日下午,吴小华和队友们已经连续工作了十多个小时,可是仍不言放弃,搜救据点离被洪水淹没的村庄有五六公里,每到一个被淹没的村庄他们都会用吹哨子或者嗓子喊的办法找寻被困群众,我问他们这有用吗?吴小华说,非常有用,哨子声和我们的喊声就是他们的救命稻草,很多被困群众看到我们都非常激动,常常热泪盈眶。当时,我们的冲锋舟已经在水上行驶了很久,搜索了三四个村庄不见一人。我说,我听你们嗓子都喊哑了该歇歇了,我估计不会有人了,是不是该回去了。吴小华说,对我们来说,多搜救一个人少搜救一个人好像没什么,但是对于被困群众来说就是全部,我们的原则是一个都不能少。果然,就在我们因为燃油快要耗尽而不得不返程的时候,在一个村庄里搜救到了一个老者,老者刚开始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等到他想离开自己家的时候救援人员已经离去,就在他绝望的时候,终于又听到了救援人员的喊叫声。

灾难令人悲痛,然而,在救灾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论是救援人员的舍命救援的奉献精神,还是被救援群众默默的将食物和水放到救援人员身边的感恩之情,都是我们这个民族宝贵的财富。

人民网江西频道时雨在鄱阳县昌江江家岭段拍摄采访

记者手记:“一人一车”深入防汛抗洪一线 扛起驻赣央媒责任担当

人民网江西频道 时雨

7月以来,赣北及赣东北遭遇持续强降雨,江河水位超1998年,洪涝灾害致使多地严重受灾,尤其是上饶市鄱阳县、九江市永修县多处堤坝溃坝,农田、民居被淹,数万名村民被迫转移。面对重大事件,人民网江西频道立即启动预案,派出两路记者奔赴鄱阳县和永修县进行抗洪抢险的采访。

按照安排,我被派往鄱阳县进行采访。7月12日,我携带照相机、无人机等采访设备前往鄱阳。抵达鄱阳后,我采访的第一站就是城区内最大的受灾村民安置点五一中心学校,当时未向任何部门、任何人进行联系,就想拍摄采访到受灾村民在安置点最真实的状态,当时,安置点已经安排了800余名村民。在安置点,我看到,受灾村民比我想象中要乐观和坚强,面对镜头时,大多是淳朴的笑脸。受灾后,鄱阳县鄱阳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及医疗人员也进驻安置点,对村民的饮食起居进行照顾,同时各方的援助物资也不断送到安置点,进行登记后立即分发给村民们,物资的发放公开透明。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受灾村民主动到厨房帮忙,给厨师打下手,尽管自己受灾,但仍不忘奉献爱心,她们的行动着实令人感动。从安置点返回入住的酒店后,我刊发了图文稿件,剪辑了视频,将受灾村民在安置点最真实的状态进行了呈现。

在洪涝灾害中,鄱阳县问桂道圩堤、中州圩以及油墩街镇等地溃堤,12日,中国安能江西公司对问桂道圩堤进行封堵作业,我获悉情况后,当夜驱车前往,在半道换乘抢险物料车辆,凌晨时分辗转抵达封堵现场。一路走、一路拍、一路采,直到13日凌晨2日才从现场返回,回到宾馆后我又图片进行整理成稿、视频进行剪辑,稿件完成后天已经亮了。

严重的洪涝灾害总有部队官兵抢险的身影,昌江鄱阳县江家岭段位置特殊,这里一旦出现决口,整个鄱阳县城将受灾。武警江西总队的官兵昼夜在此抢险,此后,72集团军某部官兵也赶赴支援。连日来,我和抢险的官兵们打成一片,用镜头记录了他们诸多抢险的瞬间,其中一张“00”后战士抢险的图片以整版公益广告的形式刊发于7月21日人民日报第8版。在此期间,我在人民网江西频道也刊发了多篇反映官兵抗洪抢险的图文及视频稿件。

同样是在抗洪抢险的大堤上,在采访期间我发现大堤上活跃着一群“大妈”,经过了解,这群大妈是附近朱家桥村的村民,她们平时结伴跳广场舞,抗洪抢险期间,看到抢险的官兵十分辛苦,就自发组团制作美食、消暑饮品上堤慰问战士们。我意识到这是个非常正能量的选题,在大堤上和大妈们商定——对她们进行跟拍,出一组图片故事。第二天我就来到大妈们的集合地点,从早上到下午,用镜头记录下她们包蒸饺、上堤慰问的全过程,在人民网江西频道刊发了这群“奶奶兵团”的事迹,图文并茂,在当地引发较强烈反响。

在采访期间,我还驱车两个小时,前往乡镇受灾区域,乘坐救援冲锋舟深入受灾村庄,夜宿受灾村庄,刊发了一批夜访、村民自救、社会救助等方面的一批稿件,同时还前往鄱阳湖大堤,记录普通村民抗洪一线的表现。

在鄱阳县9天的采访中,我“一人一车”连轴转,尽最大力量做好每一次采访和拍摄9天时间共刊发40篇图文、视频稿件。

今年以来,从抗疫到抗洪,我和江西频道采编人员不缺席、主动参与、积极拍摄采写,让人民网江西频道这面央媒驻赣的大旗更具影响力,让“江西好故事”传遍赣鄱大地乃至全国各地。

人民网江西频道时雨拍摄采访图片故事“奶奶兵团”

人民网江西频道时雨深入受灾村民的村民家拍摄采访

人民网江西频道时雨利用无人机拍摄受灾航拍图

人民网江西频道时雨乘坐救援冲锋舟深入受灾一线拍摄采访

(责任编辑:赵光霞)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