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科技>科技业界

电力行业充分利用云、5G、人工智能技术 持续创新构筑智慧电网

2020-07-30 15:00 人民网-IT频道  作者:人民网记者 王晓啸

(人民网记者王晓啸/摄)

近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指导、华为公司主办的“深圳·进而有为 华为云与计算城市峰会2020”成功举行。会议期间,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副总经理黄安子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深圳供电局(后简称:深圳局)与华为的合作,充分发挥了深圳局电力人才和华为技术优势,特别是深圳局充分运用了电力专业领域知识,与电力业务场景紧密结合,并利用云计算、5G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创新成果在电力行业有效落地以及对外推广奠定坚实的业务基础。

人民网:深圳供电局国产化生态是如何规划?

黄安子:近年来,深圳供电局以“全栈国产化及提升国产化水平”为目标,加速推进国产化技术应用于电网业务。

一是在技术上采用了华为ICT技术,包括底层的存储、服务器、芯片,以及中间件层操作系统等。为了解决系统难以迁移的难题,我们对8大类国产化软硬件产品开展兼容性测试,并完成200余项适配性改造工作。目前已完成了智慧输电系统、协同办公系统的全栈国产化迁移。

二是针对电网核心业务开展智能化应用建设,涵盖输电、变电、配电等领域。面向全业务场景,在输电巡视、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房等方面,与“云、5G、AI”新技术结合应用,实现了电力智能化应用场景。

三是持续深化国产化生态的实用化,将更多的业务系统迁移到国产化平台。同时,通过不断持续的运营推进功能应用迭代升级,形成国产化生态的良性循环。

(人民网记者王晓啸/摄)

近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指导、华为公司主办的“深圳·进而有为 华为云与计算城市峰会2020”成功举行。会议期间,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副总经理黄安子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深圳供电局(后简称:深圳局)与华为的合作,充分发挥了深圳局电力人才和华为技术优势,特别是深圳局充分运用了电力专业领域知识,与电力业务场景紧密结合,并利用云计算、5G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创新成果在电力行业有效落地以及对外推广奠定坚实的业务基础。

人民网:深圳供电局国产化生态是如何规划?

黄安子:近年来,深圳供电局以“全栈国产化及提升国产化水平”为目标,加速推进国产化技术应用于电网业务。

一是在技术上采用了华为ICT技术,包括底层的存储、服务器、芯片,以及中间件层操作系统等。为了解决系统难以迁移的难题,我们对8大类国产化软硬件产品开展兼容性测试,并完成200余项适配性改造工作。目前已完成了智慧输电系统、协同办公系统的全栈国产化迁移。

二是针对电网核心业务开展智能化应用建设,涵盖输电、变电、配电等领域。面向全业务场景,在输电巡视、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房等方面,与“云、5G、AI”新技术结合应用,实现了电力智能化应用场景。

三是持续深化国产化生态的实用化,将更多的业务系统迁移到国产化平台。同时,通过不断持续的运营推进功能应用迭代升级,形成国产化生态的良性循环。

人民网:电网业务领域在哪些领域运用AI技术,应用效果如何?

黄安子:我们在电网业务领域广泛运用了AI技术,包括:输电、变电、配电等。

目前AI运用效果最好的是输电巡视作业。过去我们需要人工现场发现缺陷和隐患,现在我们运用了华为全栈全场景的AI技术,采用具备图像识别、边缘计算能力的智能摄像头、无人机、传感器等,通过AI自动帮助我们发现缺陷和隐患,巡视作业效率提升了80倍。

人民网:电网业务领域在哪些领域运用5G技术,应用效果如何?

黄安子:我们在机器人控制、配网差动保护、高清摄像头上运用了5G技术。对于电网而言最有效的应用是在配网领域运用了5G的通讯技术,主要解决配网差动保护的网络通讯问题。

电力系统中发生的故障或异常情况时,需要通过保护装置对故障部分隔离、切除,以保护电网和设备。保护装置对通讯响应实时性的要求非常高。传统的做法需要通过光纤实现装置的实时通讯,这需要现场布线,且施工布线成本高。

而采用5G技术,一是可以减少布线成本;二是通过5G低时延的特性,可实现毫秒级的响应实时性,能满足电网保护的技术要求(延时平均12ms)。尤其在配网领域,存在电力设备点多面广的情况,运用5G技术代替传统光纤通讯,有很可观的效益。

另外,我们还采用了5G的网络切片技术,保障了电网传输通讯的网络安全。

人民网:如何将云、AI、5G技术与电力业务相结合?

黄安子:我们搭建基础平台,与业务深度融合,与合作伙伴共建共创。

一是要搭建基础平台。AI、5G等新技术不是单一的应用功能,还需要有配套的平台支撑和运营,包括人工智能平台、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我认为搭建基础平台的关键是要有全栈的解决方案,全栈的好处是:可以保证架构的一致性、完整性,以及可以实现“云边端”协同的高级应用。例如我们采用的华为全栈全场景AI,可实现从后台的人工智能平台把算法推送到前端的AI芯片。

二是要与业务深度融合,针对行业特点制定解决方案,特别是要和业务场景进行深度融合,基于“全栈”国产化技术,面向输变配“全场景”开展应用创新,实现“全栈全场景”的深度结合。

三是要与合作伙伴打造生态、共建共创。AI技术有非常多,技术也在日新月异地快速发展,需要有平台级的龙头企业,才能形成规模化、可持续的技术投入和业务赋能。因此要与业界主流厂家合力构建产业联盟,打造合作伙伴生态,否则难以持续促进技术的迭代升级和落地应用。

人民网:请您谈谈深圳供电局与华为的合作情况?

黄安子:深圳局与华为的合作是从2016年开始,当时合作成立了ICT联合创新工作组,后来成立了ICT联合创新实验室。我们与与华为联合创新,历时三年时间研究云、5G、AI等数字化新技术在电网设备智慧监测领域“云管边端”的应用。

深圳局与华为的合作,充分发挥了深圳局电力人才和华为技术优势,特别是深圳局充分运用了电力专业领域知识,与电力业务场景紧密结合,自主研发电力AI算法,并利用云计算、5G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创新成果在电力行业有效落地以及对外推广奠定坚实的业务基础。

我们的合作在电力核心业务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形成了一系列电力创新成果应用,其中部分成果还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我们合作的成功之处,探究原因,在于基础创新与应用创新的深度结合和良性互动。一方面,华为在基础创新方面有深厚的积累,特别是云计算、5G和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应用,为业务提供了强大的算力,这些算力为深圳局的应用创新,提供了平台支撑;另一方面,深圳供电局的应用创新为华为的基础创新,提供了电力业务场景、算法、数据。结合上述的“算力、算法、数据、场景”这些要素,最终实现了我们和华为共创智慧电力应用场景的目标和效果。

人民网:创新成果在行业外推广的空间和方向有哪些?

黄安子:我们的创新成果不仅在国内广州,天津,山东和新疆等5省份成功开展推广应用。还在“一带一路”政策支持下,进一步与国外沙特电力公司开展成果推广交流,为沙特电网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国产产品和技术。

项目成果通过打造“云+5G+AI构筑智慧电网”的先行示范样板,对其他电网企业或其他行业建设智慧应用,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和重要参考意义。

(责任编辑:赵超)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